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践行的教学研究

2018-08-23 02:07王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数字化核心素养

王蕾

教学现场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培养数据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信息社会责任是各国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近期主流方向。近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研究渐入热议,但理论与实践之间如何落地仍有争议。

问题分析

各学科均有相关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核心素养的落地形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参考案例缺乏、落地形式实践不足等。本文即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

●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解析

立德树人,落实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具象为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与核心能力作为学科关键词,两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解读信息技术教学的主旨,通过核心素养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导向下的教学是指用信息素养提升的四个维度进行教学,强调在教学目标导向下的教学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以多种活动为形式,要将资源、评价、指导融入活动之中。据此开展的教研活动需要加强教材的结构化研究,多开展以单元、主题、模块为单位的结构化研究与实践,需要提高学生四维核心素养的层次,最终实现提升核心能力的目标。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对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直接指向的是“人”的素养,即人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核心能力和必备品质。它强调的是人、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素养,人们可以更好地生存在信息社会中。

●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一般包括四个维度: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在已有的文献中,有关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文章已经较多,但针对核心素养其他维度的分析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和计算思维具有同等地位的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信息意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同样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将对以上三维素养的落地方式进行研究。

● 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1.启智:提升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教学目标是提高人们的信息社会生存力。信息意识是ICT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ICT素养全称为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h,简称ICT)。信息素养关注个体恰当地利用数字技术以及通信工具获得、管理、整合、评价信息,建构新知识,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而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态度和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具体落实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内容进行恰当的加工和处理,以形成具有合理意义的数字化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1)原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文字修饰》一课的教学目标为教会学生利用WPS文字中的文字工具栏对文档中的文字进行必要的修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会采用“古诗修饰”或“课文美化”的主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完成文档的修饰。例如,给出一段古诗→让学生朗读→产生阅读障碍→引出修饰需求→讲解文字修饰的技能→学生模仿操作练习。该形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达成技能的学习,但未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兴趣,甚至会出现学生随意改变文字工具栏,缺乏设计目的的情况。

(2)思考焦点

以上的教学设计,从学生需求出发符合常规的设计思路,但是学生为何兴趣索然?从内容上分析,古诗的阅读要求有固定的格式,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提升和修改机会,所有的作品都没有给学生充分的信息加工的机会,因此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会在短暂的基础练习后,失去学习动机。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缺憾,可以将提升信息意识作为设计方向。

(3)改进型设计

笔者执教的《文字修饰》一课中,将制作个人名片作为活动主题,串联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给出无修饰的个人名片,口述自己的个人简历、爱好,问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学生无法准确说出老师的喜好和个人特征。接着,教师出示带有个性化装饰的个人名片,突出自己的名字特点。通过给学生出示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设计方式,让学生第一时间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导入教学目标,进行文字修饰的意义阐释,分析个性化名片的组成,对应需求进行技能分析,确定设计方案后开始文字修饰。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有目的性的名片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个人名片。

教学评析:在本课的设计中,对学生信息意识的提升主线代替技术主线成为教学的核心,通过身边的任务需求,让学生客观体验文字修饰的操作过程,并设计相应的个性化作品。这些任务来源于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个人经验,项目化的应用,提升学生对信息意义的敏感程度和认识深度。在实际教学中,该课收到了良好的课堂反馈,学生创作了大量的个性化作品。

2.明智: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概念,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重要载体,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它指向的是数字化时代学习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的外显,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1)原设计

《初识scratch》一课是2013年后各版本教材中常见的内容,在很多的教学竞赛和公开课、示范课中都有涉及,涌现出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在可见的范围内,大部分的教学遵循的是“介绍软件界面→认识界面→简单应用→学生练习”的逻辑。有的教师甚至在学生根据画面认识了软件界面后,随即开始提问,要求学生说出该界面的名称。短时记忆力好的学生勉强能说出大概的名称,短时记忆力一般的学生无法重复出教师刚刚说出的界面名称。该课结束后,询问学生对该软件的了解,多数学生仍然缺乏必要的概念认知。

(2)思考焦点

常见的从认识软件入手的教学是典型的成人思维方式,在没有感性经验的前提下,所谓的软件界面名称是粗暴、空洞的,学生并没有将概念名称和任务活动产生必要的链接,因此这样的教学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改进型设计

数字化学习与创意素养明确要求教学过程要针对信息化的作品展开,要依据实际的需求给学生充足的知识铺垫、完备的创新手段,最终进入到素养提升阶段。

在笔者执教的《我的舞台我做主——初识scratch》一课中,采用了以“数字化学习”作品体验先行,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思路:

[问题一]我的出場。

①师:(who?)我是教什么的老师?学生猜一猜。

②师:手绘scratch的猫,并写出scratch(留下悬念,who are you?)

