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疗效比较

2018-08-24 11:41杨恒李建平
医药前沿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低位直肠开腹

杨恒 李建平

(阆中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四川 阆中 637400)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1]。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传统的开腹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视野开阔、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其创伤性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3]。近年来,随着双吻合器在临床的普及应用,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逐渐被临床应用,其创伤小,安全性较高[4]。因而笔者进一步观察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疗效。特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对象,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对象,告知患者及家属研究目的和内容后,家属同意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确诊[5];(2)年龄:40~70岁患者;(3)无肝脏和肺部远隔脏器转移;(4)无骶骨前和盆腔侧壁浸润;(5)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等其他器官严重衰竭者;(2)沟通、听力、智力、精神障碍者;(3)直肠癌合并不完全肠梗阻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年龄为41~69岁,平均年龄(55.53±4.64)岁,肿瘤直径为0.6~6.0cm,平均直径(4.58±2.33)cm,其中肛门指诊和结肠镜确认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8cm者14例,9~12cm者7例,>12cm者9例;对照组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56.08±6.85)岁,肿瘤直径为0.8~6.0cm,平均直径(4.82±2.71)cm,其中肛门指诊和结肠镜确认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8cm者13例,9~12cm者10例,>12cm者7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完善相关准备和检查,给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取截石位。实验组给予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于脐上缘行弧形小切口,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在脐下缘置入10mm套管针,导入腹腔镜作为观察孔,左右麦氏点及脐水平左右侧分别作12mm穿刺孔为主操作孔及5mm辅助操作孔,提及乙状结肠,在肠系膜根部切开左侧乙状结肠系膜向下达腹膜返折处,并在乙状结肠系膜和直肠后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中进行分离,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及上段直肠,清扫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的淋巴脂肪组织,以血管夹夹闭后切断,提起直肠,用超声游刀离骶前间隙、直肠前壁及两侧壁,在肿瘤下缘3~5cm处裸化直肠肠管,应用腹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切断、闭合肠管;在左下腹做腹直肌外缘切口4~5cm,放置塑料膜切口保护圈后,拖出近端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肿瘤上缘10cm处预置荷包线后切断乙状结肠,移去大体标本,将吻合器钉座置入近端乙状结肠,将荷包线束紧打结,回纳腹腔,关闭腹壁辅助切口,重新建立气腹,在腹腔镜直视下,经肛门置入吻合器完成吻合;对照组给予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腹部上方清除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其静脉,除乙状结肠过长外皆游离脾曲结肠,侧方沿髂内动脉内侧分离直肠旁组织,近直肠中动脉根部结扎切断侧韧带,沿骶前筋膜游离直肠后壁直达盆底,游离到尿生殖隔的最低处,会阴部扩肛,彻底清洗直肠残端及近端肠腔,切除肿瘤下缘2~3cm的正常肠管,使用丝线间断吻合,髂前留置双腔引流。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对比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实验组 30 126.62±17.33 93.56±15.31 28.16±6.47 8.52±1.06对照组 30 216.52±27.83171.63±20.34 49.41±11.21 14.77±2.09 t 19.390 21.684 11.063 18.859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n/(%)]

3.讨论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6]。多发于45岁左右。其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导致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和直肠息肉,直肠癌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而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增长,可出现大便变形、便频、里急后重、肛门坠痛、体质量下降、贫血、发热等临床症状,因此要早发现、诊断和治疗,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7]。近年来,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传统的开腹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其创伤性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已有研究表明经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较好[8]。因此,笔者比较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说明经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比开腹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显著。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在相对密切的腹腔内进行操作,术中对患者的肠胃干扰较小,可以避免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在外而引起的体液丢失,并有效的减轻腹腔脏器和组织粘连,且术后并发症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9]。

综上所述,经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显著,能够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术后恢复良好,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低位直肠开腹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