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娟
“尽管贫穷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近日,河北女生王心仪撰写的《感谢贫穷》一文,引来社会各界人士热议。寒门学子该感谢的究竟是什么?“感谢贫穷”带来怎样的思考?
现象:北大新生发文“感谢贫穷”
7月30日,《河北青年报》报道了寒门女孩王心仪以707分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家境贫困的她曾撰文“感谢贫穷”一事。《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转发,一时间有关“贫穷”问题的探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个来自河北乡村的寒门女孩是家中的大姐,有两个尚在读书的弟弟,一家人仅靠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关于贫穷的记忆,王心仪在文章中写道:“8岁那年,姥姥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一家人焦急慌乱,却难以从拮据的手头挤出救命钱来。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灭的蜡烛,慢慢地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姥姥的离世,让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贫困扼住了咽喉。”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在贫困中长大的女孩,却发出了“感谢贫穷”的声音———“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贫穷可能动摇很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
其实,《感谢贫穷》一文是王心仪为一次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准备的个人自述。从经历贫穷到感谢贫穷,王心仪讲述了这个关于自己、关于贫穷的故事。
近年来,关于寒门学子金榜题名的故事并不鲜见。7月23日,《曲靖日报》刊发云南曲靖高三学子崔庆涛在建筑工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新闻。当邮递员将高校录取通知书送到工地上时,他正在装沙子、拌砂浆。一家人欣喜不已,父亲不识字,崔庆涛便一字一顿地将通知书上的内容念给父亲听。经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后,崔庆涛一跃成为“网红”,成为寒门学子励志苦读的典范。
事实上,每逢高考录取季,对于家境贫寒的高考生而言,那一纸录取通知书的背后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凝聚着太多的期盼。
争议:寒门学子该感谢的究竟是什么
寒门学子该感谢的究竟是什么?“感谢贫穷”的背后,又有着几多无奈?
“王心仪感谢的其实不是贫穷,而是在这种生活经历中获得的让自己变得强大的力量。”在媒体人杨三喜看来,既不应该把“感谢贫穷”误读为赞美贫穷,也不必把“感谢贫穷”放到“如果贫穷有意义,那还追求什么富裕”的对立位置。我们不妨把“感谢贫穷”这篇文章看作是战胜贫穷的胜利宣言以及与生活的和解书,因为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感谢贫穷”,坦然面对才有资格与生活和解。
用王心仪自己的话来说,贫穷“狭窄了视野”“刺伤了自尊”“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这是贫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她依然要向贫穷道一声谢。这其中无不暗含着“祸兮福之所倚”的辩证哲学。在教育时评人张玉胜的理解中,与富足显贵的家境相比,贫穷的确会给人生带来生活拮据、衣食堪忧、需求受限等诸多困难与不便,且维持生计和实现愿望也注定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汗水与艰辛。但正如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一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贫穷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有可能成为人生的“财富”。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压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拼搏向上的动力。”张玉胜说,王心仪、崔庆涛的身体力行,恰恰印证着“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古训。
每逢高考录取通知书发放时节,寒门学子“鲤鱼跳龙门”的励志故事常常见诸媒体,成为百姓口耳相传的新闻事件。这些新闻媒体大多将目光聚焦于贫寒学子困窘的家境、艰难的求学历程和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从某種意义上来说,寒门学子金榜题名的背后,是一部鲜活的个人奋斗史。真正应该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他们面对贫穷时顽强不息的生命意志与奋斗精神。
思考:让寒门出贵子不再是新闻
从个人的奋斗历程来说,寒门学子金榜题名的喜讯足以令人欣慰,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廉价的感动之中,更要反思其背后的社会现实。
反观当下的现实境况,家庭的贫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当那些出身于富足家境的孩子忙不迭地参加各色补习班、特长班时,许多经济窘困的家庭可能连孩子基本的学习费用都无力维持;当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暑假里率性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时,许多贫困学子只能终日与落寂的乡村为伴……
虽然家庭经济差异对教育生态所产生的影响客观存在,但国家近年来面向各级各类学校构建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让贫寒学子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自2011年起,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享有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社会捐资助学、顶岗实习等资助政策。
与此同时,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伙食补贴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辟入学“绿色通道”,“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此外,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许多高等院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加大了面向农村地区学生的倾斜力度。例如,自2011年开始,清华大学联合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共同实施针对农村学生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为寒门学子创造更多进入名校深造的机会。
“面对社会鸿沟,在肯定个人的奋斗精神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扶贫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填平社会鸿沟,为寒门学子铺平成长通道,让这类自强不息的故事越来越多。”杨三喜说。
更多的学者认为,贫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让贫寒学子拥有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穷面貌的能力。对于这些出身贫寒的学子,社会也应宽容以待,给予他们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寒门出贵子”不再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