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许亚岚
传统养老方式所依赖的是家庭,但很显然,大量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失能的老人仅仅依赖家庭的保障已经力不从心。武汉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记者称,我们的社会资本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养老事业的发展,这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大计。无论是国家导向还是民间资本的介入,养老事业未来都是投资需求非常大的朝阳产业。
老龄金融业将是国家金融业的核心之一。未来中国老龄金融业将是全球较大的老龄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逐步步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老年人以房产等低流动性的形式持有很大一部分社会财富,独生、二胎的现状将进一步加剧财富的集中性、降低流动性。太平基金产品管理部副总监张健表示,通过房产养老、政策性租房、住房证券化等方式促进老年人向年轻人的“放贷”,老年人获取养老资金,年轻人获取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将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实现共赢。就传统资本市场而言,可以预见未来养老投资将出现“投资机构化、机构专业化、产品线极大丰富”的特征。
另外,机构投资者在整体研究分析能力、市场咨询的获取和解读能力都要胜出个人投资者,实践中也被证明在国内主动管理具有超额收益。委托机构进行养老投资会是市场发展方向。“机构在各自深耕领域会获得比较优势,机构投资者之间也会形成专业化分工。个人有机会通过FOF、MOM的渠道,获得更专业的投资服务。产品投资范围更广泛,投资策略将更丰富明确。机构可通过目标策略、目标风险等多种策略的养老FOF产品给不同需求的投资者差别化选择。”张健如是说。
养老金融对发展我国的养老事业至关重要。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称,从供需的角度来看,整个养老活动可以分为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部分,需求端主要是指通过养老保险、转移性收入和家庭资产等方式获得养老资金,而供给端则是使用获得的养老资金购买养老服务。“养老金融贯穿了整个养老活动的需求端和供给端,为养老资金的获得和养老服务的提供给予了金融支持。”由此可见,养老金融对于我国的养老事业来说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预测,2015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5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从9.3%上升至33.6%。最后,老年人群对于养老投资的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养老投资的产品和渠道的多样化要求不断提升。养老投资市场在这方面拥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董登新表示,无论从个体的家庭来讲,还是从国家或者雇主来讲,都有养老金的托管投资问题,如果养老金的托管投资有着比较强的保值增值功能,对家庭个人的理财具有极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养老金储备的规模也会越做越大。“相反,如果养老金的托管很糟糕,跟股市一样暴涨暴跌,连最基本的保值都做不到,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做养老投资。所以养老储蓄、养老投资与最终的养老金投资托管是一体的。”不管是公共养老金,还是私人养老金,都是养老服务相关产业的最终支撑,如果养老金储备这个基石不稳,最后的养老就是空中楼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对中国养老金融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向《经济》记者表示,过去我们是把养老和金融区分开的,而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养老和金融是密切相联,没有金融支持的养老不说是寸步难行,至少是步履维艰,我们过去以为存点钱就能养老了,而发达国家是投资养老,我们吸引的外资很多都是其他国家的养老金,这相当于把全世界的一些资源来帮助自己国家养老。其实养老金和资本市场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光要生产产品,要关注技术,还要关注金融的稳定,发达国家经验告诉我们,在金融稳定中养老金起了巨大作用,美国股市有将近一半资金是养老金,散户是没法跑赢股市的,由专业机构打理的长期稳定的养老金才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大船为什么稳?因为它沉,这个压舱石把风浪都给压住了。”
和君健康养老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婧表示,不管是从欧美市场、日本市场来看,还是我国包括香港地区的市场来看,都已经出现以养老服务为主营的上市公司,这说明养老服务相关产业是很受资本青睐的,所以过了政府补贴期,相信鉴于我国市场容量,是肯定会迎来资本市场的一个爆发的。
尽管国家鼓励大家由养老储蓄向养老投资转变,但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阻碍。
目前来看,大多数人觉得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并不赚钱。董克用解释道,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现在刚退休的老人也是刚刚享受改革开放过程的那些人,是当年的低工资收入者,而中国的工资收入是2000年以后才起来的,因此,现在的很多老人并不是太富裕。这个群体并不具备太大的盈利预期。
对此,长江养老保险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认为,中国的个人投资市场还有待成熟。他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问题并不在于项目周期的长短,而在于其盈利水平有没有找到最佳的商业模式。比如在养老实体产业,初期需要许多政策优惠大力扶持,特别是在土地供给方面,如果办以养老为目标的护理院、医院,本身房租已经很贵了,再加上附加的各种服务,收费当然会更贵,最后盈利水平也达不到要求。
独栋养老别墅
