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君 李正明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遇袭显示,保卫工作正面临新科技挑战
委内瑞拉总统馬杜罗大概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动作片”主角。
8月4日下午,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举行国民警卫队成立81周年庆祝活动。在宽阔的玻利瓦尔大道上,国民警卫队成员列队整齐,聆听马杜罗的讲话。正当马杜罗谈到经济复苏时,空中传来一声巨响。马杜罗吃惊地停下演讲,望向空中,站在他身旁的妻子西莉亚也露出惊慌神色。在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架无人机在空中爆炸,很明显,马杜罗遭遇了历史上首次无人机暗杀行动。
所幸的是,马杜罗安然无恙,只是有7名警卫队队员受伤,但这次事件的影响巨大。低空飞行的无人机携带炸药半空爆炸,总统在保镖的掩护下撤离现场,数千名士兵四散奔逃,这一切都通过现场直播展现在世人眼中。人们意识到,保卫领导人的工作正变得更为艰巨。
袭击发生后,安保人员迅速举着黑色“盾牌”冲上来,挡在马杜罗身前。之后又有数名安保人员上前形成人墙,还有人试图用黑色雨伞掩护他。这种“盾牌”是一种便携式防弹毯,平时处于折叠状态,用时打开,相当于4件防弹衣的防护面积,可以抵挡低初速的子弹或弹片,且能同时保障被保护者和安保人员的安全。
据安保专家介绍,总统等国家领导人出行时,为保证安全,一般设有5道“防火墙”。第一道是贴身安保圈即核心安保人员,必须随时紧随领导人左右以防不测;第二道安保人员分布范围更广,身份不易识别,跟民众密切接触,对不正常的现象和苗头及时制止;第三道是在定点的范围内检测监控周边可能对领导人构成威胁的地点,防止对领导人的远距离伤害。据说,这次马杜罗有惊无险,就是负责总统安全的狙击手在无人机到达有效杀伤范围之前将其击落。自称对刺杀行动负责的委地下组织“法兰绒士兵”说:“计划是用携带C4炸药的无人机攻击总统,但被击落。”
还有两道“防火墙”:一道是实地考察出行道路,在相应路段采取分流措施(如对其他道路的红绿灯时间进行控制、以引导车流)等,即使领导人有临时考察需要,也要给安保人员留出足够的时间提前探路,以排除隐患;另一道则是与领导人出行沿途的医院联系,准备好与领导人血型相同的血液等,万一发生意外,可以及时抢救。
有分析认为,委内瑞拉特勤人员在人群和地面等方面的安保措施是充分的,但疏忽了无人机的威胁。
针对马杜罗的暗杀行动由两架装有遥控引爆炸药的六轴无人机执行。委内瑞拉安全部队发布声明称,这种无人机最大载重量为5.5公斤,每架无人机上都装备了1公斤C4炸药。类似的民用无人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它机动、灵活,不需要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可以远程操作,充电一次能够飞行20分钟以上,凭着较低的技术门槛、低廉的价格、简单的操作,在航拍、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飞行器如果搭载了危险物品,就可能变成致命武器。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尼尔森曾经通过媒体发出警告:“无人机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从电子商务的历史性转变到更快的应急响应,但这项技术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它可以用来监视、威胁关键的基础设施,或者攻击人群和公共场所。”事实上,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国家领导人遭遇无人机威胁事件,早就对此敲响了警钟。
2013年9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一场竞选集会时,一架长40厘米的无人机在观众头上盘旋,最终坠落在默克尔脚下。警方逮捕了一名23岁的无人机操纵者,他是“海盗党”成员。“海盗党”很快发表声明称对此负责,并说目的是为了引起公众对一起政治丑闻的关注。虽然此次事件对默克尔并无直接威胁,但当年6月德国警方曾逮捕过两名试图利用无人机发动恐怖袭击的突尼斯人,“无人机行刺”并非绝无可能。
2015年1月,一架四轴无人飞行器坠毁在白宫南草坪,负责总统安全事务的美国特勤局特工立刻展开了调查。最后查明,无人机属于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这是为美国军方收集并分析地理情报的机构。当时,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将这架无人机当作私人物品使用,才闯了大祸。时任总统奥巴马颇为恼火,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花40美元就可以在任何一家电器商店买到能降落在白宫草坪的无人机,这种缺乏监管的情况不能再延续下去。随后,特勤局强化了针对无人机的安保工作。5月14日,一名男子在与白宫北草坪仅一街之隔的拉法叶公园内操控无人机飞行。这架无人机配备高清摄像头,能通过无线连接传输图片和视频。虽然当时奥巴马不在白宫,无人机也没有飞入白宫,但特勤局还是马上逮捕了此人,白宫也一度被封锁。
