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迟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11)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的开展,虽然有利于帮助患者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该类手术术中术后的疼痛刺激仍较强烈,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因此为了帮助患者减少这种问题的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做好患者麻醉的工作,不仅有利于帮助患者进行疼痛方面的控制,减少患者受到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拥有良好的效果[2]。因此本文主要对医护人员对患者使用的麻醉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开展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在研究期间将60例患者分成了(n=30)和观察(n=30)两组,其中观察组拥有男性病患16例,女性病患14例,年龄范围为45~72岁,平均年龄为(58.5±13.5)岁。而对照组则有男性病患18例,女性病患12例,患者的年龄为48~71岁,平均年龄为(59.5±11.5)岁。
两组患者在接受医护人员的手术治疗之前的30分钟将0.5毫克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到患者的体内,同时还要通过静脉注射0.5毫克/千克的咪达唑仑4μg/kg芬太尼、1.5mg/kg丙泊酚以及0.2mg/kg顺式阿曲库铵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进而对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同时还要让医护人员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吸入七氟醚的方式确保患者的麻醉方式得以维持,有利于患者手术的持续开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采用相应的镇痛方式避免患者受到疼痛问题的影响。而在对对照组进行镇痛工作时,医护人员则通过静脉镇痛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镇痛。对照组将1mg芬太尼加5毫克的氟哌利多通过生理盐水稀释至100毫升,并且通过每小时使用2毫升的方式持续为患者进行镇痛,拥有一定的效果。而观察组则使用胸椎旁阻滞的方式为患者进行镇痛,医护人员在B超引导下在辨清T6椎间隙,镜头旁开2.5~3厘米,在B超引导下用细穿刺针垂直皮肤进针,通常进针2~4厘米可在镜下看到针尖触及壁层胸膜,注入0.375%罗哌卡因15毫升后可见胸膜隆起。换用硬膜外穿刺针,看到针尖后向椎旁进针至交感神经链处。进而将舒芬太尼200微克、地佐辛10毫克、托烷司琼10毫克以及氟哌利多5毫克运用到静脉镇痛中,对于患者拥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疼痛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1.65±0.82)分、术后12小时VAS评分(1.49±0.77)分和术后24小时VAS评分(1.52±0.74)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3.65±1.44)分、术后12小时VAS评分(3.28±1.23)分和术后24小时VAS评分(3.52±1.36)分(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疼痛评分的比较(±s,分)
表 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疼痛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术后6小时 术后12小时 术后24小时观察组(n=30)1.65±0.82 1.49±0.77 1.52±0.74对照组(n=30)3.65±1.44 3.28±1.23 3.52±1.36 t 6.61 6.76 7.08 P<0.05 <0.05 <0.05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被逐渐运用到了患者的手术过程中。但是患者经过手术之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镇痛工作,就会导致患者受到术后肺不张或者感染问题的影响,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阻碍。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这方面的问题,我国采取了有效的镇痛措施对术后患者进行了镇痛方面的工作。而这其中,对患者使用胸椎旁阻滞的方式为患者进行镇痛,不仅拥有着极高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和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3]。
综合我院所开展的研究,我院将胸椎旁阻滞这种镇痛方式运用到观察组的镇痛工作之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此表明,胸椎旁阻滞有利于帮助患者提升镇痛效果,拥有质量较高的镇痛质量。
综上所述,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显著,拥有较高质量的镇痛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