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指数的《档案管理》(2006年-2015年)影响力研究

2018-08-20 07:53张玲
档案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影响力档案管理

张玲

摘  要:以2006年-2015年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对期刊的hc指数和hd指数分别进行统计,然后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对《档案管理》的现实与潜在影响力进行了描述,并与《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档案管理》10年来影响力平稳发展,呈逐年攀升态势,各年度期刊论文平均质量高,论文价值和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释放期约为五年左右;hc指数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测度稳定性好,hd指数对期刊的网络传播速度反应灵敏,对期刊的潜在影响力测度敏感。

关键词:《档案管理》;h指数;影响力;《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

h指数由美国物理学家J.E. Hirsch教授2005年提出,它巧妙结合了数量(发文量)与质量(被引量)指标,最初用于评价科学家的个人绩效[1],后经T. Braun等人拓展到期刊研究领域[2];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将h指数作为新的计量指标之一纳入到了评价指标体系中[3];河南师范大学的许新军探讨了h指数在哲学、图情等类期刊评价中的应用[4],本文借鉴其研究视角,意图从动态与静态两个层面探讨h指数对《档案管理》(下文简称《管理》)(2006年-2015年)影响力的测评效果,并从基于引文分析和基于下载量两个维度比较该刊与《档案学研究》(下简称《研究》)《档案学通讯》(下简称《通讯》)的学术影响力与网络传播力。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1 h指数相关概念界定。将论文按照被引(下载)频次从高到低排列,相同频次的论文按照时间倒序排列,当且仅当排序前h篇论文每篇论文的被引(下载)频次至少为h,同时排序第h+1篇论文的被引(下载)次数小于h+1时,该期刊的h指数即为h。为方便区分,将基于引文的期刊h指数记为hc(c为cited frequency的首字母),基于下载量的期刊h指数记为hd(d为downloaded frequency的首字母);为消除期刊载文量不同对h指数的影响,将期刊h指数除以期刊载文量作为期刊的相对h指数[5]。期刊动态h指数,以某一年前期刊刊登的所有论文为基数,考察随时间推移期刊h指数的成长特性,所得数值是历年成果的累积,要么持平,要么增长,可以反映期刊整体影响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期刊静态h指数,截取固定年限的期刊论文,观测不同时段的内在价值及质量,其论文数固定,而h指数会随引证频次或下载频次的变动而有波动,可以反映不同时段期刊影响力的变化[6]。本文选取2006年-2015年各年度期刊的全年论文作为各年的静态h指数的统计基础。

1.2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2017年11月至12月,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在“来源期刊”中分别输入“档案管理”“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获得三种期刊1979年-2015年累计数据6978条、3697条、6070条。数据通过自编程序,采用Excel2010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动态h指数与期刊的影响力。《管理》《研究》《通讯》动态hc和hd指数的具体数据详见表1。可以看出,动态h指数随时间推移逐年攀升,具有明显的只升不降的特征,要么上升,要么持平,所以,期刊动态h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见图1)。

观察图1,从基于引文分析的指标来看,10年来《管理》《研究》《通讯》的hc指数增势平缓,均值分别为22.5/年、32.4/年、42.9/年,说明三种期刊在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平稳;考虑到载文量的影响,三种期刊的hc指数均值分别占平均载文量的7.5%、24.1%、25.6%,《研究》《通訊》的学术影响力和期刊质量不相上下,而《管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基于论文下载量的指标来看,《管理》《研究》《通讯》的hd指数增速较快,均值分别为236.9/年、328.6/年、461.4/年,是hc指数的100倍,极值差距分别为98、158、213,说明三种期刊在档案学、档案事业领域的网络传播力强,潜在影响力大,被下载量与被关注度提升快;考虑到载文量的影响,三种期刊的hd指数均值分别占平均载文量的78.9%、244%、275%,《研究》《通讯》的网络传播力已超200%,而《管理》的潜在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期刊hc与hd指数的比较来看,hd指数对期刊网络传播的影响力敏感性更强,hc指数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测评更为稳定,期刊质量“质”的飞跃体现在“量”的快速提升中。

2.2 静态h指数与期刊的影响力

2.2.1 静态hc指数与期刊“现实”影响力。《管理》《研究》《通讯》静态和相对静态hc指数的具体数据详见表2。可以看出,静态hc指数波动性明显,三种期刊的取值范围分别是8~14、13~20、14~25,数值跨度较大分别为6、7、11,均值分别为10.8、14.9、17.9,说明《管理》《研究》《通讯》各年度的平均影响力较大。

