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8-08-20 03:36佟杉
新农村 2018年9期
关键词:晒种玉米螟基肥

佟杉

本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高产优质玉米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进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1土地准备

1.1整地备耕。合理整地备耕是玉米栽培的基础。玉米植株高大,在生长的过程中,根系比较发达,分支较多,土壤需要供给大量的水分与养分。如果耕作层过浅,扎根不深,容易发生倒伏现象,从而影响玉米的质量及产量。在种植前要对耕地中残留的塑料薄膜及残根进行清理,对土壤进行深耕、整平,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保肥保水能力。

1.2施足基肥。在施肥前要计算好单位种植面积的计划产量、所需的营养物质,确定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土壤营养含量等。玉米基肥主要以有机肥和化肥为主,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磷钾肥、氮肥的1/3和全部的有机肥。基肥的施肥要因地制宜,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一般条施、穴施效果较好。

2选用良种

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种子的质量将直接到影响质量和产量。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要选择适应性较强、抗逆性良好、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品种。

3种子处理

3.1种子的选择。为了提高种子质量,播种前要对玉米籽粒进行筛选,选择子粒饱满、大小均匀、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除掉损坏、发霉以及受病虫侵害的种子,这样有利于提高种苗整齐度。

3.2晒种。播种前7~8天要进行晒种,这样能够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后熟,有利于提高种子内部酶的活性,加强种子生命力和发芽能力,而且能够杀死种子表面病菌。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将种子摊平翻晒2~3天,晒种时要勤翻动,增强种子通透性,使种子发芽快,出苗整齐。

3.3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包衣能够在苗期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600克拌100公斤种子,或者选用种衣剂进行拌种、包衣。也可直接选用药剂包衣后的种子,直接播种比较方便。

4播种

4.1播种时间及深度。适时早播是能够保证出苗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当地的气温和水分条件,来确定播种时期,当5~10cm土壤温度稳定在8~10%时,进行机械精量点播。一般土质的播种深度为4~6cm;墒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以3~4cm为宜;疏松的砂质土壤,应适当深播,以5~6cm為宜。

4.2种肥。播种时每亩深施磷酸二铵20kg加硫酸钾(氯化钾)6kg,或者氮、磷、钾含量与其等量的复合肥。

4.3种植密度。根据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种植方式等实际情况确定种植密度,做到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为了协调玉米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将传统的大垄栽培改为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cm,小行距40cm,适当的缩小株距,增加株数,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根重增加,提高抗病抗倒伏能力。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能够充分发挥玉米边际效应强的特点,受光面积增加,光合势强,干物质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5化学除草

从播种后到出苗前,喷施玉米田专用除草剂封地,尽量不要破坏药膜。根据土壤墒情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整浓度和用药量,还应在喷施前了解天气情况,不要在雨前喷施,以免因雨水而造成除草剂流失或聚集,使药效降低或产生药害。在喷施后3天内如遇到降雨,应重新喷施一遍。

6田间管理

6.1及时补苗。多种原因会造成缺苗少苗,要及时补苗。在玉米苗2~3片叶龄期间将苗连同泥块移植并且需要及时浇灌,小苗根系不发达,移植不易伤根,所以成活率较高。如果田间缺苗严重时需要及时补种。

6.2间苗定苗。3叶龄时要间苗,5叶龄时迅速定苗到均匀密度。健康的玉米幼苗应该是叶片粗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主干粗扁,间苗要做到“除弱剩强、除小剩大、除病剩键、除杂剩纯”。

6.3中耕除草。中耕能够疏松土壤,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促进根系生长,而且还可消除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加强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和氧化还原作用,促进有机质有效分解。苗期中耕一般2~3次,第一次宜浅,保持在3~5cm,以松土为主;第二次在拔节前,可深至10cm,要以行间深、苗旁浅为原则。

6.4肥水管理。玉米苗期对养分需求量少,在基肥和种肥充足、幼苗长势良好的情况下,苗期一般不需追肥。小喇叭口期采用深松追肥机在窄行上追施尿素20kg/亩,深度在18cm以上,施肥后需深松覆土,有利于玉米气生根的生长和伸展,防止玉米倒伏。从拔节到灌浆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多,特别是抽穗开花时期。从拔节期到蜡熟后,若土质含水量小于田间拥水量70%的时候需要及时浇灌。

6.5病虫害防治。玉米穗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危害叶片、茎秆及雄穗。对连片田块要进行统防统治。对于玉米螟的治理,首先处理虫源,最好是粉碎秸秆还田,既能降低虫源基数,又能培肥地力。其次是在田间放赤眼蜂进行防治,对玉米螟的羽化进度调查,预测出玉米螟成虫田间产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2~3次,每次间隔7~10天,每亩释放1万~2万头;其三是利用紫外灯和荧光灯组合光源诱集害虫,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投放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捕杀。

7适时收获

一般最适合的收获时期是在叶片干枯、籽粒乳线消失、体积最大、干重最高、黑层出现时,采用机械化收获。收获时若发现黄曲霉病的果穗要及时去除,收获后的果穗要充分晾干后再进行脱粒。

猜你喜欢
晒种玉米螟基肥
不同基肥对湿加松生长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关于水稻种子大棚晒种可行性的探讨
去除果皮和晒种处理对红豆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不同基肥对地笋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
有机无机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