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瑞兰
摘 要: 智能时代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在丰富语言生活、加速信息传播的同时,不断破坏着语言的规范,并造成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滑坡。如何突破这一矛盾困境,在全网络时代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优良文化,提高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已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时代 语言应用 汉字书写
一、网络背景下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状况
语言应用能力简称语用能力,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的针对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汉字书写能力是指在准确识记汉字笔画字形和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能规范美观地把汉字书写出来的能力。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看几个真实案例:
①在一份改正成语错别字的考卷中,116名大一新生参加考试,全对的没有一个人,得0分的2人,答对不到一半的42人(占36%),答对80%的只有18人(只占15%);②另外一份来自某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缓考申请书,不但字体书写奇丑,还没几句话是通顺的;③有老师抽查某高校中文系10个大一新生写“专、去、丢、延、凹”5个常用字,笔画笔顺全对的一个人也没有,把“专”字写成5笔的就有3人,“延”字写成7笔的就有2人。大学生的程度如此,其他人更不敢想象。可见,提升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已刻不容缓。
二、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滑坡成因探析
1.电脑打字替代手工书写是“罪魁祸首”。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为人类提供諸多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问题,其中对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的消解尤为突出。在信息化技术刚刚起步阶段,很多人还没掌握电脑打字技术,起草文字稿件多用手工书写,人们对汉字的识记水平和书写能力还保持得比较好。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普及,特别是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几乎只在个人签名或审批文件时才会手工书写,所写汉字范围极其狭小。本课题组发出341份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教师224人,学生44人,其他职业73人,调查结果显示:每天都有手工书写的人数是182,占53.37%;每月手工书写1000字以下的有208人,占60.99%。可见,即便是教师和学生群体,手工书写的比率偏低。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和工业化部《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突破102部/百人,也就是说智能手机用户平均超过人手1部。对于一般人而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几乎不再需要手工书写。目前只有特殊人群——各级各类学生在考试或做作业的时候才需要手工书写。即便是学生考试,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很多考试已经向智能化改进了。例如华南师范大学的自学考试,2017年下半年开始已从人工答卷改为计算机辅助考试,学生不需要手工书写一个字。由此可见,电脑打字代替手工书写是造成语言应用和汉字书写能力滑坡的“罪魁祸首”。
2.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滥用削弱了师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从教师的视角来看,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普及推动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变革,相对于以往教学而言,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学生也学得更加愉快。可以说教改初期还是卓有成效的。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面积全方位推广应用,这种很容易固化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是老师备课的时候,课件制作替代了书写教案,手写汉字几乎等于零;其次是课堂讲授变成了纯粹的课件解读,老师的板书大大减少。在接受本课题调查采访的20名教师中(含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他们授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12名教师使用的课件已经超过5年,5年内他们对课件的更新变动甚少,有6名老师的课件几乎没变动过,问及他们不变的原因,回答是:①教材一直没变动,教学内容没有必要变;②原来的课件已经做得很完美,上课效果好,没有必要改变。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课堂上手工书写的概率越来越小,尤其是大学生,以前上课是人手一本课堂笔记,随听随记,现在是用手机直接拍下课件替代手写笔记,课堂上根本不需要动笔。对于作业,以前大中小学生只有手工书写的方式,现在除了中小学生还用手工书写作业,大学生基本上是电脑打字了。至于考试,为了减少改卷的工作量,绝大部分考卷已趋于信息化评改方式,减少了考生人工书写汉字的机会。
提笔忘字乃至错别字连篇已成了智能时代的普遍现象。
3.阅读量的大幅下降及手机阅读替代纸质图书阅读,致使语言应用和汉字书写能力滑坡。
阅读和背诵是加深和提高汉字识记率、积累和丰富词汇、自觉规范语言应用的基本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又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阅读对于提升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之重要性。然而,现实之残酷难以想象:
本课题组对上述325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人群,其阅读量很低:年均阅读不到1本书的72人,占21.11%;年均阅读3本-5本书的166人,占48.68%。本课题组还专门对某高校100名大二学生的课外书阅读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上大学两年间阅读课外书不到1本的占了62人,阅读5本以上的不到10人;所阅读的课外书属于经典名著的不到10本。本课题组还专门针对100名50岁以下社会职业人士的阅读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年人均阅读量不到1本书,所阅读书本内容多与岗位工作要求相关,没有经典名著。
人们在课余或工余时间都干什么去了?课题组对上述几组人员调查的结果显示:业余时间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者超过85%;上网专门用于阅读作品的不到20%。用于交友、聊天、追剧等内容的超过68%。
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使阅读变成了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特别是当微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阅读书刊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良好习惯。
三、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困境的突破
(一)从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引导人们充分认识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
