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选穴组方规律分析

2018-08-23 12:33廖鹏腾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印堂腧穴变应性

廖鹏腾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随着发病率日益上升,已慢慢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健康问题[1]。虽然AR是一种良性的呼吸道慢性疾患,但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针对变应性鼻炎,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长期疗效差、复发率高[2]。近年来,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凭借其简便验廉、标本兼治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青睐。尽管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确切的疗效,但目前中医界对其选穴组方规律的研究较少,不利于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经验的传承与传播。本研究主要收集整理了近20年国内中文期刊数据库对变应性鼻炎的针灸治疗研究,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穴位应用频次、组合模式及配伍规律,发掘新处方,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选择中国知网期刊、万方数据库,检索策略中疾病主题词设定为“变应性鼻炎”or“过敏性鼻炎”,干预措施主题词设定为“针灸”or“针刺”,以“And”连接。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选择国内所有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②依据中医或西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③采用针灸治疗或针灸治疗为主,可结合其他中西医疗法,临床疗效确切;④明确给出针灸处方,腧穴选择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不包括耳穴、头皮针标准治疗线、董氏奇穴等疗法。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病例诊断不明确或临床症状与“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不符;②非临床研究文献如综述、动物实验等,非期刊类文献如会议、毕业论文等;③重复报道的文献或内容相同的文献,只取1次;④个案或验案报道类文献;⑤运用非传统针灸疗法或非传统腧穴(如平衡针灸、董氏奇穴等)的文献。

1.4 穴位名称规范

穴位名称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3],对期刊文献中的穴位进行统一规范,如“鼻通”记作“上迎香”。

1.5 数据录入

由专人将筛选出的针灸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保证数据库的真实可靠,只录入基本方,加减法穴位不进行录入。

1.6 数据挖掘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的“临床采集系统”,录入文献中的辨证分型、穴位处方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系统”中的“穴位分析”功能,分析穴位分布情况;设置支持度为22(默认值)、置信度为0.6,分析穴位的配伍规律;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聚类分析核心处方,并进一步提取出新方组合。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按照检索要求,初步筛选出254篇文献,通过进一步阅读,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73篇,涉及穴位处方109首、穴位62个。

2.2 穴位应用频次分析

通过“频次统计”,得到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穴位总频次为668,其中高频穴位(频次>10)有15个,由高到低依次为迎香、印堂、肺俞、合谷、足三里、上迎香等。见表1。

表1 穴位应用频次

注:某穴位频率=某穴位频次/总处方数×100%;总处方数为109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穴位组方规律分析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穴位分析”界面上,设置“支持度”为22、置信度为0.6,点击“穴位规则”,得到穴位组合24个,见表2,其中穴位关联度前三的依次是“印堂,上迎香→迎香”“上迎香→迎香”“迎香,上迎香→印堂”。通过网络展示功能,将穴组网络展示为图1。

表2 穴位关联规则

注:“→”表示左边穴位与右边穴位常作为组合同时出现;置信度越接近1,则组合出现的概率越大

图1 穴位组合模式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穴位新方”功能中,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利用“聚类”“提取组合”功能,进行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4],衍化出的核心组合12个、新方5首。见表3、4。

表3 核心组合

表4 新方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等范畴,以鼻塞、鼻痒、喷嚏及流清涕为主症,本病病位在鼻,与肺、脾、肾三脏相关[5]。传统医学认为,鼻鼽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及内伤。外感者多以风邪、寒邪为甚,风寒外侵,机体卫外不固,则肺失宣降,鼻窍不利[6],如清·薛华培在《济生良方·鼻门》记载:“风寒乘之,阳经不利,则为雍塞,或为清涕”。内伤者多因肺气虚寒、脾气虚弱或肾阳不足,清·陈士铎《辨证录·卷三》言:“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非脑漏也”。而《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中记载:“鼻为肺窍,外象又属土”,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鼻窍失于濡养而不闻香臭,发为鼻鼽。《类证治裁·喘证》记载:“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有言:“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肾阳不足,失于摄纳,浮越于上可致喷嚏,失于温煦,寒水上泛可致清涕。这些病因病机与本研究统计出来的选穴规律相符。