③师:别着急,猫咪会告诉你答案,让我们听听这只小猫说什么。(cai演示小猫说话)

④顺着cai介绍软件:角色区、舞台区、控制区。

[问题二]我的剧本:为什么小猫能说话呢?

师:规范介绍脚本区和控件区。(脚本区:和导演的脚本相联系;控件区:和游戏手柄装置相联系)

[问题三]我的演出。

师:大家都认识我了,我也想认识你们,谁来第一个让我认识?(全班练习)

[问题四]我的精彩。

①如何让对方更加深刻地记住你?(a.介绍更多 b.形象突出)

②根据第一意见演示a:增加“说话”控件(区别说和说2秒),保存。

③根据第二意见演示b:增加“将颜色特效增加”控件,保存。

④讨论:如何让自己更容易被记住。

⑤学生集体操作,并和小组成员相互演示。

[问题五]我能更好。

教师根据典型问题进行纠错:

①勘误一:没有接上控件 标准:接紧

②勘误二:使用了说 标准:用准

③勘误三:不文明用语 标准:文明

学生小结自己的作品,还能如何改进。

教学评析:该设计中,学生通过简单的数字化作品体验到软件的使用方式和适用的形式,积累了感性经验后,形成了自我创新的需求,通过“我的演出”“我的精彩”“我能更好”一步步提升创新设计的层次,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的技能目标设置,帮助学生带着强烈的创新意识进行数字化作品的创作,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教学效能突出。

3.显智: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社会更需要负责任的公民,因此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更多的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感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责任模式、知识模式和道德模式。需要公民具有合理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关注信息如何安全地传输,规范主体在信息化作品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道德作用。

(1)原设计

《机灵的小老鼠》一课是有关scratch涉硬部分的内容,主要教学目的是将光线传感器引入教学中,由其来控制虚拟机器人(scratch小猫)的行动。在常规设计中,教师一般采用“带领学生认识光线传感器→认识光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引入控制模块→回到软件中进行程序编写→利用硬件进行活动”的模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基本达成对技能的学习要求,但是缺乏必要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学生出现了将光线数值无限增加、夜晚开强光等不符合信息道德的情况。

(2)思考焦点

出现以上情况的焦点在于技术的达成目标过于上位,对于信息道德的意义强调不够,因此学生为了技能指标、而不惜使用猛剂,出现了技能达标,道德失标的情况。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可以将教学过程进行带有信息道德痕迹的主题设计,将社会责任感化解在具体的操作行为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带有道德感地进行技能的学习、作品的创作。

(3)改进型设计

情境叙述:“今天跟我一起来的,还有一只小老鼠,你们瞧(播放CAI-1老鼠在机房里),跳到了黑板上(手绘老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机灵的小老鼠。”

师:今天,就让我们化身为一只小老鼠,你想,怎样才算机灵呢?

学生发言:引出三个问题:①会自保,②会觅食,③会灵活应变。(贴图:问题达成卡)

任务一:我有家。

师:小老鼠想要自保,首先得有个家,请集体看书:(CAI-2阅读指导)同屏展示画洞的课文内容。根据课本的提示,来给小老鼠画一个家(洞)。

练习一:画老鼠的家。

教师引出任务二——我机灵:有了安全的港湾,老鼠要大显身手,它在什么时间出来呢?如果晚上呢?(引出与时间相关)

任务二:我机灵。

教师介绍光线传感器的原理(CAI-光线传感器)→演示如何测光值(结合实物展台)→侦测模块→选中光线模块。练习二:记录光值,分析“如果…否则…”程序,突出“天亮了”的组成(如右图)。

师生第二次探究,分析模块的组成:再回到软件中,演示程序搭建的“天亮了的程序”过程。

学生探究:后面两步的程序(提醒对照问题两个要点);练习三:编写后面的程序(探究)

任务三:我精彩。

教师点评部分作品:如何更机灵?并提出要求。讨论→自由创作→个性汇报。

小结和延伸:如果猫来了,还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教学评析: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活动主角小老鼠通过一系列“逃生”的主题链接起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在活动进程中完成的每一个问题,都暗含着一个道德规范点,如建立个人归属感、机灵地躲避可能的危险、不伤害更小的动物等。学生合理地关注规则,最终达到主题的要求。学生的个性作品表达,其中清晰地加入自我道德脉络,使得作品负载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属性。

● 核心素养践行中的关注点

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科核心能力,即在数字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整合信息、交流信息的综合科学技能与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学段的区分度。目前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针对高中学段而言的,义务教育阶段有各省市的《纲要解读》,并没有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学段对核心素养的区分度,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生源的区分度。核心素养的范围较广,不同的生源地应有因地制宜的不同落地方式,切莫因循守旧、机械统一。应结合地区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最后,知识更新的传承度。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很快,核心素养的内涵相对稳定,外延会随着时代的更新而不断地迭代升级。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握更新的脉搏,不断吸收新技术的核心能力,并使之课程化、实践化,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核心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