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巴卷轴画中黑色与白色设色特征

2018-08-20 01:52和必昌
壹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卷轴东巴黑与白

和必昌

一、现代色彩学中的黑色与白色象征与寓意

现代色彩学中黑色与白色属于无彩色,无任何的色彩倾向。黑色在现代色彩学中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域范围,白色与之相反。黑色属于色彩明度最低,白色属于色彩明度最高,二者处于无彩色的两极。鉴于黑色与白色的色彩明度的变化,给我们视觉上造成轻重、缓急、韵律的错觉,再者黑白两色与其他任何色彩进行调和后表示出不同色彩的不同明度,鉴于二者的属性,在绘画、设计、印刷、服装、建筑等领域中广为使用。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应用领域其一般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国家中黑色一般代表了贬义,如黑色的星期五、黑客、黑社会、黑心、黑色的葬礼等,但有时候又表示褒义,如黑马表示重用或一鸣惊人,黑色的晚礼服表示庄重、严肃,又如在我国黑色不仅包含以上的含义,也包含了公正,如黑脸的包公;白色在西方国家中代表了纯洁、纯真、公正,如白色的婚礼,白色情人节等,特别是在伊斯兰国家,白色代表着纯真,是圣洁的象征,而白色在我国从古至今一般是代表了死亡,如举行丧葬仪式用到对联、衣物、冥币等均为白色,随着文化融合的深入,在我国结婚时穿白色婚纱表示喜庆也较为寻常。因此,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下黑色与白色所代表的寓意无法进行严格意义的区分,视语境而定。

二、黑色与白色在东巴文化中的象征及内涵

一般认为,东巴教产生于唐宋以前时期。关于纳西族是善“黑”还是善“白”不做评论与甄别。纳西语中涉及到关于黑色与白色的词句颇多,笔者单纯从语言上浅谈二字之意,黑在纳西语读音为“纳”,其意除了“黑色”之意外,还表示“大”的意思,如“美古金欧纳纳呦”,意为“漫天都是乌云”,不仅表示云朵的色彩属于黑色,也包含了满、大的意思;而纳西人之所以自称为“纳西”是在建国以后,建国之前有多种自称:其一,从字面直译为“黑人”,鉴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皮肤黝黑是纳西人的特征之一;其二,1920年估计纳西族人口有6万人左右,人口非常少,希望本民族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于是就着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将约占纳西族人口的5/6的“纳喜”作为整个民族的自称,于1954年报国务院批准正式将族称统一定为“纳西族”,将“大”的概念融进民族称谓中,寓意为强大的民族。另在东巴经中《传世纪》中记载的:“……纳西族是一天爬九十九座大山,也不觉得累,一天涉渡七十七条大江也不觉得苦。所有持刀的人来杀也杀不死……”中也可看出本民族英勇顽强,具有强大的民族愿望。据专家学者考证,纳西族先民由三部分组成,无论是迁徙而来的古羌人,或是属于我国古代西南“夷”系,旄牛夷、白狼夷部族,还是土生土长的“丽江人”,在部族间相互争斗、争夺疆域、充满撕杀、逃亡的冷兵器时代谁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强大呢?“白”在纳西语读音为“盘”,其意除了白色之意外,也表示多、满之意;如“古吕素欧盘呦”,意为“整个头都爬满了虱子”;从纳西语的“纳”与“盘”二字的含义中都有满、大、多的含义,意味着黑与白在纳西族生活中既对立又统一,黑与白之间不能严格地划清界限,视语境而定。

三、黑色与白色在东巴卷轴画中的应用特征分析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绘画的载体可分为卷轴画、木牌画、画谱、纸牌画和经文画等类别。东巴卷轴画是东巴用矿物颜料绘制于布上的神像画,数量众多,是东巴绘画艺术过渡到成熟的标志。东巴卷轴画在纳西语中称为“普劳幛”,每幅卷轴画主画一尊大神或护法,以描绘各种供奉纳西族祭祀的祖先、神灵为主,主要应用于东巴祭祀仪式中,起到宣扬东巴教多神崇拜的思想,以及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宗教教义,最终走向审美愉悦。代表作品《东巴教祖丁巴什罗》《东巴教大神依古阿格》《阳神董神、阴神瑟神》《战神尤麻》《莎英威德神》《神路图》等,其中《神路图》最为出名。

《神路图》作为东巴卷轴画的代表作,如图1:其画从内容上分为神界、人间、鬼狱三个部分。神灵、东巴祭司、鬼怪、花鸟、虫兽400多个,《神路图》既是东巴教融汇了多种民族文化因素的鸿篇巨制,又是纳西族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杰出之作。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属于神界的诸神形象有140个,设以白色的神像有60个之多,且处于神界之首的“莎英威徳”从面部到身体均为为白色,四周被白色八方护法所包围,如图2所示。

图1 《神路图》

图2 “莎英威徳”

