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雪

2018-08-20 01:32刘作胜
艺术品 2018年7期
关键词:赵之谦西川小林

文/刘作胜

河井荃庐 比田井象之

河井荃庐 画沙

河井荃庐 田鼠化为

小林斗庵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日本近代的篆刻,是从河井荃庐开始的。

河井荃庐生于1871年,年少学印时即仰慕吴昌硕之高雅精绝,在27岁时投书缶翁。没想到得到缶庐复函,令其十分感动,遂于翌年(1898)再函投缶翁,内容如下:

仓石先生阁下:

仆前不自揆,漫呈一书。先生不咎其非礼,辱赐还音,感荷无已……先生与仆,未有半面之识,而眷爱之厚,既业如此,一读再读,感极,潸然泪下。先生更见惠大作印存,直秦直汉,古朴苍然,妙不可言,高谊之贶,铭肝不知所谢,当子子孙孙永宝焉。仆每日数次反复之,实有接音容之想,欣然不能释手,惟憾印数希甚少,此卷易尽耳……仆欲一游贵国,叩大门以请清诲者有年矣,而未果者无他,仆素一介寒生,因不能支其费而已,然窃信数年后必有遂宿志之期。河井得顿首再拜。

正如文中所言“仆欲一游贵国,……不能支其费”,立志求学的他,苦于旅费的来源,于是自京都离家来到岐阜县投靠友人鬻印为生,两年后终于远渡重洋,于沪上“叩大门而请青诲”,拜于缶庐门下,执弟子礼甚恭。之后往返苏、杭之间,广交印人,并于1906年加入西泠印社。

据朱关田所撰《印学界的一段佳话—吴昌硕与河井仙郎、长尾甲的结交》及《西泠印社社员河井仙郎》中记载:河井仙郎来华游学,经费无多,需靠勤工俭学。“爰以刻印之赀,暂充舟车之费”罗振玉、汪康年《荃庐先生刻印润例》。

在数次的来华中,河井荃庐对清末另一位大家赵之谦产生了极大的爱慕,并开始收集赵之谦的作品,彼时,赵之谦去世不久,存世作品数量很多,河井荃庐以鬻印所得在数年间收集百件以上。

青山杉雨 万方鲜

西川宁 龚定盦诗

西川宁 夜走日眠

1918年,汇集河井荃庐藏品的《悲盦謄墨》第一集付梓,这是赵之谦的作品第一次在日本出版。这一年,西川宁14岁。他在之后的回忆录中说,《悲盦謄墨》使赵之谦在日本名声大扬,出版7年后我才购得此书,“面对赵之谦的作品,带给了我不可思议的感动。我将此书置于枕边,每晚如不阅读一遍就不得安睡”。之后,西川宁拜河井荃庐为师,潜心研究赵之谦。

西川宁身材十分瘦小,人称“寸铁人”。他记忆力惊人,从不带笔记,看书画资料,需要特别记录的,就用自己名片背面、或者小纸片来摹绘一二图案,他去世后,在其书房中找出这样的纸片有数百张。据传说,他每次从老师河井荃庐处归来,即拿出笔记,将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记述出来。

1945年10月2日,东京遭空袭,河井荃庐罹难而卒,其居所、作品、收藏一并毁灭。翌日清晨,西川宁来到老师的住所,看到倒在灰烬中的河井荃庐,一只手还拿着灭火用的水桶。

那天早晨,同时赶到的还有河井荃庐的另一位弟子小林斗庵。虽然是同门弟子,但是二人在此之前没有过接触,几十年后,小林斗庵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西川宁是在1945年1月20日,由河井荃庐主办的“陈曼生书画展”中,西川宁作专题演讲,他是以听众的身份第一次见到西川宁。第二次就是在河井家被炸毁的废墟前。西川宁与小林斗庵在废墟中挖掘出没有被烧毁的印章,有古印也有老师的作品,之后,在西川宁的带领下全部清洗整理,并拓印成集。

