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摘 要:文章以推动电力行业发展为前提,针对20MW光伏发现系统以及电气一次设计展开分析,介绍了光伏组件、20MW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以及电气一次设计,目的在于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并且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20MW;光伏发电系统;电气一次设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2.160
1 光伏组件
系统设备内部,太阳能电池是其运行的核心。由于太阳能电池涉及到诸多类型,种类不同,优劣势也不同,然而单晶硅、多晶硅这两种形式的太阳能在制造技术方面质量最高,产品性能也更加稳定,使用寿命相对较长[1]。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单靠其转化效率高这一优势,便得到广大工作人员的青睐,在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中得到广泛运用。以电站所处位置的环境和光资源等作为前提,结合施工条件,对光伏电站中年整体发电量进行明确,利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展开处理,可以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由于20 MW光伏发电系统的组件涉及到非常大的用量,且占地面积广,这便导致组件安装量超出标准要求,因此可以使用大单位面积功率的电池作为组件,对占地面积加以控制。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在这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十分常见,针对各个组件的价格、技术术成熟性等进行考虑,选择最佳的组件。
2 20 MW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2.1 光伏组件方阵
光伏组件运行模式主要分为固定安装式以及自动跟踪式。针对自动跟踪式而言,该模式的倾斜面可以有效接收太阳总辐射量,提供发电量,但是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装置内部十分繁琐,电池阵列本身带有同步性的特点,这对机电控制、机械传动器件提出非常好的要求,相应的提高了初始与维护成本。(2)自动跟踪式系统使用的电池组件非常多,所以场址占地面积要远远超出固定式安装[2]。(3)自动跟踪式系统运行期间会消耗电量,所使用的逆变器也是以并联分散式布置为主,很难实现集中控制,相较于相对固定式的逆变器要追加很多投资。配备了跟踪装置收获的额外太阳能辐射会形成效益,但是这却不能将投入的成本抵消。所以,此光伏组件方阵建议使用固定安装式系统。
2.2 逆变器
逆变器是一种转换装置,即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该系统的规模非常大,按照当前市场占有率、产品成熟性分析,此次分析以并网型光伏逆变器为例,数量为35台的500 kW逆变器,最终所呈现的输出电压是320 V,最大效率则是99.6%。并网逆变电源使用三相桥式变换器,进行光伏阵列输出直流电压向高频三相斩波电压的转换,随后再利用滤波器滤波转变为正弦波电压,并且将其并入到电网中进行发电。为了保证光伏阵列发电的最大功率,直流侧可以使用MPPT算法。
2.3 组件阵列平面设计
光伏组件支架一般是以固定式安装式为主,其倾斜角是23°,支架内部包括光伏组件,将数十个串联成为直流回路,最终的总容量是5720 W。各个光伏发电单元中配备了光伏组件支架。此外,光伏组件的排列方式为 2×11方式,使用的光伏组件参数是1640mm×992 mm,每两块组件的间距是25mm,所以支架中的光伏组件参数则可以确定为3305×11162mm。
2.3.1 方阵间距设计
太阳能阵列设计时,需要对前后排阴影遮挡这一问题加以考虑。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明确阵列最佳距离。如果光伏阵列的倾斜角是23 °,这时通过计算可以得知,冬至日方阵时刻的电池组件阴影长度在时间推移下形成的曲线。该方阵的南北间距以5.2 m为最佳,阴影长度则以2.1 m为最佳,只有保证该数值,才能够使冬至日9:00am~15:00pm期间的太阳能阵列免于被遮挡。
3 电气一次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
电气一次开关站内,电气主接线中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开关站侧接线、箱式变电站、站用电源等,下面展开分析:
3.1.1 开关站侧接线
系统接入电压等级是35 kV,以单母线接线方法进行侧接线,在35 kV 的母线中一共配备 6 面高压开关柜,电压等级均为35 kV,也就是总出线开关柜一面、集电线路开关柜两面、无功补偿装置开关柜两面、站用接地变开关柜1面、PT 柜1面[4]。
3.1.2 箱式变电站
此次设计所使用的双分裂箱式变电站的高压侧电压等级是35 kV,其中设置了光伏发电单元,发电单元容量是1178.32 kW。发电单元中均配备1000 kV·A 容量的双分裂箱式变压器。
3.2 站用电源研究
在光伏电站工程中,主要以三相四线制接地系统当做站用电源,为了保证电源运行的正常性,一般会使用2回低压交流进线。在站内,用电系统需要与两个站用变进行搭配,对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不同的站用变均可带母线,针对一些重要负荷,操作人员可以在多个母线位置展开双回源引处理,使其中一台站用变在母线内引取,另一台站用变则连接电源,通过交直流一体化系统完成建设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20 MW光伏发电系统与电气一次设计,一方面这有利于实现正常供电,另一方面则对推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意义,但是该项工作目前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专业人员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钟伟东,刘继文,雷象兵.分布式光伏发电20kV并网系统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2017(04):42-48.
[2]王祥群.光伏发电系统分析及典型系统设计[J].价值工程,2013(04):17-18.
[3]孙录贵.山区大型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接地技术探究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3):106-108.
[4]张虎润,陈启华,陳思铭等.海南岛并网风光互补电站发电性能分析[J].广东科技,2016(02):30-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