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恩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城市化急速、无序的推进,加上大量的移民涌入,美国各大城市变得肮脏混乱,大量中产阶级纷纷逃离城市,住到了郊区,中心城区越来越丧失吸引力。于是,美国各地要求改造、美化城市,以增强城市吸引力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快,一个旨在改变城市现状的“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逐渐展开。而拉开此次改革序幕的就是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
为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芝加哥举办了这场国际盛会。美国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等人被指定为项目负责人,他们决定借助这次世博会把芝加哥打造成一个“梦幻之城”。规划后的芝加哥增加了大量林荫大道、放射状大道、广场、大型公园等典型的“形式主义”设计手法城市景观,商业中心也被大量引入市中心,从空中俯瞰非常宏伟壮观。随后,华盛顿、克利夫兰等城市纷纷跟上。
这种状况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其中以建筑家、社会活动家本杰明-马什为代表。
马什认为,伯纳姆的做法虽然能使城市变得高大上,但弊端也十分突出。
首先,巨无霸式的商业中心区必然导致城市中心的过度开发和交通拥挤,给人们购物及生活带来不便。
其次,马什认为伯纳姆过于强调在城市中心搞广场、喷泉之类的大型城市景观,而忽视了民众必需的生活设施,如学校及卫生设施等。同时,大量影响城市形象的贫民窟被强制拆除,这导致贫民窟向城市郊区蔓延,从而使郊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
但是,伯纳姆等人对此不屑一顾,他强调建筑就是一种造型艺术,外观先于一切,认为“没有大的规划,就不会使人心潮澎湃”。于是,那些规模巨大的城市地标就沦为体现建筑师“成就”的载体。
马什感到这種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他决定放大自己的声音。1909年5月,马什在华盛顿主持召开了第一届美国全国城市规划会议。会议上,马什对城市美化运动进行了猛烈抨击:城市美化运动过于注重外表,公园、市民活动中心等巨大公共工程确实很有魅力,但对穷人来说,“他们只能偶尔从肮脏压抑的环境逃离出来,去欣赏那建筑的完美,去体验那遥远之地的改进所带来的美学享受”。
他的这些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纷纷认为城市规划师的首要目标是消除脏乱差和给生活带来便利,而不是单纯追求视觉效果。这次会议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同年12月举行的美国建筑师协会上,大家继续对城市美化运动的弊端进行批判,最后形成共识:要把城市变得适宜居住、切合实际,而不单单是美丽。
这些来自专业人士的批判终于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他们开始反思并采取行动。到了20世纪20年代,单纯追求“颜值”的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逐渐销声匿迹,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分区的设计理念逐渐推广开来,就这样,美国城市发展的方向被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