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探析

2018-08-20 11:02张旭蕊
学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问题

张旭蕊

摘 要:游戏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之举。因此教师要了解游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不到位、过于强调教育价值、随意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等。要改变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指导要有度,明确自己的角色,合理、恰当、有选择性地进行指导,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权,做好教学反思与回顾。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教师指导;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6-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6.118

游戏教学是遵循儿童本性的设计,其对于幼儿的成长意义非凡。将教育融进游戏是自主游戏设计的初衷,在整个过程中,预设的教育目的不再掣肘教学过程,由此幼儿主观的体验就成了关注的重中之重。同样,教育最终还是理性的,所以游戏过程不能信马由缰,游戏设计最终还是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就要注重儿童对于游戏的支配和自主地位,淋漓尽致地展现教师作用。

一、自主游戏

(一)自主游戏概念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他们自主进行的游戏可定义为自主游戏,但是自主该作何理解?自可以指幼儿自己,主可以指主动,也可以指主体。综合来说,自主游戏就是一种幼儿自己作为主体并主动参与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地进行思考,并将这一活动贯穿于始终。[1]

(二)自主游戏特点

自主游戏具有其他教学活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第一,自主游戏的过程充满随机性,参与进来的主体、游戏内容、涉及的工具、开展的方式等都在动态变化中,教学目的不再是刻板的条条框框,教学活动也缤纷多样,幼儿在该类活动里可以得到尊重、能力被挖掘;第二,具有可提倡的教育实践意义,游戏的过程不是强求幼儿去改变周遭环境或适应规则,而是通过该方式触摸世界、获得能力;第三,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在此过程中,他们极具选择权,并对选择拥有话语权,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这样才能实现他们的主体发展。

因此,结合自主游戏自身的特点来看,其作为教学的手段之一,要最终实现幼儿游戏能力和游戏精神的双向培养。若过于强调游戏能力,则会给幼儿活动带来限制,失去自主游戏的本义,甚至会引起幼儿反感。同样,若只注重后者,会发展为幼儿规则意识淡薄,没有秩序意识。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就愈发重要,教师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将培养幼儿游戏能力和游戏精神与其本性相结合,在游戏中让其主动参与,营造愉悦的游戏氛围,促进幼儿发展。组织游戏的过程,是对教师把控局面能力的考量,教师要适时提出教育問题,引导幼儿思考,促进游戏过程有序进行,辅助幼儿发展。缺失教师引导的自主游戏,犹如无源之水,幼儿非但不能有所发展,还会受到些许伤害。[2]

二、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不到位

教师对于自主游戏指导的缺陷和缺失,势必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随意发挥,这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对于幼儿发展而言,都是百害无一利。由于教师素质水平受其繁重教学任务的影响,对于自主游戏的重视程度可能偏低一些。同时,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教师承担着对其教育和保护的双重任务,在自主游戏中可能就会侧重于后者,仅限于保护其不受伤害,而疏于引导教育。由此推断,教师就不会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也无法预知该类活动给幼儿带来什么发展,这样游戏的本义和效果就大打折扣。同样,针对游戏中存在的突发状况,教师也势必无从应对。此类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不负责任的体现,这样的游戏过程,也不再具有活动意义。

(二)教师的主导性太强,过于强调教育价值

在游戏中接受教育是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因此开展幼儿活动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要求,却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为了尽快达成教学任务,自主游戏过程往往会大打折扣。在开展游戏时,教师或许不能客观地看待这一过程,由于其迫切希望提升儿童能力,往往会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活动,如面对幼儿出现的错误,可能会立刻给出一种解决方案,或者立刻与幼儿讲授规则,这就丧失了幼儿的自主地位,也过度强调了游戏能力。幼儿在游戏中,是以自身的视角来描绘世界,教师的指导多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这与幼儿发展的规律是不相称的。幼儿的活动课就发展成了纠正课,他们将陷入对自己做法是对是错的考虑,关注点不再是游戏活动本身[1]。

(三)随意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

游戏的过程是未知的,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小儿童的这类自主游戏,更是布满未知。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教师主观设计之外的内容,此时基于课堂秩序和教学效率出发,教师可能会选择终止幼儿活动,并开始实施教师的主动教育,以至于能尽快实现教学目的。这种转换不仅仅是表层形式上的,也是活动性质的改变,由幼儿的自主活动转换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就不再是引导角色,而是游戏的管理者、干涉者,幼儿没有主体地位,也失去了自主游戏的本质意义。教师随意终止游戏活动,会破坏游戏过程的完整性,也不能给予幼儿系统的培养,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2]。

三、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指导要有度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对于度的把握,结合幼儿的自主游戏教育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若没有精准把握,就会造成不良后果。若教师参与过多,教师思考代替幼儿思考、教师原则指导幼儿行为就失去了自主意义,反之若教师参与不足,没有适时地给予引导,就失去了游戏中的教育意义。教师对于规则的阐释是对幼儿的显性指导,教师适时的设问和启发是隐性的指导,教师通过两种形式在游戏中发挥引导作用,才能使幼儿获得良好体验,使其愉悦成长。

(二)明确自己的角色

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是参与者,此时教师要对自身有准确定位,在不同的环节中找准自己的角色。例如,在游戏未开始之时,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选择游戏场地、准备活动工具、规划方案等,这一时期教师就是主体。但是在游戏开始以后,教师的存在就是为了辅助幼儿的发展,幼儿转变为活动主体,教师要综合考量幼儿的个性心理、成长阶段、主观体验,以及如何达成自己设置的教学目的。游戏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诉求,并进行适时指导,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和现实状况中,尽可能给幼儿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让其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因此,教师对于自身的定位在整个游戏过程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直接关系到游戏的成功与否。

(三)合理、恰当、有选择性地进行指导

教学水平是教师素质的表现,但是是否具有观察力和理解力是教师能否发展其水平的关键。教师对于自主游戏过程应当是运筹帷幄的,这并不是让其干涉幼儿活动,而是在幼儿游戏中及时发现他们的反应,从而能及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幼儿的动作、眼神都是他们心理的表征,及时洞悉幼儿心理、发现他们的个体需要,就能更好地契合幼儿活动。

(四)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权

幼儿虽然年龄层次低,可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虽然可能会违背事实,但也是可以表达出来的。自主游戏就给予他们一个表达的环境,幼儿自主地参与游戏,在此过程中他们拥有自由表达的话题和权利。这种环境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任何状况,游戏里没有成人的制约,同年龄层次的幼儿视角和思维水平大致无异,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是自由的、平等的。

(五)做好教学反思与回顾

自主游戏的获益者并非只有幼儿,教师也应从游戏中获得发展。无论游戏成功与否,教师都理应从中获得借鉴经验,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切实感受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设置和引导方式反思有何不足,以此指导下一次的游戏设计。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始,承担着对幼儿的启蒙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幼儿年龄的限制,让他们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较为困难,因此就凸显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尊重和保护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游戏就成了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教师应当更为注意游戏的重要作用,注重游戏的设计方式与实施条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在此过程中注重幼儿品格的培养,科学实施游戏活动,提升其认知范畴,对他们的成长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 李静静.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5):128.

[2] 魏珏兰.有效引导,话题与游戏花开两支——幼儿自主游戏之教师指导[J].新课程(上),2017(10):133.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问题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