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亮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程。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建设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可能更好的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实现粮食的增产。但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在运行中极易发生渗漏,从而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发生。文中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对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的防渗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原因;防渗技术
通过建设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可以有效的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对农田的水分情况进行调节,以此来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实现粮食的增产。但当前小规模的农田水利渠道大部分都存在渗漏问题,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出渠道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针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分析其具体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渗处理,确保农业生产的有序开展。
一、小型农田水利渠道渗漏的产生原因
(一)生物引发的渠道损坏
当前一些小型农田水利渠道中,普遍存在动物筑穴及打洞的情况,这也是导致渗漏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夏季汛期,当水位较高时,渠道运行过程中会将以往存在的沉积物冲开,从而导致这些洞穴发生渗漏,严重时还会导致管涌及坍塌事故发生。
(二)地质条件引发的渗漏
部分渠道的主干渠沿线多位于砂砾石及砂土地域,再加之渠道修建时在附近取土,因此渠道施工时存在压实度不够的喝下,这必然会对渠道的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再加之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缺乏有效的维护,因此在长期浸泡下,渠道必然会发生渗漏问题。
(三)施工隐患造成的渗漏
在当前小规模农田水利渠道施工施工过程中,不仅存在地形复杂的问题,而且施工技术和施工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常存在不同渠道接头位置处理不当问题,由此而导致孔隙產生,引发渗漏。同时在施工时没有将基底清理干净,渠道堤身选用的材料不合作,从而造成堤身容易出现孔洞,存在压实和架空问题,从而导致渗漏。
(四)人为损坏导致的渗漏
在农田水利项目渠道修筑位置,属于人员活动密集区域,在修筑堤身时,部分施工从业者经常就近从堤外坡取土,从而导致水利项目渠道的外坡处经常出现取土坑群,从而对渠道表面的防渗层形成损坏,减小的渠道的抗压性能,严重的甚至会对渠道质量造成影响。
二、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
(一)混凝土防渗技术
在当前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防渗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现浇施工,以此来保证达到显著的防渗效果。在混凝土防渗施工过程中,通常在土渠开挖成型后,直接在混凝土板上进行浇筑作业。也可以将适量的浆砌块石浇筑在混凝土板上,这种方法在一些渠道整改防渗施工中较常应用,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另外,还可以在河卵石浆砌远成后再逐步浇筑在混凝土板上,其与浆砌块石施工基本相同。
(二)浆砌块石勾缝防渗技术
浆砌块石勾缝防渗技术非常适用于山区地带,可以就地取材。但该项技术的防渗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其砌体难以紧密合实,水使用率也无法满足防渗效果,加上勾缝不具备较长的使用周期,因而极易出现渗漏情况。如果在渠道的防渗施工中运用该项技术,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仍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渗漏现象,但如果缺乏足够的投资金额,仍可在渠道施工中采用这项防渗技术。
(三)水泥砂浆防渗技术
现阶段,渠道的防渗施工较少运用到水泥砂浆防渗技术,该技术是在运用浆砌块石的情况下,加入使用1:2水泥进行抹面。该项防渗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简单,且资金投入较少,但水泥砂浆具有较高的收缩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极易导致干缩裂缝现象产生,无法达到良好的防渗效果。
(四)浆砌毛条石防渗技术
传统渠道防渗工程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约束,导致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距离公路较远,砂石材料不足,且交通不便,给运送砂石和水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可充分运用当地的山石材料,通过人工将条石完全开凿,然后做好防渗施工,注意防渗性能一定要优于浆砌石,以便防渗性能满足渠道施工要求。但该项防渗技术在选用材料上过于耗时,不利于做大规模、大范围推广使用。
(五)土料防渗
在当前水利防渗工程施工中土料防渗技术应用十分广泛,这是一项较为传统的防渗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厚土层来实现渠道的防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材料方便,但因其存在抗冻力北、养护成本高及施工要求高等弊端,因此该方法也只适宜一些特定的地区使用。
(六)膜料防渗
应用膜料进行防渗指的是以塑料薄膜或者沥青玻璃纤维作为防渗层,在此基础上加设保护层,以此提高渠道防渗性能的措施。由于膜料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防渗性能良好,所以,可以被运用到各个区域。进行膜料防渗施工期间通常采取三个步骤:第一步对基槽进行挖掘、整平;第二步铺设膜料;第三步回填保护层并夯实。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膜料层完整,同时确保保护层的边坡趋于稳定。铺设膜料层较为常用的方法有:锯齿法、台阶法、五边形法及梯形法。铺设保护层较为常用的方法有:压实法及浸水泡法。
(七)沥青混凝土防渗
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对于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的防渗技术多采用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应用沥青混凝土技术进行防渗,由于沥青混凝土属于柔性材料,具备较强的防渗性能及适应性,所以在一些冻害区域进行渠道防渗施工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沥青混凝土在抗冻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相较于其他材料,沥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将沥青混凝土用于渠道防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高温的方法来融化沥青,并将沥青注入到已经渗漏或是预计进行防渗处理的部位,待沥青凝结后则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渗效果。相较于其他技术,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在抗冻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有效的保证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的防渗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当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威胁全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十分必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的发生多是由于渠道发生渗漏,从而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并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的防渗处理,针对于具体的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特点及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渗施工技术,确保达到较好的防渗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丰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刘浩齐,王兰兰,张红正,余元良.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
[2]孙建国.农田水利中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探讨[J].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12).
[3]林锦忠.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的运用[J].科技展望,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