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
兴趣班,顾名思义,目的应该是发展孩子兴趣、提高孩子素质。如果兴趣班丧失了“兴趣”二字原本的意义,变成了应试教育加分的砝码,那无疑会与育人的本质背道而驰。现在,一些兴趣班逐渐演变课程化趋势。托管班代家长做作业
广州市越秀区公布的2017年要办的10件民生实事,其中一件是20所小学实行校内托管,小学生下午完成课业到家长来接这段时间,在校内上托管班。在更早时候,北京、上海等不少城市已经全面实施了课后免费托管和兴趣班政策。越秀区实施课后托管,为家长解决了大问题,也迎来了先行一步的城市遇到过的问题:小学生课后托管一直都让家长们感到头疼,课后放学和下班接娃之间隔了好几个小时,不少家长把孩子交给社会上的托管班,在那里做作业。小学生放学后该怎么管?小学课后校内托管该怎么办?
一份针对课后托管现象的调查显示:94.32%的网友认为校内托管好:在校内托管的时长上,课后一小时到两小时最多人选,占63.52%,托管时间在一小时以内的仅占8.49%,托管时间两个小时以上的27.99%。
在托管课程的形式上,自习和兴趣班的最多人选,比例分别为44.03%、41.19%,而选择上课的仅占1.89%,游戏娱乐选项也仅为12.89%。在校内托管实施的形式上,希望学校自己办、学校老师来开班占六成,希望学校统一委托社会机构办、由学校监管的占近四成。
在實施学校托管之前,广州小学生放学后的去向有两种,要么回家,要么去校外的托管班。校外托管时间从小学放学一直到晚上八九点不等。而越秀区一位班主任说,日常工作量已经比较多,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应付一些日常检查任务。如果再实施校内托管,可能会负荷很重。家长们对于校园托管最大的需求就是让学生完成作业。
有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李先生表示:“我的小孩有时候晚上做功课做到11点,他回家做作业非常拖拉,不到晚上10点都提不起劲。我和他妈妈不断催促,才加快速度。”
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程女士表示:“我的小孩在托管班做作业到晚上10点,我每天等他等得很是无聊,有时候就在旁边玩手机。如果校内托管,老师能够督促作业,效果肯定明显。”
也有家长在调查中反映,希望托管内容丰富多彩,增加兴趣班、补习班内容。兴趣班变另类补习班
2017年寒假期间,辽宁省沈阳市的50名中小学生辛苦熬过了期末考试,却并没有借着假期旅旅游或者放松休假,而是参加了寒假兴趣班。据学生家长宋女士介绍,这个假期,她给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报了一个篮球培训班。她表示,这是儿子的意愿,“小男孩都愿意打打篮球、活动活动,上个辅导班还能跟他的同学们在一起,他还是很积极的。”但随后她流露出了更多期待:要是能打出成绩,小升初乃至更往后的升学中,可能会派上用场。
这两年来,除了传统的奥数、英语等文化课外,钢琴、围棋、篮球、跆拳道等体艺内容成了热门。现在的小学兴趣班,积木拼装训练班、拼图益智游戏班等也被纳入兴趣班行列。同时,还逐渐分化出纯兴趣班和带功利性质的兴趣班。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学习程度的深入,家长对不同兴趣班的投入开始分化。
“趁着现在学习没什么压力,多花点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我觉得挺好。”沈阳有位学生家长张女士说,三年级的女儿平时学习很自觉,这个假期,她自己制订了包括练琴、书法、英语等寒假计划。张女士这样认为:“如果孩子年纪小,自学能力不太强的话,白天不看着,如果真怕玩疯了,还不如送去兴趣班学点东西。”
张女士介绍,随着升学考试中传统才艺开始加分,戏剧、古琴班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由于艺术类考试对文化课要求低,不少学生就突击学习绘画、提琴,企图“另辟蹊径”;看见有孩子因为羽毛球打得好,被学校优先录取了,于是一些家长就开始琢磨培养孩子打球……诸如此类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的功利性兴趣班,对家长更具有吸引力。
在兴趣班中,英语、绘画、音乐属于“基本款”,还有的女孩子可能会学个舞蹈,男孩子就学个球类。看上去,似乎每个孩子都按照兴趣掌握了一两门拿得出手的特长,但事实上,孩子们上的兴趣班几乎都是家长“觉得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他们真正的喜好。甚至更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自身的兴趣“没用”,强行让孩子上自己认为“好”的兴趣班。
兴趣班,顾名思义,目的应该是发展孩子兴趣、提高孩子素质。如果兴趣班丧失了“兴趣”二字原本的意义,变成了应试教育加分的砝码,那无疑会与育人的本质背道而驰。
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每年毕业那么多学生,其中却少有音乐家、画家、好演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孩子在当初选择这个行当时,就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出于各种利益的考量。为谋求稳定的工作和体面的生活而进行的学习,往往没有钻研的兴趣与冲动,误时又赔钱。慎重面对课外加餐