另处于人间和神界之间的修曲也是通体设以白色,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白色在纳西族东巴画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寓意是什么,象征了什么?纳西族在元代以前游牧经济处于重要地位,属于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高原草甸,从人类原始的审美特征具有强烈的功利性来看,如白色的牛奶、羊奶,白色的羊群可以直接满足人类的基本食欲,得以生存和发展。而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人类无法解释白云是属于什么物质,雪山也无法攀登,进而把白色云朵代表了自由,白色的雪山代表了纯洁和崇高。从色彩明度来讲,白色属于明度最高的颜色,视觉上给予一种明亮的感官体验,从而象征了光明和希望,进而象征了阳光,心理上有了“轻”暗示。

东巴神路图中神界出现的诸神设以白色或明度较高的色彩,体现了神的纯洁、崇高,属光芒万丈的天界,若隐若现,凡人不可亵渎,达到神化的效果,如东巴教为了顺应群众的信仰而吸收了的纳西族守护神“三朵神”,其描述为“身跨白骏、手持白矛、头戴白兜、身着白色盔甲的英雄”便是纳西族人民树民族英雄形象神化的最好证明。在送魂、怯鬼仪式中,东巴及开路的武士将白面纹于自己的脸上则体现了白色是阳光的颜色,是神的颜色,是战神的颜色,给途中各种鬼怪威慑的作用,当然也暗示了东巴祭司满足自我神化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体现“厉害”和“威武”之意。

图3 《神路图》局部

而在同样的《神路图》中,处于鬼域部分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明度低的黑色,蓝色、青色、墨绿等,主要描绘了鬼域里的黑鼠、黑雀、三十六座黑山、三十六条黑河、毒海、黑头鬼、黑锅、黑铁柜等,整个画面表现出低沉、压抑、沉重的视觉感受,渲染了鬼域的恐怖、阴森,没有光亮,无法触碰的气氛,令人望而生畏,这是现代色彩学中对黑色具有的属性之一。所绘制鬼域中的三十六座黑山、三十六条黑河不仅仅是从色彩属性的角度设以黑,更包含了“山”之大,引申出山的高大与险峻难于翻越;“河”之大,引申出江河的宽广与湍急,难于涉渡。

《神路图》简称便是“魂归图”,都以表现亡魂翻越九座黑山启程,一路千辛万苦,艰难险阻,九死一生重走迁徙之路的艰难困苦。再则《东巴经》中提到的“居纳什罗山”是用来顶天和镇地之用,按我们常规的思维如“居纳什罗山”如不够“大”,不够雄壮,何以顶天?何以镇地?而如图4《丁巴什罗》仍然是一尊神像画,东巴教主通体设以黑色,其原因在丁巴什罗在毒海中遇害,由于身体被毒水浸泡而发黑,因此,在卷轴画中表现为黑色。“这幅《丁巴什罗》属于东巴画中的神像画…显得威猛高大,由于是黑色的身躯,更显现出绝对权力的威严与分量”,充分传达出黑色具有的神秘、肃穆与尊贵。然用“黑”字来表示贬义的名称、历史渊源、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举不胜举,因此,笔者认为东巴文化中体现黑、白色两色本质的色彩属性,也表达纳西族特有色彩象征、色彩寓意,如何鉴定与评定其色彩的属性应视语境、视环境、视文化大背景而定,不能孤立地、绝对地判定二者的属性,以辩证的思想看待问题。

图4 “丁巴什罗”

四、生生不息的东巴文化

白天与黑夜,本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自人类诞生,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界的探索,进而出现了人类的文明。黑与白、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阴与阳、雌与雄、分与合、多与少、进与退、动与静、直与曲、粗与细、素与彩时而对立,时而同一。如黑与白,本是对立的色彩两极,相互混合,调出多样的灰色。“中国画从唐代起青绿山水渐废而文人水墨山水肇兴,道家美学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不断地把素(白)和玄(黑)提高无色彩色的地位,与宇宙的本质相连。张彦远更是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墨分五色的绘画理论,奠定了中国画的理论基础,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林中大放异彩。

藏传佛教的绘画形式“唐卡”、教义和法器在东巴卷轴画中表现颇多,道教的三界轮回的幽冥观,纳西族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多神崇拜等诸多思想在东巴教中相互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多元文化基因融合,孕育出东巴文化。《神路图》便是佛教、道教、东巴教等诸多精神融合的集中表现,剔除封建迷信的愚昧思想,汲取优秀的宗教文化,约束我们的言行,倡导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大“和”社会。

东巴卷轴画中同样绘制的护法神,如图5与图6所示,同样属于神像画,为了体现各自的特点分别设以黑与白,同样象征体现了威武震慑之意,意味着黑与白的色彩概念不仅在东巴卷轴画中交替使用,象征寓意也可互换,在纳西语言中也不乏二者表示同义的字义和词句。现代色彩的属性中同样如此,因此,无论是黑还是白在东巴文化中的属性都应遵循“实际上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一个以文化及传统背景为依托的相对概念”的原则,才更有利于客观、公正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图5 “纽牛优麻”护法神

图6 “格空都支”护法神

猜你喜欢
卷轴东巴黑与白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山西黑与白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掌控板动态卷轴
古老厚重的甘肃非遗卷轴
黑与白
祭风
听故事的人
卷轴:骆驼
试论东巴画的特征及欣赏方法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