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量关系 发展数学思维

2018-08-20 09:43张文成
考试周刊 2018年74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经验思维

摘 要:文章剖析教师如何进行数学课堂导学策略,在把握数量关系、发展数学思维方面,让学生的数学活动能力得到提升,完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素养。

关键词:数量关系;思维;经验

教师要善于把握数量间关系,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运用各种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调动学生主体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探究活动,能够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已有的知识活动经验,深入思考探究数学新知,分析、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切实运用数量关系的方法,解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建构的过程,发展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应用意识,拓宽学生数学思维时空,训练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 激活数学思维,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特点,立足于教材,借助直观感知和体验等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具体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操作与探讨,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意识,教师通过导学、点拨,维系和强化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行为,引发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理清各种数量关系和数学问题结构,使学生形成了新的认知冲突,心中产生质疑意识,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抽象的算式反映直观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思维逐渐深入,数学思维结构由感性向理性发展,有效地树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教师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制成课件,运用多媒体屏幕呈现,学生在影像的情境中,认真深入观察主题图的图意,在学习共同体里相互探究主题图中蕴含着哪些数学信息,并把这些数学信息记录下来。学生经过观察和积极思考,在小组汇报时,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观察,从图中寻找到许多有关的数学信息,教师把学生汇报的数学信息列举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学信息,认真思考:“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此时,教师已经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小组里相互探究后,提出一系列数学问题,多媒体屏幕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取各种解决问题策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从数学的各个角度去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积极自主地思考、探究数学新知,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被有效激活,能从数学现象中搜集数学信息,深入分析数学信息,提炼出与教材相关联的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二、 重视活动经验,锤炼数学思维

一些数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原型具有可比较、可触摸等感知特点,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感知、有积累,形成了生活化的经验。教师要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利用旧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究和积累新的数学知识,逐渐沉淀新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建构,发展了学生深层次、丰富性的认知结构,锤炼了数学思维。教师要重视活动经验的更新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与探究,逐渐获得和积累数学感性经验,从量变到质变都得到提升,有效地锤炼和发展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能力,完善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线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直直的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里相互对话探讨,生1:“我们的书桌边就是直直的线。”生2:“教室的窗户边都是直直的线。”教师继续提出:“有没有更长的直线呢?”生3:“电线、笔直的公路。”生4:“我们的目光也是直直的线。”教师进行点拨:“日常生活实际有很多直直的线,有些是经常看到的,有些却是无法经常看到的。”然后,运用多媒体屏幕呈现一系列图片:漆黑夜晚的射灯光线、海平面上的天际线等。学生观看图片后,教师提出:“大家看看屏幕上显示的图片,图片里的直线与大家刚才列举的直线一样吗?有哪些不同之处?”生5:“这些线太长了,看不到头。”生6:“射灯往一边看不到头。”生7:“海平面上的天际线往两边看去,都无法看到尽头的。”生8:“前面我们举出直线都能看到头。”教师利用学生回答进行板书:直直的线有三种:①从两边都可以看到尽头;②有一边看不到尽头;③从两边都看不到尽头的。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画示意图:两边都能看到头的直线;一边看不到头的直线;两边都看不到头的直线。学生动手画完直线后,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让学生上台一边板演,一边在所画示意图上加以标识,学生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懂得了直直的线上的头就叫端点。看到的线一直延伸到直直的线里的无限,从看到头到看不到头引申到线的端点,将直直线的头提升成了线的端点。

三、 渗透数学思想,完善思维建构

教师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导学过程中,应注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解成直观的形式,呈现于数学知识探究活动里,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强化了数学思维的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与点拨下,形成了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掌握了探究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分析、建立和研究数量关系,运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数量变化的规律,使学生已有活动经验转化成新的活动经验,实现解释与应用数学新知,深化理解和掌握已学的数学知识,感悟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完善数学思维建构。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例8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影音设备,重复出现一个故事画面,教师让学生仔细观看和认真思考,学生发现了画面或故事的特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教师适时点出课题——循环小数,继续运用屏幕出示例8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接着列出算式,教师要求学生估算算式的答案大约是多少,并说一说估算的理由,然后独立进行计算,验证估算答案是否准确,学生计算时,发现这道算式除不尽,教师要求学生往下继续除,观察除到第4位、第5位结果分别是多少,再加以验证。学生在观察与计算过程中,发现这道算式在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3,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感悟到这个商就是循环小数。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循环小数有什么特征。学生经过一番的分析与积极交流,体验与感悟循环小数的基本特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等。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出数学新知,通过观察与分析具体的数量关系,以及应用数量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完善数学思维的建构。

作者简介:

张文成,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经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