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标
我们寨边耸立着一棵高大挺拔的红豆杉,高20多米,树围要四个人才能合抱,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面。它屹立在进寨子的路口,为人们迎来送往、遮风挡雨,像一位赤诚的卫士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寨子,人们称它为“风水树”。
这棵红豆杉有多少岁数已无从考证,据爷爷的爷爷说,自他们懂事起树就这么大了。如果从我们寨自宋朝天圣年间就有人居住算起,这棵樹应该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它身上长有一层灰褐色的裂条皮层,附生着一层浅花似的苔藓,树干的一枝顶端已经干腐,显示出它历经岁月沧桑和风霜磨难,但它仍遒劲挺拔,油亮光滑的绿叶对称地排列,密密匝匝,一年四季葱茏常青。那蓊蓊郁郁的绿,挥洒着蓬勃的生机,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记录着沧海桑田和人间喜怒哀乐,每一根树枝、每一张叶片,都写满了一个个故事,每每走近它,我都被它非凡伟岸的气势所震撼,不由心生几分敬畏。
我们寨子是在一条河边的山湾里,有两条山溪从远山上流下来,据《侗族进寨歌》记载,到寨上最早的祖先先是进入右边的一块坡地开发居住,由于雨季时节溪水常常暴涨冲毁家园,后来便纷纷移居至两条溪水中间的小坡地生活。不料密密实实的几十户人家竟遭遇两场火灾,于是人们再次迁徙,把家建在了现在左边这块稍平缓的空地上,开始在这里艰苦创业,休养生息。原来居住过的地方如今都已变为田地,只有从石头垒砌的层层平台和留下的一些人工痕迹,才能穿过长长的岁月时光,依稀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曾经热闹过、喧嚣过,那些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们曾经在这里欢乐或忧伤或痛苦过,历史的烟云早已被岁月尘封得严严实实,离我们越来越远,留下的只有一份思幽怀古的情思了。现在我们寨子的几十户人家紧挨着这棵红豆杉,与它朝夕相处,因为受它呵护,已生生不息地传承了许多代人,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时序轮转,日月沉浮,红豆杉像一位饱经风霜、洞察世事的老人,在岁月的更迭中默默地守望着,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月圆月缺,都浓缩在它的记忆年轮里,刻在它的生命历程里。生活在这一方热土上的乡亲们,和红豆杉一样呼吸着蓝天白云下带着泥土气息的芬芳空气,吮吸着这片土地上的养料和水分,从生到死,都在红豆杉的深情注目中,接受它的护佑和爱抚。
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树下做游戏、捉迷藏,把无数的纯真与欢乐织进了大树的年轮里。秋天,红豆杉结满了红红的果实,树枝也被压弯了,我们瞅准时机,躲过大人的眼睛,一个个像猴子一样偷偷地爬到高高的树上,选择果子最多最红的一枝,饿虎扑食般地在树上吃起来,等把肚子填饱了,才折一些小枝丢给在树下已望眼欲穿、爬不上树的小伙伴。红豆杉的果实煞是逗人喜爱,肉色鲜红粉嫩,色泽饱满,在绿叶丛中透着迷人的光彩,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放进嘴里,轻轻咬一下,一股甘甜清香的汁液漫出,用舌尖将柔软的果肉舔净,吐出果核,那曼妙的感觉令我至今仍回味无穷。每到这个时候,红豆杉成了我们围绕的中心,树上树下充满了我们欢乐的笑声。大人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是不给我们爬上树去的,一旦发现,就会一路吆喝赶来,这时我们立即一溜烟地从树上滑下来,跑得无影无踪。
常言道,树老成精。听寨上的老人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突然打雷刮风,天阴沉沉的,大雨很快就要到来,一个村民晒在屋边的谷子眼看就要被雨淋湿了,这时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几个小孩,静忙用谷垫把谷子盖好,他们一见人便蹦蹦跳跳地往红豆杉那里跑,跑到红豆杉树下就不见了,人们说那是“山伙伴”住在树上。于是寨上的人对红豆杉更加崇敬有加,有为体弱多病的小孩拜树为干爹的,有求大树保佑平安、保佑发财的,有祈求风调雨顺的。人们在这里跪拜磕头,攀亲结缘,树下常常香火缭绕,纸灰飘飘,红豆杉成了人们心中神圣的仙树。
“文革”时有人借“破四旧”名义,要将这棵红豆杉砍伐卖掉,村民们白天黑夜自发轮流守候在树下保护,使这棵红豆杉得以保存下来。如今,红豆杉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法律来保护,红豆杉再也不会轻易受到戕害威胁了,善哉!
这棵穿越千年悠悠岁月的红豆杉如今依然傲然于天地间,沐浴着天地的日月精华,英姿飒爽,生机盎然,不仅是我们寨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游子记住乡愁、思念故土的感情符号,它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目睹着村寨的发展进步,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欢乐与痛苦,庇护着寨上的安宁与幸福。有了它,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有了它,我们寨子更加古朴厚重,更加生动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