受到产业发展水平、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限制,纯粹依靠市场资金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在现阶段来说并不可行,再加上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因此,甘犁认为,政府应在产业发展前期的资金供应上扮演重要角色,养老PPP模式也是公私合营、共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其公信力并加上社会舆论宣传等方式引导公众提高对养老产业的认知度,从而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入场。
张健表示,政策扶持和引导可以缓和市场的短视效应,可对参与养老投资并长期持有的个人投资者给予一定限额税收优惠。
在不久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取消养老机构的资质审批,董登新告诉记者,原来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对养老机构有个严格的要求,比如床位、专业的护工、配备的医生数量、床位和护工的比例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现在养老机构的准入没有什么门槛了,意味着不管资本大小都可以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或者养老院将来能够百花齐放,规模也可大可小,这有利于民间资本或者更多的家庭、个人参与进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的养老资源短缺的格局。
“其实中国还是有很多长期资金的,比如保险资金,其资金端的持续期很多都是10年以上。”俞平康如是说。
政府应在产业发展前期的资金供应上扮演重要角色,养老PPP模式也是公私合营、共同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其公信力并加上社会舆论宣传等方式引导公众提高对养老产业的认知度,从而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入场。
养老是个万亿级的市场,对于关注养老金融的长期投资者来说,首先要划分清楚不同的养老金融领域。
中国养老研究院执行院长明果对《经济》记者表示,国内养老社区及金融机构关于养老设施、养老服务产品金融创新主要包括消费信托、人寿保险、REITS、养老专项债、老年金融、产业股权基金等方式。
秦婧指出,首先得分清几个概念,一个是养老产业金融,一个是养老金金融,甚至还有养老产品金融。产业化可能更偏向意向市场手段,比如投资并购。还有一些政策性手段,比如银行的补助、贷款、PPP等。FOF则更多是偏向养老金金融。“钱可能是从养老金这个池子里来,但人们不一定会投养老服务业,因为养老金要求长期性、稳定性,所以股和债中债的比例会多一点,人们可能更多的会投一些国债类的产品,甚至是债权类的产品,股权也不一定会投养老产业,可能会投其他长期性,有稳定收益的产业。”
张健认为,在个人养老储蓄中,一方面以家庭为单位持有的房产将是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以目标日期基金为代表的养老投资也将发力。通过引导这些养老资金重新参与社会资本的流动分配,为养老投资获取更健康收益的同时也增强了经济的活力。
而从具体投资项目上来看,董登新认为,目前最急迫的需求是护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这种轻资产型的养老机构投资少、绩效快,投资回收期短。”
没有风险意识,养老服务相关产业难以长期健康生存。由于我国养老相关服务产业还在初期发展阶段,养老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定的风险意识,警惕潜在风险。
在俞平康看来,所有方面的风险意识都需要关注,比如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甘犁认为,首先,在投资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前,应深入了解其特点,不能为了从市场中分一杯羹,而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盲目转型投资养老服务相关产业而造成行业乱象。其次,由于养老服务相关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收慢的特点,理性和稳健的长期投资者才是养老服务相关产业的最佳选择,并且应当明确投资的目的是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而不是以获取短期的高风险收益为目标。“监管部门应从战略、规划、立法、税收等环节多方努力,有效监督养老产业的乱象,尽力降低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
在张健看来,投资上的风险在于长周期配置安全垫的建立,以及通胀关联债券、衍生品的运用。政策上的风险在于养老产业扶持的稳定性,各种后续出台的强监管可适当豁免养老投资。
董登新表示,养老机构这类的长期投资,可能还要构建长期资本的募集或融资的市场渠道,比方资产证券化、PPP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长期资金的需求问题,但资产证券化要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撑,对重资产型养老机构来讲,必须先有一定盈利的现金流,相对稳定之后再来开展资产证券化,所以前期的投入可以想象,就是烧钱,PPP的模式也同样如此,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在介入的时候就要明白这不是一个资本玩差价的地方。
对于养老服务相关产业方面的风险,董克用认为,要发挥行业力量。为什么中国过剩产能特别多,而发达国家就没有那么多过剩产能呢?是因为行业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有时候地方政府太积极了,什么赚钱搞什么,而发达国家更多的是行业在里面发挥作用,比如所有生产轮椅的企业组成一个协会,算一算社会上需要多少轮椅,不用的轮椅怎么再回收、反复用等,这种行业的制约降低了风险,我们应该适度地把地方政府的冲动压一下,培育行业自主管理的能力。”
不仅如此,还存在社会风险,秦婧告诉记者,民办的产品服务如果出现问题,社会影响会特别不好,哪怕之前其他服务做得特别好,但只要有一项服务差了,从而引起社会负面现象的话,对整个品牌的影响力都是特别严重的。另外,也有盈利能力的风险,现在不管是养老服务业还是养老用品,他们的盈利来源可能更多的是政府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如果脱离政府补贴或者政府托底,其盈利能力直接面对市场的时候,有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能不能真正为老年人服务,获得自己的优越性,这些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