师兄西川宁的言传身教给了小林斗庵很深的影响,更敬佩于他的学识,于是小林斗庵开始转拜西川宁为师。西川宁教授小林斗庵书史书论,仅《安吴论书》《删定吴郡书谱序》的讲解,就从1945年至1949年花费了四年时间,凡时代、人物、典故、术语等逐字讲解,缜密的治学方法使小林斗庵受用终身,其后来以治学严谨而闻名,这与西川宁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1942年,为纪念赵之谦去世60周年,日本最初的赵之谦展“赵叔先生遗作展”在东京举办,展品大多数是河井荃庐的藏品,可惜在三年后的空袭与河井荃庐一同化为灰烬,所幸展品有照片留存下来,河井荃庐去世后的第二年,在西川宁的努力下,“赵叔先生遗作展”图集《二金蝶堂遗墨》出版,完成了先师的遗愿。此后,西川宁又于1954年策划举办了“赵之谦没后70年特别展”,1964年的“赵之谦逝世80年纪念展”,1985年,83岁高龄的西川宁携弟子青山杉雨、小林斗庵策划举办了“逝世100周年赵之谦纪念展”。从赵之谦作品的收集、研究、发表,以至于创作,西川宁继承了先师的遗志,为赵之谦艺术的发扬光大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河井荃庐、西川宁、小林斗庵一生淡泊,竭其所有收藏先贤艺术瑰宝,通过理论与实践将其发扬光大,成就了自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产。

青山杉雨回忆说:战后食不果腹的贫困时期,西川先生筹资20万日元购买赵之谦的一本册页,(当时的公务员平均月收150日元左右)老师为其变卖家藏,能够借钱的地方都跑遍了才得以凑足。

当今日本书坛之执牛耳者,皆为河井荃庐、西川宁、青山杉雨、小林斗庵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但似乎作品中总是缺少了一份莫名的深韵。西川宁曾经对青山杉雨说:“青山君,称得上文人的人,如果没有一抹的清贫,是不会写出好的作品的……”青山杉雨说:“老师的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是一生的至言。”

河井荃庐的墓边,种植着一种叫作“六月雪”的花木。1902年的冬季,32岁的河井荃庐第二次来中国之时,他约好友叶为铭一同拜偈赵之谦墓地。在西湖之西的丁家山之麓的草丛中费尽周折,终于找到赵之谦墓,墓边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灌木,问询守墓之人,告知此木名曰“六月雪”,荃庐剪取一小段枝芽,带回了日本。据田边齐庐氏的文章记载(1958年《书品》杂志94期)“带土的植物在入国检查时是不允许通过的,荃庐将其一直藏在皮包的最底层才得以带出,取出后已经是近似枯死的惨状。”

河井荃庐将残枝精心培植于庭院一隅,没想到第二年春天竟发芽开花,并且年年繁茂成长,后来分株给了同样热爱赵之谦的西川宁、松尾谦三,西川宁家培植后又分株给弟子青山杉雨、小林斗庵;松尾谦三又分株给松丸东鱼,松丸东鱼又分株给关正人……“六月雪”就像赵之谦的艺术一样在日本逐渐生根开花,枝繁叶茂。

“六月雪”除了花名以外,还是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金锁记》的别称,唱腔中有其悲凉的一面。赵之谦一生坎坷,“为五斗米折腰”而奔波于仕途,英年早逝,所幸才华不被湮没,一如经历严冬的“六月雪”,终得芳名满四海。

(本文作者为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教授)

西川宁 宁

西川宁 竫盦

青山杉雨 述志

小林斗庵 袭明

猜你喜欢
赵之谦西川小林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为梦孤独
高考前与高考后
登剑门关
赵之谦篆刻边款艺术价值与文化意蕴探赜
别来无恙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体验
西川村,最后的孤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