静态hc指数反映的是各年度的引文统计情况,可以勾勒出期刊影响力的发展轨迹,折射出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变化情况,对于掌握期刊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7](见图2) (因相对静态hc指数值较小,为便于观测,图中数值是相对静态hc指数×100后的值)。观察图2,可以看出,一是三种期刊的静态与相对静态hc指数均呈现起点较高,经历波动后均在2010年达到较高的幅度,而后出现下滑的趋势。二是考虑到载文量的影响,统计三种期刊的相对静态hc指数(×100后)数据,均值分别为3.58、11.5、10.6,说明,《管理》在2011年刊文质量达到最高,《研究》在2008年高质量论文所占比重最大,《通讯》高质量的论文在2007年达到峰值。对比图1和图2可看出,动态h指数呈现增长趋势,静态h指数是下滑趋势,说明期刊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有一个释放期,统计时限会影响静态h指数的走向。

2.2.2 静态hd指数与期刊“潜在”影响力。《管理》《研究》《通讯》静态和相对静态hd指数的具体数据详见表3。可以看出,静态hd指数与静态hc指数一样波动性明显,三种期刊的取值范围分别是77~111、84~130、143~160,数值跨度较大分别为34、46、17,均值分别为94.4、109.3、150.9,说明《管理》《研究》《通讯》各年度的被下载量、被关注度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网络传播速度快,期刊的“潜在”影响力大。

观测图3(因相对静态hd指数值较小,为便于观测,图中数值是相对静态hd指数×100后的值),可以看出,一是期刊各年度静态和相对静态hd指数的趋势基本一致,只有《研究》在2013年出现载文量最大而相对静态hd指数最低的状况,某种程度上说明期刊的下载量与载文量之间相关性较弱。二是《管理》《研究》《通讯》分别在2008年、2010年和2013年出现了论文下载量最多和被关注程度最高的现象,期刊的“潜在”影响力在此年度达到了峰值。

对比图2和图3,可以发现,静态hc指数虽然有短时的冲高,但整体上回落趋势明显,而静态hd指数则保持相对平稳的高下载量和高关注度,说明,一是静态hc和hd指数对网络传播力的变化反应速度存在差异,静态hd指数敏感性更强,因为网络期刊的便捷促成了被下载、被阅读的时间缩短,而论文的被引用则需要作者一定时间的消化和吸收,故静态hc指数的反应速度迟缓。二是作为静态指数,hc和hd指数的变化都会受到期刊引文规律的影响,论文被引用或被下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释放其影响力,所以在一定时段会存在回落期。

2.3 各年度论文对《管理》2015年动态hc指数的贡献率。“Hirsch核心”概念是由Rousseau提出的,将排序在前h篇的论文集合按照时间倒序进行排列,从而使最近发表的文章更有优势进入“Hirsch核心”的行列[8],表4中“hc核”为进入2015年動态hc “Hirsch核心”的论文篇数,“hd核”为进入2015年动态hd “Hirsch核心”的论文篇数,通过分析各年度论文对《管理》2015年的动态hc指数的贡献率,可观测该刊各年度的精品论文的数量,折射出各年度《管理》影响力的强弱。表4可见,2009年前各年度论文对《管理》的现实影响力的贡献比较大,占比58.33%,而后急剧下降直至2015年统计时限截止时出现了0的记录;从基于下载量的“hd核”来看,2011年前各年度论文对《管理》的潜在影响力贡献比较大,占比64.3%,而后亦进入下滑期。说明,《管理》的影响力有一个释放的有效期,所得结果与2.4中预期的该刊论文影响力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有效释放大体一致。1986年-2005年进入“hc核”的论文有6篇,占比25%;进入“hd核”的论文有48篇,占比17.84%;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有少数的高质量经典论文,其影响力的释放期会更长。

