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教育与佛教教育的界定

2018-08-22 10:20刘依然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佛学佛法法师

刘依然

自古以来,教育的种类就很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种类就不断地增加,尤其在近代民国期间,社会不安,人心散乱,有识之士对于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众生之苦甚多,教育之法不一……惟佛学全为断除世间一切有情妄执,佛学之超越寻常如此,于世界人身有绝大之关系,其教育之重要,自非寻常教育之可比矣。”由此可见,守塔认为对于不同的事物教育之法不一,但是为由佛学教育能够使人们脱离苦难,这是其他教育不能够比拟的,且鉴于当时残酷的社会环境,“今何时哉,非所谓物竞极烈弱肉强食之时乎……希望从今以后,诸山长老对于佛学与教务两端极力设法整理之,提倡之。”佛学教育受到了重视。但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忽视僧教育与佛教教育之间的差别,因此,笔者在这里对二者做一个界定。

一、僧教育的定义

(一)僧教育的缘起

1、迫于形势谋求生路的产物

严格来讲,僧教育是直到清光绪年间才出现的,其产生过程较为曲折,据史料记载:“所谓僧教育,乃指佛学院而言。其起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亦即康梁提倡变法维新的那一年。……便引起中日两国外交上纠纷,经双方交涉结果,清廷要日本放弃保护中国寺庙,清廷始允许佛教界自兴学校,自保寺产,并停止庙产兴学运动,这便是开创僧教育的缘起!”

除此之外,还有学僧的记述:

“僧教育这个名称,起自光绪末年的僧教育会……然而佛教确实因此办起所谓僧教育来了。”由此可见,僧教育的出现根源于庙产兴学运动,由此导致佛教界的抵抗,从而想出来的一种谋求生存的一种手段而已。

2、近代佛教复兴的需要

“是故欲得世界之和平,人民能真正自由平等,非從佛法着手不可,而法在人弘,吾人既为佛子,理当代佛扬华,已尽国民之天职也。……此讲习佛学与国民有重大之关系也。”太虚法师指出世界各国的佛教僧众都有严格系统的僧教育,然而中国汉地的佛教僧众却在浑浑噩噩中消磨时日,如果再不对僧众进行教育势必会被淘汰。“日本曹洞宗等规定为僧须具中学毕业之程度再加苦修八年,而后乃可任教师……唯我国汉僧久成散漫无纪凌乱无序之现象,……而反为佛教发展之障碍物,终必受社会之天然淘汰也。”

可端法师认为佛教衰微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还是源于僧众没有学问,不明佛教,并进一步认为社会反对的不是佛教而是僧人。“夷考佛教衰颓之由,虽有多端……非反对法,所反对者,惟僧人而已。”面对这样的现状,可端法师不忍心看着佛教因此而败亡“僧众若无相当学问知识道德,不足以弘扬佛法,不足以维持僧实,不足以保存僧产,端实不忍见僧众之灭亡,佛教之毁残,故敢貢此憨直之言。”接着他指出僧教育才是复兴佛教的出路,“外感潮流之逼迫,内痛佛法之衰亡,……则教可兴,而僧可存。”

啸岩也认为当前佛教僧众缺乏道德学问不能够弘扬佛法:“为僧宜人人讲习佛学之所以良由佛法二宝之存殁……不能绍隆三宝为世之福田者而言之耳”。进而他指出若要复兴佛教,那就必须兴办佛教讲习所开展僧教育“应当如何振兴宗教此则非精进勇猛讲习佛学不能。故诸长老热心从教,特立佛学讲习所,挑选僧徒而教育之。”清海法师也与以上三位的想法不谋而合,并分析中国日本除孔教外,即以佛教为尊,然而能盛行于亚洲东南部之原因却非佛教徒势力所致,实中国历代帝王崇尚提倡之功。“佛教自汉明帝时传入中国,最盛于魏晋六朝。而莫衰于今世。今世之所以衰则多由于僧徒之不学,则莫非滥度戒之所以致。”并提出实行僧教育以培养复兴佛教的人才“中国僧侣势力薄弱,而抱厌世主义。为今日计,欲弘佛教,当先厚僧侣之势力,势力厚而后我得我行所当为无阻障之患师。”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要弘扬佛教需要增加僧侣的势力,那就需要僧材。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佛教需要复兴那就需要弘扬佛法的僧才,故而开办僧教育迫在眉睫。

(二)僧教育的界定

由上述可知,在顺应佛教复兴的潮流的趋势下,僧教育高僧大德们为唤醒僧众挽救佛教灭亡的危机应运而生的。对于僧教育的定义,高僧大德们给出了不同的见解。

慧雲法师认为“僧是出家佛徒的集团,僧教育乃僧的教育以及后天的方法陶冶身心,使其发展向上,完成比丘和尚乃至僧伽的工作为定义。”僧教育以“陶冶有舍离假我,把捉真我的出家佛徒,……宜宣传法音以利苍生耳。”他又指出由寺中出资广立小学,僧俗兼收而设僧教育会主管,并不是僧教育,他认为所谓办小学是推广教育,则此乃僧伽所做的社会教育事业,若谓由僧伽做社会教育的事业,可包括在僧教育目标的度一切众生中,然此既是目标,乃办理僧教育的根据即根据此目标而用种种方法使出家佛徒刻苦修习以完全比丘和尚乃至僧伽的工作。“若吾不知他们从何处定此名义,将办理小学包括在僧教育目标的度一切众生中,则陶冶比丘或和尚的教育将僧伽所做的事业(教育事业,社会事业等)相混淆。”换言之,县教育会或省教育会乃是推广教育的执行者。若然则推广僧教育的执行者方能称之为僧教育会。广设小学等是僧伽所做的社会教育而非僧教育,此乃由于当事人不明教育更不明僧教育,惟知掩耳盗铃。”

苇舫法师认为“以出家众为主体的僧教育和在家众为主体的佛学教育而兼僧教育”。除此之外,近代学者李明在其研究生论文《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中给僧教育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僧教育,主要指有僧伽的参与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僧伽无论是作为施教者、受教者、抑或是主办者、参与者,都应该被包含在僧教育的范围之内。”

根据以上论述,诸位高僧与学者为僧教育所做出的解释各有侧重,笔者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尝试对僧教育做出一个新的定义:所谓僧教育,主要是指在光绪末年佛教僧众为了抵抗庙产兴学自保寺产而寻求的生存之路,且在高僧大德领导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为弘扬佛法复兴佛教而培育的德学兼备的僧才创办的教育事业。

二、佛教教育的界定

佛教教育与僧教育相比,其所包含得范围更加宽广。苇舫法师曾指出“佛教自身即是教育,这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即得步步向上,日见光明,达到真善美的解脱自在境界。”那么,从佛教的字面来解释的话,“佛”指的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世尊。“教”是指教导、教育的意思。因此,我赞同苇舫法师所言“佛教自身即是教育”的说法即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教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大体而言,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教育不仅包括丛林制度中传统的对于僧众进行的教育、佛教四众开办进行佛法弘化的社会教育机构,还包括在家二众所做的佛教教育,随着时代的演进,佛教教育还包括综合大学中所开设的佛学课程等。

猜你喜欢
佛学佛法法师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法雨辰??吕逸雪??贾欣悦等
吉祥“三宝”棕胸佛法僧、蓝胸佛法僧、三宝鸟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法师削皮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不见悲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