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 刘庆元 王珂龙
摘 要:窑洞是陕北地区的文化符号,具有冬暖夏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地域特色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采光差、通风不好、排水系统不良、灾害事故频发等问题。因此,古老的窑洞建筑在当今面临严峻挑战。笔者针对目前窑洞的发展现状,对窑洞未来的规划、设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古老的窑洞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窑洞;建筑设计;建筑功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3.2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的不断加快,古老的窑洞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陕北的文化也不断被侵蚀。虽然现代化高楼大厦相对于古老的窑洞来说拥有许多优势,但我们可以看到一座现代化高楼大厦建成的背后必然有一片蓝天与土地被污染。但如果能够消除或降低窑洞的种种弊端,发扬窑洞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生态文明建设如此重视的今天,绿色环保的窑洞建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窑洞的起源及发展
土穴窑洞式这一建筑居住形式最早出现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两岸的黄土高原上。陕北窑洞是陕北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适应环境的特色建筑。先民为适应黄土地而创造窑洞,窑洞的形式由黄土地决定也由先民决定,先民因窑洞而得以生存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之上继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
陕北窑洞在历史变迁和生活水平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土窑、砖窑、石窑等主要类型。土窑是陕北窑洞最原始的形态,冬暖夏凉和省料省钱的特点符合了贫苦陕北人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石窑和砖窑逐步取代了土窑。砖窑需要用砖块建造,安全适用、造型美观但其使用寿命相比石窑要逊色许多。
2 窑洞的特点
陕北窑洞大多是依山而建,窑洞两侧的土体为山体,两侧土体的强度与稳定性有保障,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形这种结构形式的抗压能力较强,能够将窑洞顶部的竖直荷载转化为水平荷载,也就是说只要保证窑洞两侧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上部荷载越大结构越安全。
窑洞的优点:(1)冬暖夏凉。陕北窑洞一般依山而建、进深较大,整个窑洞被厚厚的黄土层包裹,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性能,加之窑洞的通风比较差,窑洞内外的冷热气流交换缓慢。以上两点造就陕北窑洞冬暖夏凉的这一大优点。(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陕北窑洞大多依山而建,减少了占用黄土高原的原本就稀少的耕地。再者,窑洞的造价较低(一般一平米的价格在一千元左右,远远低于当前普通民居的造价)、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理念。(3)地域特色明显:古老的窑洞,是黄土高原的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抗争得到的结果,也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到陕北来旅游的游客,大多数都想体验一下住在窑洞里的感觉。
3 窑洞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1)窑洞地处黄土高原,灾害事故频发。陕北的土质为湿陷性
黄土,每当雨季来临时,就会出现山体滑坡这种自然灾害,从而影响窑洞的安全和使用。
(2)排水系统不完善。窑洞一般在建造时很少设计排水系统,在降雨较多时,雨水入渗导致窑顶渗水及地基不均匀沉降[1]。
(3)窑洞采光和通风性能较差,且不能获得宽敞的空间。窑洞依山而建,只能在开口面开设门窗洞口,窑洞两侧和后面无法开洞,所以采光能力有限,空气流通也不顺畅,同时由于窑洞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受力形式,导致其开间尺寸不能过大,因此使用面积受限。
(4)窑洞太“土”。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窑洞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更高的生活水准的追求,因此在陕北出现了大量的废窑、弃窑。
4 解决窑洞问题的建议
针对窑洞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窑洞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筑规划方面。传统窑洞布局较为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无论是室外总体布局,还是配套设施都几乎没有。因此,未来应该统一规划建造科学合理的窑洞建筑群。将传统的零散的窑洞转变为一个相对集中的合理选址、统一规划、一次建成的生活居住区域。将水、暖、电、照明等配套系统集中统一的设计,并将室外环境及配套设施一并规划。
(2)建筑设计方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采用合理的结构将窑洞内部的空间扩大,将窑洞的功能完善,使传统窑洞也能具备现在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创造出先进美观的现代化窑洞。这样既能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水平的追求,又能促进传统窑洞的发展。
(3)建筑功能方面。使用现代科技,改善传统窑洞阴暗、潮湿、通风差等缺点,发扬窑洞冬暖夏凉、节能环保、具有文化特色等优点,建造现代化窑洞。并不断扩展窑洞的使用功能,在过去窑洞主要用于居住,但未来可以发展作为农家乐、宾馆、餐厅、办公室、疗养院、银行等功能,还可以用于红色旅游,让人们看到窑洞的新面貌新形象。
5 窑洞未来的展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因为窑洞的一些缺点就舍弃它,这不仅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更是对陕北文化的一种遗弃。因此,我们应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护陕北窑洞,但这并不是说把窑洞像名胜古迹一样保护起来,而是我們应该利用科学技术改善窑洞缺点、发扬窑洞优点,通过合理设计、统一规划建造新型窑洞,使其能够更好的应用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关键还需要国家、政府、设计单位、建造单位及人民群众等很多人的努力和配合。当地政府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方法引导群众,提升群众对窑洞建筑的自信心,设计单位和建造单位应采用现代化技术和专业知识精心设计改良窑洞。有了国家、社会、群众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古老的窑洞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2]。
参考文献:
[1]杨虎城,李盛斌,霍治澎.浅析陕北窑洞的发展现状[J].江西建材,2016(18):58+64.
[2]李琨,石磊.浅谈陕北窑洞建筑的发展方向[J].中外建筑,2008(11):93-95.
[3]钱茂荣.陕北窑洞的文化脉络[J].商业文化,2017(35):78-83.
[4]董薷,段炼孺.陕北窑洞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探究[J].山西建筑,2017,43(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