2006年-2015年对《管理》2015年动态h指数的贡献度大且进入“Hirsch核心”论文的具体数据见表5。结果显示,一、从基于被引指标的“hc核”来看,2006年-2015年共有18篇论文进入“Hirsch核心”,第一作者16人,除曹航与丁华东外,其余作者均有1篇论文入核;55.6%的为独著,合作数为2人的占比44.4%;单位涉及12家,类型主要为高校(9)、企事业单位(2)、档案局(馆)(1),而上海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贡献度最大,占比分别为22.2%、16.7%、11.1%;涉及栏目5个,理论探讨(72.2%)、调查(研)报告(11.2%)、工作园地(5.6%)、海外采风(5.6%)、学者对话(5.6%);基金项目共7项,国家级、省部级、省部级以下项目分别为1、3、3项。二、从基于被下载量指标的“hd核”来看,2006年-2015年共有221篇论文进入“Hirsch核心”,第一作者148人,其中32人发文2篇及以上,占比14.48%,位居前三的是陈忠海(11)、丁华东(11)、刘东斌(9);59.3%的为独著,合作数为2~6人的占比40.7%;单位涉及65家,类型主要为高校(55)、企事业单位(6)、档案局(馆)(4),而上海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濮阳市档案局贡献度位居前四,占比分别为12.7%、8.1%、6.8%、5.9%;涉及栏目19个,贡献度位居前三的是:理论探讨(46.2%)、业务研究(17.2%)、调查(研)报告(11.8%);基金项目共50项,国家级、省部级、省部级以下项目分别为12、15、23项。说明,一是高校研究人员对《管理》影响力的贡献度最大,河南地方档案局(馆)的科研实力比较强;二是“理论探讨”“业务研究”“调查(研)报告”是《管理》的王牌栏目,为该刊被引、被下载、被关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4 《管理》静态hc指数与引用年限。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静态hc指数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观测《管理》学术影响力的有效释放期,我们统计了2006年-2015年期间其静态hc指数在时间序列上的数据,详见表6。结果显示,一是《管理》刊发的论文当年被引用且达到该年h指数的均值为5篇,当年影响力的释放程度尚可;二是论文在刊发后的几年内,《管理》的静态hc指数呈稳步递增趋势,而后进入波动甚至是下滑期;观察2006年-2010年的数据发现,该刊论文的影响力分别在其后的第7、第5、第5、第5、第5年达到相对稳定的释放,其均值为5.4年,说明该刊的学术影响力大多在5年左右得到有效释放,而其后的数据下滑与波动,说明《管理》的论文质量提升与影响力提高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5 期刊静态h指数与传统评价指标的关系。利用表2、表3的相关数据,将三种期刊的静态hc 、hd指数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载文量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静态hc指数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三种期刊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0.784、0.907/0.895、0.983/0.985;期刊静态hc 、hd指数与载文量的相关性要么很弱,要么无相关,其相关性不稳定,这充分凸现了h指数“质”与“量”结合的设计理念,有利于引导期刊不断地创新提升期刊内涵和质量,而非片面地追求发文量来提升期刊的质量[9]。

3 结语

3.1 期刊hc 、hd指数与传统期刊评价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是测评期刊影响力的新视角。期刊hc 指数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测度稳定性高,是测评期刊现实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期刊hd指数对期刊网络传播速度反应更敏锐,是测评期刊潜在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3.2  從期刊的动态h指数看,《管理》影响力整体增势平稳,且呈逐年攀升的态势;从期刊的静态h指数看,《管理》2006年-2015年各年度的论文平均质量较高,高校是其最重要的论文来源机构,“理论探讨”“调查报告”“业务研究”三大栏目对该刊影响力的贡献度最大。

3.3 期刊hc 、hd指数均会受到期刊引文规律的影响,《管理》影响力及其论文价值的释放有效期预计在五年左右;与《研究》《通讯》两种期刊相比,《管理》的学术影响力与网络传播速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Hirsch J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2005,201(46): 16569-16572.

[2]Braun T, Grazel W, Schubert A. A Hirsch-type index for journals [J].The Scientist,2005,19(22): 8.

[3]万锦堃,花平寰,杜剑等.关注科学评价发展前沿实践文献计量指标创新——《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采用的三种文献计量新指标[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34(3):36-41.

[4] [5]许新军.H指数对期刊现实与潜在影响力的测评——以《情报科学》期刊为例[J].情报科学,2011(1): 72-76.

[6]许新军.h指数对期刊的解读——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09,53(4):140-143.

[7][8]Rousseau R. Hirsch指数研究的新进展[J].科学观察,2006,1(4): 23-25.

[9]金碧辉,Rousseau R. R指数、AR指数:h指数功能扩展的补充指标[J].科学观察,2007,2(3): 1-8.

猜你喜欢
影响力档案管理
关于公布我刊2020年高影响力论文的通知
让激情更具影响力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天才影响力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