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背景下的出版实践研究

2018-08-21 11:45
传媒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服务

杨 源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37)

一、引言

互联网产品以一种便利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当人们逐渐不再满足单纯地从图书、期刊、光盘上获取内容,而是希望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产品或服务时,传统出版企业能否抓住知识服务的机遇,决定了其未来能够走多远。

二、知识服务的内涵

知识服务的概念,最早来自建筑业,国内对此的研究多在特定的服务领域。在中国知网资源主站,以“知识服务”为主题进行检索,共得到7583条结果①,其中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条目下共有5002篇文献,占比65.96%,其次是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领域,共762篇文献,占比10.05%。涉及出版的文献仅373条,可见,出版行业目前对于知识服务的研究并不多。

一般认为,知识服务是一个满足客户不同类型知识需求的服务过程,在此过程中,服务提供者用自身所具备的专业化知识,根据用户的不同诉求从而搜集对应的知识和信息,通过与用户在服务过程中的沟通,帮助用户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或者直接解决问题。

知识服务领域目前由互联网企业领跑。在“2017中国知识服务峰会”上,“得到”成为年度致敬品牌,“喜马拉雅”“豆瓣”“知乎”“蜻蜓”“千聊”成为年度致敬知识服务机构。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流量为知识服务的内容提供者提供了支持和服务,知识社区深度的参与度使知识服务成为一个有规模的产品种类,并且吸引着其他的网络巨头进入这个领域。在知识服务的浪潮下,传统出版机构也在进行自身的改革,结合AR、VR新技术,引入新媒体人才,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等,加快向知识服务领域转型。

三、传统出版机构开展知识服务的可行性

(一)出版单位开展知识服务的优势

出版是借助于传播载体,将文字、图形、影像等信息进行复制并且公开传播的过程与活动。站在产品的立场,图书一直以来是一个单向传播的产品。传统的出版业在知识服务方面有其自身的基础和优势。首先,内容的权威性是出版行业无比重视的。出版单位长期以来实行的审稿制度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利用程序上的交叉互补、递进制约来减少审稿工作的失误,依靠分级负责和集体智慧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同时又通过“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两项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保障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其次,出版社享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传统出版社拥有的作者资源、版权资源成为出版单位进行知识服务的巨大能源。而通过图书积累起来的读者,都是知识付费的精准用户。最后,图书的编辑和策划者,每个人都是知识服务的项目制作人。知识服务是编辑早已从事的工作,从最开始的信息采集、选题策划到最后的组稿、审稿直至成品的出现。这些都是做好知识服务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传统出版单位开展知识服务的重要基础和优势。

(二)数字出版发展的现实需求

数字出版是近些年来出版领域热门话题之一,更是全球出版行业今后发展的大趋势。在互联网迅速发展这一大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获得各种信息,这一趋势给出版业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全新的出版方式,数字出版不但符合了读者阅读的新口味,而且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其与纸质出版相比较,提供了更佳新锐的模式和市场,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出版时代。

1.数字出版的界定

数字出版是出版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式。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信息都统一以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常见的有数字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甚至网络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等等。数字出版是技术密集、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产业。新的产业背景推动数字出版的外延扩展,催生出广义上的数字出版界定,即数字出版可定义为以“全媒体出版”为特点,数字技术为支撑,立足于内容层面的复合出版活动。

2.政策全力支持数字出版产业

这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全球的数字化出版产业在这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出版这一产业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数字化终端在不断得到新的突破,与传统出版的融合也在不断地深入,数字化出版内容平台建设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开展知识服务的各项条件基本具备。首先,国家主管部门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内设科技与数字出版司,专门负责数字出版产业的管理与发展。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在政策以及行政管理层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管理上的支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内设数字出版司,承担数字出版内容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裁撤为三个独立部门,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其中,“新闻出版”和“电影”统一由中央宣传部进行管理,新闻出版受重视的程度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在政策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扶持与指向。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提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增加值到了2020年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0%。同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获得广电总局正式批复成立知识资源服务中心。截至2018年3月,国家数字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共开展了三批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的遴选工作,110家出版单位、科研单位等入选。