语言文字的影响力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语言文字更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息息相关。西方已有国家提出“国家安全语言倡议”,计划打造“语言战略武器”,提升其全球性的军事影响力。目前,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看,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存在不足:一是没有制定国家层面的语言战略规划,国家语委的职能定位和管理机制与国家安全战略脱节;二是作为世界大国在承担国际性重大责任时语言能力不足;三是母语教育被弱化,青少年语言素养下滑;四是语言科技水平落后,影响信息化进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1]。因此,要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语言应用与书写能力,务必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激发青少年学好母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从教育法规层面强制人们正视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健康发展,2001年1月1日,国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然而仅止于立法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总数已到达7.1亿,网络直播用户就达到了3.25亿,占用户总数的45.8%[2]。由此可见,语言文字对信息的传播几乎达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水平。然而,站在语言文字应用规范的角度来看,却是令人痛心的一片乱象。
首先是广告用语只求印象效应,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电视广告语:月季花油,肴肴领鲜(食用油广告语)、战痘洗面奶(洗面奶广告语)、无胃不至(胃药广告语)、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语)、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语)、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语)、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语)、默默无蚊(杀蚊剂广告语);又如街头标牌语:“补肽冲气”(修车店门口)、“寻人启示”(街头寻人启事)、“洗车打腊”(洗车店门口)。诸如此类的谐音广告用语和街头错别字,极易造成对中小學生的误导。
其次是网络文学语言的泛平民化。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充满商业气息的快餐式文学。网络文学作品大多是速成的,其发布较之传统文学要方便快捷得多。因网络文学缺乏严格的监管审核,所以很多作品立意和格调平庸低俗,为了吸引读者,迎合年轻人口味,很多网络小说语言表达缺乏严谨性和规范性,错字病语是普遍现象,给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是火星文、表情包的使用泛滥。火星文、表情包都是网络社交的衍生物,它们盛行于不同时期,是年轻人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行为之一,同时是语言表达异化的一种现象。火星文发源于80年代中期,盛行于“90后”群体,之后因其字形丑怪、表达艰涩而被喻为脑残体逐渐淘汰;表情包则可以说是火星文的继承者,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刷新着人们的交流手段。由于表情包图文并茂,表达快速、幽默、真实、富有动感,因而深受网民的喜爱[3]。据第一调查网对45岁以下的984人调查的结果显示:使用表情包的就有745人,占75.71%,其中经常甚至频繁使用的就达到500人,占使用人群的67.11%[4]。但表情包使用的泛滥,对语言的规范存在不可避免的负效应。由于表情符号过于单一,其表达往往是笼统含糊的,与传统词汇表达的精细准确不可同日而语。如表达不同含义的笑容和哭泣有上百个词语,而表情符号却屈指可数。表情符号从某种程度上是象形文字的一种复古现象,而象形字最突出的局限性就是“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形可像”,所以才有后来的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总之,表情符号的使用过于泛滥,会导致年轻人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萎缩退化,直接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上述种种现象,目前,国家虽然公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但还停留在立法层面,未能真正贯彻到底,对网络语言规范的监管制约更是微乎其微,只能放任自流。因此,从教育法规层面强制人们正视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出台一些有效规范和制约网络语言文字的法规显得尤为必要。
(三)从学校教育层面强化师生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直接学习和系统获得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青少年培养良好语言思维的关键期。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务必把学生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摆在各学科的首位,抓出实效。
第一,对教材明确规定不同学段学生的识字量必须严格落实,设置可行有效的过关考试,并将考试结果作为升留级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总识字量是3500个常用字,其中小学阶段会写会用2500个、会认3000个常用字,初中阶段新增会写会用1000个、会认1600个常用字。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手段,都务必让每个学生都过关,这是硬性任务。有了文字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等语言素养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二,熟读能诵一定量的经典名篇。语言表达技能是一种习得性技能,模仿性非常强。熟背经典名篇是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首要路径。各学段的教材都明确规定哪些篇目需要背诵,学生不过关绝大多数是老师没有严格跟踪落实到底,得过且过。除了教材,学生还应扩大阅读面,熟背更多课外经典名作。
第三,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有机结合。小学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最基础阶段,在多媒体教学成为主流的今天,学校一定不能忘记传统的板书示范教学,要把板书与媒体手段有机融合,让学生把汉字掌握得更加牢固。譬如生字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方式教学笔画笔顺,教师再通过示范书写,让学生模仿学习。此外,课堂上的生字教学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形式让学生熟悉汉字的笔画结构和书写顺序。譬如偏旁组字游戏(扩展识字量)、辨别真假朋友(区分形近字)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汉字。总之不管用什么手段,学生阶段一定不能缺少的是多动笔书写汉字,多动笔手写文章。只有在学生阶段把语言文字基本功练扎实了,参加工作之后才不会丢失得那么快、那么彻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才有希望。
四、结语
网络对于语言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催生了很多新的语言表达形式,拓宽了语言信息传播的渠道,提升了语言文化传播的速度,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方面带来了不少侵害语言健康,破坏了语言规范,消解了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的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是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多层面多形式提升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能力,是当下不容松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语言文字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82951325459179980.html.
[2]网络直播乱象及原因分析[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1212/c415837-29701179.html.
[3]从微信表情包看90后文化[EB/OL].https://www.douban.com/note/515062174/.
[4]表情包的使用与满足调查问卷[EB/OL].http://survey. 1diaocha.com/Survey/_SurveyDetails_depth_52369759378841. html.
本文为茂名市社科联规划课题《网络背景下青少年语言应用与汉字书写问题研究》(2017YB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