从穴位应用频次分析,高频穴位主要有:迎香、印堂、肺俞、合谷、足三里、上迎香、大椎、肾俞、脾俞、风池、风门、上星、曲池、膈俞和通天。迎香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鼻窦旁,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故迎香为鼻病的治疗要穴,与位于鼻外侧缘中部的经外奇穴上迎香合用,相得益彰,共奏宣通鼻窍之效。印堂为经外奇穴,归属督脉,位于前额,督脉循行过鼻梁正中,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相符,针刺印堂可使气至病所,起到疏通鼻窍的作用。肺俞、脾俞、肾俞各为肺脾肾三脏经气输注背部之处,针灸三脏背俞穴具有补肺益气、健脾升清、温肾助阳的作用,可以从根本上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阴平阳秘,鼻鼽自愈[7]。合谷为治疗五官疾病要穴,素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同时作为手阳明经原穴,灸之可调动体内正气抵御外邪,使鼻窍畅通。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是临床常用的扶正要穴,常灸之具有补虚损、养正气的功效[8]。大椎穴属阳主表,《针灸甲乙经》记载:“为三阳、督脉之会”,针灸大椎穴对外感六淫之邪在表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风门为足太阳与督脉交会穴,风池属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头面巅顶,惟风可及,二穴均有调畅气机、升清降浊的功效。上星穴振奋人体阳气,通天穴疏通膀胱经气,均可调畅气机以利鼻窍。曲池归属多气多血的阳明经,具有较好的抗组胺、抗过敏的作用。变应性鼻炎常因为失治而迁延不愈,其较长的病程导致“久病必瘀”,选用“血会”膈俞穴可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9]。

进一步分析穴位配伍规律,得出核心处方12个,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衍生出新方5个:①风门、肺俞、大杼、肾俞及膏肓;②风门、足三里、膏肓和大杼;③脾俞、合谷、肺俞、膏肓;④风池、上星、曲池、血海及太渊;⑤印堂、迎香、通天、合谷和上迎香。

纵观数据挖掘结果发现,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腧穴配伍有以下规律:①局部与远端取穴结合,祛邪与扶正并用:迎香、上迎香、印堂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高频穴位,其与肾俞、足三里等腧穴组成的穴位规则有很高的置信度。迎香、上迎香与印堂均为鼻炎局部取穴,三穴合称“鼻三针”,“鼻三针”是岭南针灸名家靳瑞教授数十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专治鼻部疾患的验方,体现了腧穴的近治作用,重视与肾俞、足三里等远端补益类腧穴的搭配,是针对本虚标实类疾病如变应性鼻炎的核心选穴原则。另外,从局部解剖学的角度分析,针刺“鼻三针”可刺激相关自主神经,促进受损粘膜自我修复,减轻鼻内腺体分泌,起到抗组胺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轻流涕、喷嚏等症的治疗目的[10]。②标本兼顾,散邪补肺,脾肾为重:鼻鼽病性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肺、脾、肾三脏俱虚损,其标为风寒等外邪袭鼻,因此治疗时应标本兼治,确立宣肺开窍、健脾益肾的治则,数据分析结果提示,核心穴组包括膏肓、风门、大椎、肺俞等,可针对痼疾开腠理散表邪,另外,从顾护先后天之本的角度选取脾俞、肾俞补益气血,可根本上调整机体状态,祛除病根达到治疗效果。如《素问·百病始生》所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针灸干预以激发机体的经气,扶助先后天正气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可以有效预防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③顾护卫阳,通督调气:《灵枢·口问》记载:“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人体偶发鼻嚏是阳气和利的一种本能,而变应性鼻炎患者频繁打喷嚏则为病态,是卫外之阳气失于和利的表现。因此,治疗变应性鼻炎选穴上重用阳脉之海督脉,对全身阳气的调节有关键的作用。高频穴位、核心组合、新方中,归属督脉的腧穴如大椎、上星等不在少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言:“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重用督脉之穴可引领阳气升发,使清阳在上,卫外则腠理致密[11],以抵御外邪达升清调气之功。

该临床思路与选穴组合可供临床医生参考,尤其适宜基层医生在无复杂辨证条件下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印堂腧穴变应性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