3.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

目前数字化出版产业以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已成为发展规则,传统出版产业正在加快向数字化出版产业的转型速度。为了形成数字化出版产业关注效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件了中国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产业目前的已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这些年来这个产业的在不断创新高。这种将生产管理和运营管理进行有效融合的运营方式,是中国数字化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传统的出版产业更多体现在对书刊的生产管理,而数字出版产业主要是对产业内容的运营管理。然而不管是这两种中的哪一种,其流程设计都需要涉及数字化,其运营流程则需要结合数字出版特征进行。

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所以数字出版业务流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将会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在新技术的支持之下,数字化出版业务可以对读者需求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与理解,并给予更为周到的服务。数据分析是在整个数字出版业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其分析结果会起到决策性作用。此外,数字出版业务流程平台能与互联网相连接,如此一来,就可以满足读者在关于数字化产品方面的订制需求,并通过与读者的互动来得以创新。

2007年3月27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个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表明业界认可了“数字出版”的概念,数字出版的规模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2018年7月24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7071.93亿元,比2016年增长23.4%。宏观看来,数字出版产值展现出高歌猛进之势。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20.1亿元,电子书54亿元,数字报纸(不包括手机报)8.6亿元,博客类应用77.13亿元,在线音乐85亿元,网络动漫178.9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达1796.3亿元,网络游戏达884.9亿元,在线教育1010亿元,互联网广告2957亿元。

2017年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情况与2006年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表1,2017和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情况对比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中,电子图书、互联网期刊、数字报纸只有82.7亿元,占了整个收入的1.17%。虽然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5.53%,但这个数字还是在逐年下降,这说明了相对于其他的数字出版服务的增速,书报刊数字化收入的增幅是比较低的。

4.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常见形式

虽然目前知识服务领域由互联网企业领跑,但在知识的细分领域,传统出版单位也在进行着尝试。传统纸质书会在封底印上出版社的官方微信二维码,并在旁边增加网络增值内容的标识。不局限于纸书内容,而是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与多样化的服务。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六本的《朗读者》,装帧颇具古风色彩。在这套书红色函套的底部,除了出版社官方微信外,还印有“朗读者AR”二维码。读者下载“朗读者AR”应用之后,可以通过扫描图书中的照片,观看近1000分钟的视频。AR技术让一本静态的图文书变成了一部“可移动的活电视”。

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四川大学、华域天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一款全三维数字化医学教学软件“人卫3D系统解剖学”,提供了男女二套各5000多个高精度的人体结构三维模型。带上VR眼镜,拿起手柄,体验者进入到了一个虚拟解剖实验室,可以再次全方位立体化地观察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体验,为医学院学生提供了高效的学习手段。

山东教育出版社,建设了“网络视频课程学习系统——鲁教视通网”,其天猫店和微商城也在不断升级平台建设。2017年,策划推出了“小荷听书”微信服务号,在之前的“小荷听语”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是一个全新的在线有声读物出版服务平台。融合了视、读、听的界限,打通了学生读者群体与有声书、纸质图书的联系。

四、知识服务背景下的出版转型思考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的途径。随着“得到”APP、“喜马拉雅FM”和“蜻蜓”的强势发展,包括今日头条、网易、京东等在内的科技巨头纷纷进军知识服务领域。例如,网易云课堂在2017年底推出了行家计划,京东推出知识服务频道,百度依托百度百家号推出付费阅读。从事数字出版的企业不再是单纯的内容出版商,而是囊括了技术支持、平台运营、内容制作、硬件生产等各个环节厂商的加盟,这些参与者之间形成了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需借助于完全不同于传统出版的商业模式。

未来,互联网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将持续深入,这将推动各产业转型升级为“互联网+服务”的知识服务产业。传统出版单位要转换思维,利用自身图书资源,全程参与到知识服务产品的打造,实现图书产品知识付费化,同时与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平台或流量平台进行深度合作,面向专业化机构提供知识解决方案,建立知识服务品牌。把知识变成一种服务,成为服务的主体,不仅成为内容提供者,而是成为价值的提供商。

注释:

①数据截止到2018年7月24日。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服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答数字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