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2018-08-20 02:32郭广林
中国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假象壮族自治区

郭广林

摄影术是西方工业社会处于大发展时期应运而生的一个媒介。摄影术发明人之一塔尔博特认为,摄影扮演着为事实提供视觉证据的角色。人们习惯把摄影当作艺术门类,而摄影其实是超越艺术的。依托摄影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但那不是摄影的全部,而摄影的记录性、二维再现事物,或者说它以影像对现实的挪用,才是关键、最重要的意义。

广西民族大学(原广西民族学院)这组距今五六十年的照片,从画面内容及人物形态看,摄影师更多应用了摆拍的手法,拍摄目的不外乎为了各种宣传。这样的拍摄与目的虽然有悖于攝影“拷贝现实”的本质,但不能强求中国摄影师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超越。尽管如此,还是能从这些影像中获得一些珍贵的历史信息。

组图: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区成立至1965年,都是叫“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周恩来总理指出,“僮族”的“僮”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僮”含有“仆人”的意思,建议将“僮族”改为“壮族”,“壮”有健壮、茁壮、充满活力的意思,希望壮族兄弟身体健壮,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当年10月12日,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僮族”改为“壮族”,自治区也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组图:广西民族大学的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学校主办的行政干部培训班来自瑶、苗、壮、侗、毛南、京、彝、回、仡佬等9个少数民族,培训班的同学们刻苦学习毛泽东选集,提高政治觉悟,毕业后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

组图:广西民族大学建校初期,学校设备短缺,老师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用当时的无线电设备为广西输送了大量的科研人才。

组图: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广西民族大学不仅抓学习任务,军事训练也成了学校的必修课程。

组图:新中国成立以后,广西民族大学根据自身情况,动用学校的各种力量进行野外勘测、农业种植等教学。

组图:“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学校高度重视开展学校体育运动,不断增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广大师生充满活力、健康向上。

从“庆祝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和“南宁军民热烈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八周年”的标语,确定这些照片最早至少是1958年,最晚至少是1974年这一期间拍摄。无论是摄影师对场景的挑选,还是对人物进行的摆拍,在这些对广西民大并非全方位拍摄和不乏假象的影像里,其中包含的“视觉无意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真实、珍贵的历史信息;并通过这些瞬间管窥广西民大历时16年的情景。其中“反右”“文革”“备战”等都是真实存在过的,16年的学术成果与其影像的宣传肯定是南辕北辙。而学《毛选》、军训、下乡、英语课堂、物理教学实践,以及人们的穿戴等等,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亲切。

摄影往往打破人们线性认识世界的规律,面对老照片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自己观看者的位置,而对照片的场景进行一种身临其境的想象,说句时髦的话:让自己“穿越”到照片的情景里。

猜你喜欢
假象壮族自治区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扫街人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壮族迎客歌
壮族山歌
假象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