日本也发生过类似事件。2015年4月9日凌晨,时年41岁的日本空中自卫队前成员、福井县小滨市无业人员山本泰雄操纵一架小型无人机从东京都港区的停车场起飞,降落到日本首相官邸屋顶。无人机搭载了装有放射性物质沙土的容器及发烟筒,静静地躺在屋顶上。由于屋顶没有警卫巡逻,直到两星期后该无人机才被负责官邸厅舍管理的职员发现。山本泰雄并无谋刺之意,其目的是抗议政府重启核电厂。东京地方法院后来以妨碍业务等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2年,缓刑4年,没收无人机。这一事件后,首相官邸屋顶也开始派出警卫巡逻,日本政府制定针对无人机飞行的法规,内容包括禁止无人机夜间飞行,需持执照操纵高性能无人机,要求制造商给无人机加装GPS系统,以防无人机飞入禁区等。
目前尚无领导人遭到无人机刺杀的例子,但在战场上,民用无人机早已成为杀人武器。在伊拉克战场上,极端组织就使用小型无人机向对手投掷手榴弹或迫击炮弹,据说非常精准。武装分子在去年4月的摩苏尔战役中使用了这种武器,伊拉克政府军后来也采用了同样的战法。今年1月,俄罗斯驻叙利亚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军港两处基地遭到13架无人机袭击,俄军无线电技术部队控制了其中6架,3架被降到基地外,3架坠毁,7架被防空导弹击落。俄军调查后发现,发动袭击的是固定翼无人机,携带了由炮弹改装成的炸弹,无人机用木板和胶合板黏合而成,看似简陋但非常实用。
针对无人机给领导人带来的新威胁,各国安保部门和安全技术企业也亮出了各种高招。
首先是預警。早期侦测敏感地点的无人机活动至为重要。比如一家名为德龙的企业与德国电信合作,开发了一套无人机防御系统,包括一个用于接收电子数据的传感器系统,以及用于监视空域的摄像机,可以检测到进入预定空域的无人机。它可以将无人机与鸟类、风筝等区分开来,在屏幕上自动跟踪无人机,并记录无人机的型号和结构等。
其次是干扰。由于无人机基本都用到无线电技术实现遥控、定位和信息传输,因而在防范无人机袭击方面,干扰技术应用最为普遍。第一种是干扰控制信号,只要判断出控制信号的频率范围,用噪声对该频段进行覆盖,就可以达到反制效果,无人机会在空中悬停或者返回。第二种是干扰无人机的GPS定位信号。第三种是对无人机与操作员之间的图像及语音传输信号进行干扰。
早在2015年,美国贝特勒公司就研发了一款枪形的反无人机设备,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束来干扰无人机的控制信号和GPS导航信号,有效作用距离为400米。据称,美国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都批量采购了这种设备。这次马杜罗遇袭事件后,委内政部长里沃尔透露,当时现场也部署了针对配有无线电信号装置的特殊干扰技术,干扰了一架无人机的航线,使其在离目标很远的地方撞墙。
法国最近也用干扰技术排除了一次无人机威胁。今年8月3日,一架无人机出现在南部瓦尔省地中海沿岸布雷冈松堡上空。那里从1969年起就是法国总统的避暑官邸,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妻子今夏就在那里度假。从2008年开始,法国政府明文规定,任何飞行物在8月3日至28日之间不得随意进入总统官邸上空。安保人员立刻采用电波干扰方式,迫使这架闯入禁区的无人机坠落在海里,并在离布雷冈松堡200米处将其捞起。
第三种手段是拦截。比如,美国陆军就在公开招标中宣布打算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购买一种机载高能微波系统,用于对付无人机。这种武器将被安装在飞机上,通过聚焦辐射束使无人机失灵。这种微波系统被称为自我保护高能激光演示器,据称也可用于拦截导弹。
武力摧毁也是一种拦截方法。今年4月21日晚,沙特王家卫队在首都利雅得西北部王宫附近击落了一架无人机,当时许多人听到了枪声,还一度传出“发生政变”的谣言。
是否能用没有噪音的激光枪来击落无人机?不止一家机构在这样尝试。波音公司在2009年展示过装载在吉普车上的激光系统“激光复仇者”,在演示中击落了数架无人机。激光拦截系统和传统的火力相比,成功率更高,更适合在城市环境使用。
还有一招则是“抓捕”。一家名为天空墙的公司开发了一种肩扛式的射击装置,可以向无人机发射网。一旦网缠住无人机,就可以利用降落伞将其捕获。这样就可以对无人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弄清幕后操纵者。对于特别敏感的机构,甚至还有种可以安装在屋顶上的“炮塔”,能自动瞄准检测到的无人机,发射网去捕获它们。
但目前这些防御手段远非完善。美国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副主任盖丁格说,对无人机进行干扰的系统也可能会干扰商业飞行和执法行动,而有些无人机体积小,飞行高度低,雷达难以发现识别。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总署的估计,未来5年在美国领空飞行的商用无人机将从目前的11万多架增加到超过30万架。但美国执法机关一直对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态度保守,希望在开发出可靠的防御系统、确保安全后再“放开”。
前英国政府网络专家库柏认为,委内瑞拉发生的袭击,是首起在战场以外发生的武装无人机攻击事件,可能成为催化剂,让一些曾考虑过采用无人机攻击的极端组织和个人重新采用这个做法。开发出能让无人机攻击失效的安全系统,是人们防止这类无人机空中攻击得逞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