2014年,北京市少年宫搬迁新址后重新开班,关闭了所有课程类课外辅导班,只开展科技、艺术、体育等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以及开展舞蹈团、管乐团、手风琴乐团、合唱团、民乐团、金鹏科技分团等团队活动。在这种引导下,许多北京家长送孩子上兴趣班而不是补习班,也为孩子提供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和环境。但许多家长并不懂得如何科学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存在以下误区:有些家长认为,别的小孩都上兴趣班,自己不上的话,担心以后跟不上;有的家长一口气给孩子报好几个兴趣班,根本没顾及孩子感受。种类繁多、眼花缭乱的各种兴趣班,表面看是孩子接受课外兴趣教育的机会多了,隐含着的是家长对功利化需求。
由于报了太多兴趣班,这些课程占用了孩子休息的时间,也导致孩子感到厌烦、枯燥、乏味,甚至给孩子带来挫折感等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专家建议:孩子年龄虽然小,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不妨多站在孩子立场想一想,听一下孩子的想法。在给孩子报班之前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尽量照顾孩子自己的愿望。从孩子的天性出发,真正去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他们想学什么,不妨去试试。孩子不高兴去,也就不要勉强。
2016年12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发布了一份《家校协同努力减轻孩子过重课业负担倡议书》,呼吁家长们充分了解“减负不减质”的内涵,并倡导“减负”不是简单地减轻书包,减少作业量,减少在校时间,减负的根本关键是提质、增效。
倡议书呼吁家长慎重选择“课外加餐”,以免孩子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中疲于奔命,扼杀孩子的兴趣,养成“课内不听课外补”的惰性。长沙市教育局认为,孩子之所以负担重,并不都是老师留的作业过多,有很多额外的负担是我们家长给孩子的,如不少父母将孩子的课外培训排得满满当当,导致校内减负家长增负。一位家长表示:“孩子小的时候,我也想让孩子在成绩上拔尖,但看到身边不少小孩虽成绩优秀,但自理能力差、承受能力弱、自私自利,我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比成绩更重要。”其实教育不是简单的让他们成绩拔尖,因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若为孩子长远发展,千万不要盲从跟风,不要在各种“兴趣班”“奥赛班”中揠苗助长,过分强压孩子学会“十八般武艺”。
《倡议书》建议家长不做“甩手掌柜”。当前有不少家长借口“工作忙”,简单地给孩子报个兴趣班,把家长应该承担的家庭教育也假手于“培训机构”,其实这是家长在推卸责任。父母应该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这些都不是校外培训班能够做到的。
健康兴趣有关孩子成长
“音乐是一门关乎人的心灵的艺术,音乐能赋予你多少取决于你的心门向音乐敞开的程度。”这是写在一家音乐培训机构官网上的一段话。但是,在接待家长咨询时,接线老师谈的不是艺术,而是考级。
对于参加兴趣班的学生来说,考级和参赛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有不少参加艺术学习的学生表示,进入考级准备后,考级几乎就成为了艺术学习的全部内容,包括反复练习考级曲目和技巧,使得部分原本兴致勃勃的学生渐渐丧失了兴趣。培训机构也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兴趣班变成了考级应试培训。虽然孩子不一定愿意,培训费也高得离谱,但仍挡不住家长们的追逐。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其实是比较迷茫的,不一定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学一些,一方面能陶冶情操,另一方面也是一场孩子真正兴趣的发现之旅。
目前18岁的皮特在北京长大,现在美国留学。到美国的第一周,他就交到了很多朋友,愉快地融入了校园生活。这得益于他自幼参加的一系列兴趣班。从幼儿园起,皮特就上过围棋、画画、大提琴、网球等各种培训班或者家教。
皮特的妈妈回忆说:“他学了一个星期大提琴就放弃了。网球则从7岁一直打到了17岁,也在市里举办的各年龄段比赛中得过名次。”这位妈妈认为:小朋友的兴趣有时需要逼一逼,需要给他们设立一些小目标,考级其实可以算是这样一种目标,不然很容易荒废。打了10年网球的皮特后来改练壁球。这时他发现,自己之前的网球训练并没有白费,学起壁球来就容易上手,进步很快。进入美国大学后,擅长网球和壁球的皮特迅速融入美国学校氛围,和美国孩子打成一片。
初中生家长丫丫妈则认为:兴趣班应该是孩子主动提出的基础上,而不是家长硬逼着去的。一直到丫丫上了小学,看到班级里80%的小朋友都会才艺,丫丫主动提出想学一门乐器时,她才给女儿物色起了学校。学了一段时间后,老师问她要不要给女儿报名考个级,老师说,孩子的水平可以考三级了,就给她报了名。接下去的两个月,课程内容完全照着考纲走。反反复复就练一首曲子,完全是应试。考试最后是通过了,但两三个月后这首曲子,她就完全不會弹了。过了级,反而让女儿失去了弹琴的兴趣。后来,丫丫就没有继续学琴,她喜欢上了画画。
有了前车之鉴,丫丫妈特地给她报了一个以兴趣爱好为主的班。现在,读初二的丫丫所在班级就是画画特长班,她也一直将爱好坚持到了现在,平时没事就喜欢涂涂画画。丫丫后来也参加了画画考级,但并没有参加任何突击的训练。把考级当做水到渠成的事,不为了考级而考级,不做任何特训,随着水平提升,自然而然也能随考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