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柠
摘 要: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高校社团组织对于学生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本文首先对高校社团组织形态的现状,以及高校社团组织的德育机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就高校社团组织德育机制的完善给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社团组织 德育机制 优化路径
高校社团是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因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成立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对于大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大学生社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承担了更多的功能,不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高校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弘扬主旋律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挖掘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利用好社团这一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一、高校社团组织形态现状
(一)当前高校社团组织的特点。
1.自发性与统一性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织自发参加的,这是他们发挥特长、培养兴趣的舞台。社团的负责人是大學生,整个管理和运行都由大学生负责,不到万不得已学校不会插手社团事务。高校社团的统一性是指高校社团的成员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无一例外充满活力、思想活跃,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认知背景,有着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聚在一起,使得高校社团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这种自发性和统一性,使得高校社团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性,在学生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1]。
2.开放性与多样性
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的高校社团没有严格的准入准出制度,全凭学生自愿,只要是在校大学生都可以自由申请,自由加入,自由退出,没有更多的附加条件,也没有身份上的限制。另一方面,高校社团不是封闭在校内的,它们逐步走出校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形式;高校社团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社团的组织类型上,目前高校社团组织类型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体育类、文艺类、公益类、科技学术类、理论探讨类、娱乐类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社团开展的活动花样繁多,新形态新方案层出不穷。
3.渗透性和时代性
高校社团组织的渗透性主要是因为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同于课堂知识传输,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让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成长。例如,高校中有的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让大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正确实现路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社团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高校社团和社会发展高度的契合性上,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因此社团发展和时代前沿相结合。例如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大学社团以文体活动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大学色社团以科技、网络等为主,当前大学生社团则丰富多样,涉及方方面面。
(二)高校社团组织形态类型。
高校社团可以依据社团内容进行划分:政治类、经济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服务类、文化类等。政治类社团大多以分析大国关系、研究党的理论为主,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经济类主要研究理财投资,例如证券研究会;科技类以研究前沿科技为主,例如航模学会;艺术类以影视、书画协会为主;服务类以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协会为主。
(三)当前高校社团组织的主要功能。
高校社团组织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多重功能,主要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功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功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功能、塑造学生个性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功能、促进信息交流功能[2]。
二、高校社团组织德育机制现状
(一)拓展了德育途径。
高校社团被大学生认可,发展迅速,在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上灵活多样,为高校德育开辟了途径。目前,各高校利用高校社团的优势,有意识地把社团组织纳入德育体系。例如,利用戏剧协会重现红色经典,利用心理健康协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样高校德育从课堂延伸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教化与内化的结合。社团组织纳入德育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高校德育资源,协调了有限资源,对大学生德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强化了社团德育功能。
高校社团成立的动机大多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是要实施德育,只是社团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天然的德育功能。目前高校有意识地加强高校社团的德育功能,将社团组织中蕴含的德育潜力发挥出来。首先,发挥社团组织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功能,高校社团是大学生社交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的心理港湾,不仅能帮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给大学生树立行为榜样;其次,利用社团组织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社团组织以多种方式向大学生传导价值规范,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大学生在社团里能够得到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再次,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利用社团组织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开展各种活动,利用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最后,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3]。
(三)打造了德育机制实践平台。
首先,利用高校社团组织,落实高校德育中的实践环节,弥补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漏洞。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学习了正确的理念,然后在社团获得实践和检验,增强了德育效果;其次,利用社团组织这一平台,让大学生体验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再次,利用社团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大学生学到的知识要应用到社会上需要一个演练的过程,而社团组织为这种演练提供了场所和平台[4]。
三、高校社团组织德育机制优化路径
(一)创新理念,明确方向。
社团组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高校社团一定要与时代紧密结合,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在引导社团组织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育人的方向,把育人放在首位,不但要着眼时代需求,还要关注学生需求和发展。首先,高校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好社团服务工作,完善服务体系,才能保证社团蓬勃发展;其次,要坚持育人导向,充分调动资源,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丰富内容,扩大影响。
首先,创新活动内容。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只有活动新颖、新奇,大学生才对社团组织感兴趣,才能把社团的德育功能最大化发挥。因此,社团活动要不断创新。鼓励社团突破常规,强化创新意识;其次,提高参与度。一是扩大参与面,设计活动让更多成员参与进来。二是提高互动性,不但要让成员参与,还要让成员用心参与。三是活动要具有连续性,这样才能增加凝聚力,吸引新成员;再次,打造社团品牌,提高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活动、宣传等手段,扩大社团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让社团保持生命力,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健全社团组织德育机制。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引导社团组织健康发展。二是明确责任主体。高校应结合德育目标和大学生自身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规划社团组织德育机制总体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明确高校、共青团、社团等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并责任到人,确保社团德育机制顺利实施;其次,完善监管机制。当前社团组织有的存在活动重复、内容不符合要求等问题,这主要是监管不力造成的。社团组织的设立和运行是学生自己组织的,但不意味着可以无序,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社团组织的育人方向。例如,可以制定合理的监管标准,从章程、人员、主题等方面进行监管。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设立监管信箱,发动全员监管;再次,健全保障机制。一是为社团组织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例如场所、办公室用品、活动经费支持等。二是建立保障制度,对于资金的使用等情况要有详细的申报、核查等系统流程。三是利用资源的倾斜,扶持德育功能比较强的社团发展壮大。
总之,高校社团组织已成为大学的一部分,必须对社团组织加以引导,发挥其德育功能。对于高校社团组织的引导不是限制和管束,而是从育人角度出发,鼓励大学生社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校社团德育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飞龙.高校学生社团隐性育人功能当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2]刘鑫渝,高伟.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机制对比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0(02).
[3]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03).
[4]宣言.论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的角色定位[J].教育與职业,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