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之间借词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2018-08-20 09:43李颍梅尹晓盼
考试周刊 2018年74期
关键词:跨文化

李颍梅 尹晓盼

摘 要:语言之间相互借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借词的出现是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英汉互借词有音译、意译、音译和意译结合三种主要的形式。随着词汇的借用,文化也随之转移。东西方文化中新的传统、习俗、宗教、生活方式,饮食特点甚至思维方式等都得到充分的交流。因此,英汉之间互借词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音译借词;意译借词;混合借词

一、 引言

语言伴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借词被誉为“异文化的使者”,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的出现同时也是语言发展及文化相互融合的必然结果。经过上千年的演变,英语从几个日耳曼部族的语言,最终成为了当今世界最通用的语言,这主要归因于英语语言的开放性。汉语亦是如此。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汉语逐渐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近三十年来,汉语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量富有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语借词走向世界。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借词的定义及功能:根据字典,“loan word”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语言的词汇融入另一种语言中并被采纳”(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第三版:1995)。Compbell將“loan words”定义为一个词汇项,它是从另一种语言借用,原本不属于接受者语言词汇,而是从某种其他语言中采用的,并成为借用语言的一部分“词汇”。Bussmann将“loan words”定义为“通常当一种语言中新的客体,概念或事态不存在时,从另一种语言转化而来的语言表达方式”。

借词的出现和存在是基于它们的功能。按照史有为的研究,借词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语言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心理功能。

(二)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没有语言,文化就得不到有效的传播。以此同时,文化能影响并塑造语言。随着国家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深入,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会变得越来越大,而这些定将在词汇方面予以体现。

三、 研究过程

为方便起见,本文主要从图书,文学,杂志,词典以及网络,电视等媒体上收集一些原始数据。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有效,采用了表格的形式来展示结果。本论文的数据来源于2008年12月至2017年9月期间从图书、文学、杂志、词典以及网络、电视等媒体上收集的数据。为了选择数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上述资料中,共收集了500多个英汉借词,由于空间的限制,仅有部分用于研究。

四、 结果与分析

结论中大多数的英汉互借词都是用于表示英汉特有文化的词汇。英语中的大多数汉语借词是按我国的普通话音译而形成的,当然也有少部分由汉族中的地方方言演变而来,其中还包括侨居海外的华人用语。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大多数是根据英语读音规则音译成汉字的。另外,英汉互借词语中有一部分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混合借词。

(一) 音译借词:音译,即通过外来语言中的发音而转化为所需语言的方式,音译是英汉借词最主要的途径。英语中的绝大多数汉语借词都是由音译而来的,它们多数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概念、饮食、宗教为主的名词。

英语中音译汉语借词举例如下:

Wushu——武术 longan——龙眼 tea——茶 kaoliang——高粱mahjong——麻将guanxi——关系 fengshui——风水 Confucius——孔子 Taoism——道教

一直以来,国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有着更加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近现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中大量新鲜事物引入中国,并被人们普遍接受,大量英语借词融入中国。因为英语是表音的语言,因此,音译也就成为其中最主要的方式。这些词汇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以饮食,生活方式和文化领域居多。

汉语中的音译英语借词举例如下:

白兰地——brandy 咖啡——coffee 巧克力——chocolate 探戈——tango 夹克——jacket

引擎/发动机——engine 沙龙——salon 卡通,动画片——cartoon 休克——shock

(二) 意译借词:意译借词,指外来词中的词素或词按照词语字面意思对等地翻译过来。相比汉语借词,英语中的意译借词要少一些。这是因为汉语更倾向于用意译的方式吸收外来词。总的来说,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因此,相比于汉语,英语中意译词的形体和意义的联系紧密度较小。

英语中的汉语意译借词多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很多单词存在是为了展示语音。

英语中的意译汉语借词举例如下:

lose face——丢脸 China rose——月季 Great Wall——长城 spring rolls——春卷 hot pot——火锅 moon cake——月饼 silk——丝绸 Chinese knot——中国结 Mid-Autumn Day——中秋节 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

跟英语借词相比,汉语更倾向于用意译的方法来吸收外来词。汉语中意译借词更多的是为了展示单词的含义。

汉语中的意译英语借词举例之下:

热狗——hot dog 电脑病毒——computer virus 超级市场,超市——supermarket 蜜月——honeymoon 第三产业——the third industry 黑马——dark horse 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 快餐——fast food 绿色食品——green food 墙纸——wall paper

(三) 混合借词:英汉借词中还有一部分词汇属于混合借词,它们以音意结合的方式构成新词汇,即将外来词的一部分用音译的方式借入,另一部分用意译的方式借入。这类词汇相对来说少一些,主要来源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各自特有的元素。

英汉中的混合借词举例如下:

Peking Opera——京剧 Tang costume——唐装 Peking

Duck——北京烤鸭 China town——唐人街 新西兰——New Zealand 啤酒——beer 托福考试——TOFEL 马克思主义——Marxism

(四) 分析: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英汉互借词主要归属于两大类别,一类属于传统、习俗、文化、宗教。另一类则是在社会生活方面。

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当涉及异国传统、习俗、文化、宗教时,很难在他国语言中找到对等的词汇,因此为了方便文化交流和进一步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借词出现在这一领域。它们采取音译、意译或者音译结合的形式,将外来语引入这些领域,使人们接触到大量新鲜的词汇,进而了解到别国文化。現在,中国人可以很自如地使用“因特网”“艾滋病”“马克思主义”“自我实现”“黑马”等这些词汇,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春节”“功夫”“太极拳”“京剧”成为了外国人讨论的热门词汇,“孔子学院”在国外也流行起来,成为外国人接触和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媒介。随着交流的深入,必将涌现出更多的英汉互借词,进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与此同时,在社会生活领域,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借词,正如上面数据所展现的,英汉互借词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饮食到日用品再到休闲方式,英汉互借词涵盖了各个领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时间就是生命”或“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新的市场需求,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借词的出现。“汉堡”“瑜伽”“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饺子”“丝绸”“长城”也被国外广为熟知。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比以往更加放松,来调节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就带来了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目前,“脱口秀”“嘉年华”“扑克”,“瑜伽”“太极拳”成为了东西方共通的休闲方式。

总而言之,尽管东西方各国间存在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差异,进而使跨文化交流出现一定的障碍,但同时正因为文化的差异使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语言间的交流更具有挑战性。当我们不断迎接挑战的同时,我们同时也在超越,超越了文化的隔阂,加速了文化的趋同。

参考文献:

[1]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2]Crystal,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3]Campbell,L.Historical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8.

[4]Bussmann,H.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商务印书局,2000.

[6]于国宁.那些年,我们“出口”的汉语词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2月2日第005版.

[7]旦淑芬.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8]洪增长.英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李颍梅,尹晓盼,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海外工程的跨文化管理
中日跨文化协作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也谈跨文化研究在中国
解读电视剧“鄙视链”——海外剧跨文化传播中的偏见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