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祥全
在武术界,有一句赞美别人的话,叫作“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说的是一个人武艺十分高强,各种兵器都能运用自如。后来这句话也被用来称赞那些多才多艺的人。你知道“十八般武艺”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吗?咱们今天就来说一说。
南宋时有个武状元,名叫华岳。他写了本兵书《翠微北征录》,“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最早就出现在这本书中。但可惜的是,《翠微北征录》仅指出“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并没有给出“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两百多年后,明代谢肇(zhè)在《五杂俎(zǔ)》中首次提到了“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yu è)、十戟(j ǐ)、十一鞭、十二锏(jiǎn)、十三镐(gǎo)、十四殳(shū)、十五叉、十六钯(pá)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此后,十八般武艺所指的内容虽然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与此大同小异。
在古代社会,枪炮还不是战争的主要武器。那时最厉害的武器是“弓”,所以它排在“十八般武艺”的第一位。但这并不是说排在最后一位的“白打”就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了。相反,它可是当之无愧的“武术正宗”!
“白打”是一种徒手搏斗的技艺,即拳术。《水浒传》中的武松、鲁智深、燕青等都是“白打”的高手。
了解了这十八般武艺都有啥,你或许会迷惑了:这么多武艺要想全部掌握,那得多难哪!其实,“十八般武艺”的习练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的来说就是四个字——循序渐进。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话:“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武术界认为“武术器械是人手臂的延伸”。练习武术只有先掌握好徒手的拳术,进而才能练好刀、枪、剑、棍等武术器械。而在武术器械之中,一般要求先练棍,再学刀、枪、剑等武术器械。只要拳、棍学好了,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逐渐练好“十八般武艺”。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学习走路一样,要先学会爬,然后在大人的引导下慢慢地走,最后才能独立地走路,再长大些,我们还可以跑步、跳跃。
掌握规律之后,最关键的还是要苦练、勤练。在武术界有句老话,叫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说无论在严寒的隆冬,还是烈日炎炎的酷夏,都不能停止练习武艺,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坚持练习。
这话可一点儿都不夸张!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武术家,都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练习,才成为武术全才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武术家们飒爽的英姿,和他们日复一日的练习是分不开的。所以,如果你要想让自己全面发展、多才多艺,就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