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计算机设计大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2018-08-22 10:26
计算机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赛计算机民族

郭 梅

(中国政法大学 科学技术教学部,北京 102249)

0 引 言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以下简称设计大赛)自2008年始创以来,至今已举办10届,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为推动高校本科计算机教学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1]。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设计大赛于2012年增设数字媒体设计类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组,2016年进一步新增数字媒体设计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微电影组。参与院校及学生十分踊跃,作品精彩纷呈,主题涵盖广泛,内容设计精心,巧妙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及优秀传统。

1 精心选题,探寻民族文化宝藏

一件作品的创作完成,通常要经历确定选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创作实施等环节,其间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才能达到理想结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作品创作过程

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组及微电影组的比赛是自主命题,选题的过程也是探寻民族文化宝藏的过程。

中华民族历经5 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涵盖了民族语言、文字、伦理道德、宗教、服饰、建筑、饮食、民族艺术、手工艺、习俗、节日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作品的选题或基于作者对民族元素的了解、认识及兴趣,抑或是广泛寻觅、精心选择、最终定题,这一过程使作者徜徉于民族文化的宝库,感受民族文化的神奇与伟大。

从进入决赛的作品看,民族文化元素组的选题覆盖广泛,无论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还是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无不显示着中华文明的深邃与灿烂。

2 缤纷形式,尽显民族文化璀璨

纵观参赛作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既有主体作品,如平面图像、三维动画、电子杂志、表情包、VR交互,又有衍生应用,如水杯、手机壳、抱枕、充电宝、T恤等生活用品,印章、七巧板、游戏化学习产品等文化用品。有的作品文字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既方便国人阅读,又利于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图2所示为作品“剪之韵”“画骨青书”“行说中国节”截图。

图2 部分作品截图

好的作品不仅仅限于对主题元素浅尝辄止的叙述、表达,还需要作者积极思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主题元素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到现代应用,挖掘其深刻内涵,进而展示民族文化的精髓。

参赛的很多作品能够准确把握主题元素的文化特点,以小见大,有故事、有内涵,有传承、有发扬。作品能够从用户角度出发,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精心表达,张弛有度,甚至为了更加完美地呈现作品,出现跨专业组合,团队成员各有所长,术有专攻,分工协作,积极探索,做出的成果令观众、读者和用户耳目一新。

3 技术支撑,展现民族文化精髓

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机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每一支参赛队伍追求的目标。

3.1 平面图形图像凝练表达民族文化元素

图形图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应用十分广泛,也是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学生广泛参与的重要类别。

将民族元素的精华,用精炼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需要作者有高度的概括、凝练能力。作品体现的风格各异,或温婉含蓄、意境悠远,或大气磅礴、气势恢宏,也表现出恰当的节奏和韵律。很多作品能够娴熟运用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当下十分流行的技术软件,使技术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作品“行说中国节”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将中国具有典型代表的节日呈现出来,其中“端午节”一图,仿照岩画形式,以蓝色水纹为底,集合抬粽子、赛龙舟等场景,展现人们为祭奠诗人屈原而举行的各式活动,也反映人们澎湃的爱国之情。

3.2 计算机动画生动叙述文化故事

动画能够让一幅幅静态的图形图像生动起来,若再配以恰当的文字、语音、音乐,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刺激,使其感同身受。

广义的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就需要参赛团队成员承担多种角色,如编剧、导演、设计、制作等。小组成员通常是集中讨论,具体分工,协作完成,也进一步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计算机动画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动画效果,可以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方式表现。Flash、3ds Max、Maya等广为流行的动画制作软件在作品制作中得以充分的运用,将民族元素的故事娓娓道来。

作品“剪之韵”开片即采用水墨动画方式。青山绿水间,旭日冉冉升起,蝴蝶翩跹起舞,一叶扁舟划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引领观众进入剪纸的世界,探寻剪纸风韵,品味剪纸文化。

3.3 交互媒体设计使用户置身民族文化场景

近年来,交互与体验已成为设计发展的新常态。“交互艺术”特指欣赏者(观众)能够通过视、听、触等感觉手段和智能化艺术作品实现即时交互,并由此达到“全身心”的融入、体验、沉浸和情感交流[2]。

交互媒体设计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数字网络、虚拟现实、数字游戏、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出版等。H5、VR、Unity、iebook等技术的应用,使参赛作品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沉浸于不同的场景之中。

作品“画骨青书”展示了从尧舜至今扇子的历史进程及扇文化的传播过程。作品分为溯源、筑基、蓄势、大成和传承5个章节,读者可以自主选择浏览阅读,也可以通过拼图游戏,认识和了解不同阶段的扇文化。

4 传承发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共同构成。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遗存,也是民族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在民族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

当代大学生是充满朝气的新生代,生活于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中,现代的思潮、理念、方式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显得愈发遥远而缥缈。依托参与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良机,他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积极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继承、保护和弘扬的责任感,让民族文化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5 承上启下,设计大赛搭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平台

纵观全国范围的各类计算机大赛,呈现出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在全面展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同时,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设计大赛自2008年创办以来,历经10届,参赛人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至2017年第10届,参赛院校约500所,参赛作品突破1万件,决赛作品数也由2008年的126件增至2017年的2 871件,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设计大赛于2012年增设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组,2016年进一步新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微电影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搭建了新型平台。依托设计大赛,年轻的大学生成为新时期传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生力军。表1为2012—2017年的参赛数据(数据引自“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官网http://jsjds.ruc.edu.cn)。

表1 2012—2017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数据

自2012年首次设置数字媒体设计类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组以来,参赛作品数量逐年增加,参与全国决赛的作品由最初的81件增至2017年的281件,6年扩大了3.5倍,参与度迅速提升,如图3所示,大赛的影响力十分显著。

设计大赛已形成广泛的覆盖力、传播力。凭借设计大赛的影响,发挥平台优势,在当代大学生中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优秀的作品,除了在使用技术上给予肯定外,还需要在作品的寓意内涵和应用上予以宣传和引导,甚至形成作品集,让更多的人通过数字媒体形式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设计大赛也是一个博大的平台,在广泛吸引国内大学生参与的同时,可以适时考虑扩大范围,吸引具有中国学籍的留学生参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向世界。

图3 2012—2017年民族组决赛作品统计

6 结 语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需要有平台、有契机,更需要好的引导。

设计大赛举办10年来,参赛人数众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自信心。设计大赛在对学生知识技能检验的同时,也在教学规律的掌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心理的把握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引领年轻学子进一步探索、理解传统文化精髓,累积人文底蕴,将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相结合,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成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并富有人文情怀的高端复合人才。

猜你喜欢
大赛计算机民族
我们的民族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