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琼 陈安芳 唐成玥 李德锦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压力的增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冠心病,全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痉挛、阻塞、狭窄,造成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该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WHO将其分为心绞痛、隐匿性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5类。其中,心绞痛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易导致心力衰竭。近年来,研究发现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2],环磷腺苷葡胺具有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改善窦房结P细胞功能等作用。本研究联合应用前列地尔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1)。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3.7±5.2)岁,其中合并高血脂12例,合并糖尿病8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45.9±4.4)岁,其中合并高血脂7例,合并糖尿病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诊断均符合《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具有明确的冠心病史,且曾行冠脉造影,至少有1支血管存在>50%的狭窄;(3)病史大于6个月;(4)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急性感染期患者;(2)原发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非冠心病所致心力衰竭者;(3)心肺功能不全或造血系统等功能损害者;(4)近3个月内曾出现过脑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者;(5)精神疾病患者;(6)妊娠哺乳期妇女。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心内科综合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凝集药、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及控制血压、血糖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环磷腺苷葡胺(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06)。以5%葡糖糖注射液250ml稀释环磷腺苷葡胺,静脉滴注,一日1次,1次180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3)以5~10ug+100ml生理盐水静脉静注,一日1次。两组疗程14d。
(1)根据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评估其临床疗效;(2)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因子变化,包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的NT-proBN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CRP(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6(白细胞介素)。
根据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心血管系统用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来评定心绞痛疗效。显效:心绞痛症状降低2级,原为Ⅰ级、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或基本不用硝酸甘油。有效:心绞痛症状降低1级,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以上。无效:心绞痛症状未达到改善程度或无改善,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CRP、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间NT-proBNP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NT-proBNP(pg/ml)CRP(mg/L)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15469.27±2312.74 1259.63±180.91①② 23.65±5.36 8.15±2.63①② 24.32±6.86 11.15±4.21①②对照组 41 14894.52±2019.48 2764.84±478.31① 24.76±5.84 15.26±3.11① 24.59±7.12 17.64±5.05①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出现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引起发作性胸痛的临床综合症[3]。饱餐、寒冷、情绪激动以及体力劳动寒冷均可诱发心绞痛。其疼痛发生机制,与心肌无氧代谢中某些酸性物质或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传入神经末梢有关。相关研究表明,控制血压,降低血脂、血液豁稠度,可有效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的发展[4]。
由环磷腺普和葡甲胺复合而成的环磷腺苷葡胺作为一种非洋地黄类强心药,脂溶性良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代谢及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环磷腺普不仅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及改善窦房结、房室结传导的作用,还可改善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缓解冠脉痉挛。前列地尔,又称前列腺素E1,其抗心绞痛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前列腺素E1通过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通过增加肾血流量促进利尿排钠,减轻容量负荷。通过扩张冠状血管及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发作。(2)前列腺素E1通过对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产生作用,抑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儿茶酚胺心血管效应,缓解心绞痛发作。(3)前列腺素E1作为血小板解凝剂,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5]。(4)减少自由基产生,抑制再灌注时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阻止组织损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联合应用了前列地尔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后,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仅应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的对照组的68.29%。提示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可达到抗心绞痛的目的,但增加前列地尔治疗心绞痛疗效更好。
前列地尔对病变血管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沉积,防止形成微血栓,以稳定溶酶体抑制血栓素A2合成,降低NT-proBNP以及CRP、IL-6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继发性局部组织炎症和免疫反应。本次研究中,治疗后,NT-proBNP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单海燕[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加用前列地尔更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炎症状态。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前列地尔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纯应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更显著。有助于降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