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是培育“四有公民”的必经之路。过去,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较为注重个人内在的道德教育,但却忽视了对个人法律意识的培养。如今,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已不能满足于当代教育的需要,所以亟须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创新。本文探讨了如何创新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策略;七年级
一、 引言
之所以设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每一位中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让每一位中学生都明白不要触碰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使每一位中学生都了解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尤其是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但由于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纳入到中考的考试科目中,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为最终目的,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协调统一,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并且确保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二、 注重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意识,它不是死板的理论知识。它来源于我们的实践生活,又应用到我们的实践生活中去,同时它也是我们国家培育四有公民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很多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过于繁琐、高深,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连理解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就更不用说记住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高深、繁琐的知识要多举生活实践当中的例子,并且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解释这些高深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掉这些难点。
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可以这样做,例如,在《揭开情绪的面纱 青春的情绪》这堂课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如情绪都有哪些种类,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论一下自己产生的某一种情绪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随机提问同学,让他们说说自己在生气、烦躁时会做什么,同学回答完毕后,让全班同学思考这几个同学在生气烦躁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让全班同学想想自己在生气或烦躁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实际,觉得学习的知识对自己很有帮助,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三、 增加教学中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原本内向害羞不积极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活跃课堂气氛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导课堂,给予他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也会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与学生做朋友,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以达到设立这门课的初衷。
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可以这样做,例如,在《青春的心弦 男生女生》这堂课的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对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思考一下什么是爱情以及爱情的表现有哪些,然后叫几位同学来进行回答。回答过后,可以以中学生的早恋行为是否正确为题分为正方与反方,进行辩论。在辩论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就这一观点给出自己的意见。最后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 创新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教师只是将书上的知识死板地讲解一遍,学生对于这样的课堂提不起兴趣,甚至对于这种千篇一律的课堂产生厌烦心理,学习效果十分不好。随着新课改的出现,学生成为了课堂中心,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要求而做出改变,也就是说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可以这样做,例如,在《法律在我们身边 生活需要法律》这堂课的教学中,可以首先给学生们讲一个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通过法律维权的案例,也可讲一个教师本人在青少年时期遭受不法侵害通过法律维权的故事,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开始讲为什么青少年要遵守法律。在学习面对不法侵害,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时,可以设置一个课堂游戏,叫两个自愿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一个扮演原告,另一个扮演被告,让他们演示法庭上原告与被告是怎样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权利的(可以在上一节课就确定好做游戏的学生,让他们回家准备好)。表演完毕后,可以让同学们来评价两人的表现,把评选输赢的权力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中教师先讲了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又做游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以看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
五、 總结
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标准,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而创新教学策略的前提条件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创新教学策略要根据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发展轨迹来决定。创新出的教学策略既要保证其多样性、多变性,不可像传统的教学策略那样千篇一律,同时也要增加互动交流环节,这样才能体现出以引导学生为主。而且在教学时要多多结合生活实践,使学生对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东平.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4).
[2]任桂芬.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几点策略[J].赤字(上中旬),2016(20).
[3]王敏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15).
作者简介:
罗晓华,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