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2018-08-23 05:42耿梅
求知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中国梦

耿梅

摘 要:当前,我们迎来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否有崇高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深刻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度和程度。因此,在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奋斗目标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显得至关重要。在践行中国梦的大潮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寻找理想信念教育在学校、社会、网络和大学生自身方面的路径创新。毋庸置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的创新和拓展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和努力。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历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方法,并且在长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积累和探索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邓小平曾指出:“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时代、条件和对象的变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正确把握教育规律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摸索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一、坚守学校主阵地

我国教育事业的主阵地是学校,它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的成绩和效果较为明显。在认同和践行中国梦的大潮中,教育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的新突破。

第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堂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便成为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主渠道。那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而且也是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育者可积极引入中国梦,通过教材和课堂来引导和感染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第二,建设一支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者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教育者应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分析当前社会现状,辨识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用中国梦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定科学远大的理想信念。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要求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新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灵活地将中国梦的理论知识融入校园文化中去,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在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的热潮中,全校可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大学生置身中国梦的浓烈氛围中。

第四,变革教育旧模式。教学方法是影响教书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教育者应有从物化教育到人本化教育的转变意识。物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受教育者当成物一般的存在,按照物的世界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主客体相互对立的教育,其明显特点之一就是受教育者被對象化。物化教育理念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生命本体意识和生命本体价值,将其看成被改造、被控制的对象和工具,使其处于一个封闭的、缺乏独立意识的边缘境地。人本化教育着重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价值性,把受教育者置于“人的世界”中来看待,是一种以人的方式并按照“人的世界”的规律来教育人的实践活动。这种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和谐沟通。人本化教育理念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培育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实践教育活动,因此,一切为了人、一切从人出发是现代理想信念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和本质要求。人本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正好符合中国梦重视个人发展、尊重个人价值的发展理念,是对时代特征和教育本质的正确反映。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教育者将大学生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来定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价值,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改善与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使理想信念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从物化教育到人本化教育的转变不仅是理想信念教育方法转变的起点,也符合中国梦视域下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教育者应坚持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所谓单向灌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把自己作为单一的教育主体,把受教育者单纯视为教育客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看成是被教育者单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和影响的过程,表现为一种单向灌输的、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双向互动,是指“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促使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教育主体充分体验从认识到实践的整个过程,还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随着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外环境和形势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弊端日益显露,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转变观念去寻求新的教学方式,而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以其明显的优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理想信念教育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是教育者对大学生主体地位肯定与尊重的鲜明体现,这与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不谋而合。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不仅是思维模式和教育方法优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

二、重视社会大课堂

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发展、改进和创新。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亮点领域,社会实践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和体验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结合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开展一些如参观中共会址、烈士陵园扫墓、看望老红军等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勇于奋斗牺牲的革命精神,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梦的号召和凝聚下,高校可以开展“三下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深入农村,让大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优势在农村中深入宣传和普及中国梦。“三下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大学生丰富阅历、拓宽视野,而且还使其更好地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在肯定认同和积极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二课堂即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能够认同中国梦,深刻感受中国梦的伟大号召力和凝聚力。以社会共同理想引领个人梦想,不但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國梦的本质内涵与现实意义,而且促使他们进一步确立与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三、构建网络新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利用网络技术传播其腐朽思想和错误价值观念,这与我国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激烈冲突。肩负建设和复兴祖国大任的大学生是网络技术应用最普及和最活跃的群体,而网络中充斥着各色反华的、错误的思潮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容易受到非主流的、背离现实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侵蚀,因此,高校应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中国梦主题教育网络平台。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大学生形成互动,共同学习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探索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例如,校园网BBS论坛、校园贴吧、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都是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的新媒体,这些新媒体可以将学习中国梦的热潮辐射到整个校园。另外,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便捷高效的性能实现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之间在思想理念、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实时对接,以拓宽大学生的交流范围和视野,使大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身、了解社会,并对自身做出正确的定位,为加速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四、加强自我教育意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肯定认同和积极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意识是提高大学生政治修养和坚定理性信念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如班会、学生会、党团组织、社团等都可以在自我教育中深入宣传、普及中国梦。在以班级为组织单位的自我教育中,班委在辅导员的指导和配合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优势,带领全体成员积极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班级教育活动,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党团组织的自我教育形式中,党团领导可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活动,营造中国梦宣传教育和学习的良好氛围,使中国梦的理论知识真正入脑入心。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也是中国梦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会可以通过宣传部、广播站、板报和各种刊物来宣传和普及中国梦;学生社团可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读书会、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好地、更深入地宣传和普及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9.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教育(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1.

[4]王福胜.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单向灌输型角色预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

[5]郑雪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灌输到互动式的转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6]薛 晗.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石——读《共产党宣言》[J].法制博览,2017(26).

[7]刘徐美,倪松根.现代性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8]孙 婧,王 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学理论,2017(12).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中国梦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