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解读
统编三科教材,即国家统编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教材,实行国家统编、统审、统用。2017年9月,历经5年完成编审的统编三科教材正式在我国中小学校全面启用。国家统编三科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委托各省区市出版发行集团组织印刷、发行。教育部表示: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习,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新闻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近些年在一些地方编写的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时常给教育工作带来被动。有的地方编写的教材出现的错误,居然在教学过程当中延续了近十年之久,像这种情况是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高度警觉的。”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教材委员会秘书长朱之文在2017年5月国家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国家级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这次国家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是国家行为。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30年的“一纲多本”政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朱慕菊曾撰文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实行的全国一个教学大纲、一套教科书的政策,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发生改变。该决定指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义务教育的内容应该因地制宜,有所不同。为此,中小学教材建设开始实行国家统一基本要求下的多样化的方针,即“一纲多本”的政策。为确保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教材的管理,原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了审查制度,并于1986年规划了小学9套教材,初中8套教材,1990年审定通过供各地中小学选用。
21世纪初,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编写新课程实验教材成为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以部长令颁布了编写办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有70余家单位自筹资金参与了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在推进教材多样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教材编写的竞争机制。2001年以后,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22个学科共167种教材供各地中小学选用。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2017年7月4日,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统筹指导和管理全国的教材工作。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由教育部教材局承担办公室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刘延东指出:“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逐步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学段衔接的教材体系。要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完善教材各环节管理,使教材建设规范有序。”
据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承担了对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教材的审查工作。参加审查的专家共有116人,其中教授、特级教师占90%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田慧生介绍,三科教材审查首次实行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和综合审查,全面把好三科教材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专家工作委员会先后集中召开了24次审查会商会议,共计有900多人次参加审查工作。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贯穿三科教材编写的原则。语文教材还注重国家主权教育:初中历史教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国际理解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法治教育。当然,三科教材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编出教材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刊点评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是国家事权;同时,教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尤其是这三科教材意识形态属性强,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育人功能。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達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