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芦森
江苏省阜宁县吴滩街道许庄村,有一所以抗日女英雄方世英之名命名的小学。捐资修建这所学校的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多年来,他不仅给村里修建了小学,还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桥、一条路,资助了十几名贫困生……
站在自己捐建的学校门前,许恒感到很欣慰。
许庄,是一个紧靠射阳河的小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过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抗日故事。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闸北区检察院原副检察长许恒,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之一。
1943年,年仅20岁的中共地下女党员方世英受党组织指派,来到阜宁县许庄村从事抗日工作。她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团结抗日,平静的许庄掀起了抗日高潮。方世英找到村里14岁的许恒,向他宣传抗日思想,激发了他的抗日热情。
就在方世英和许恒谈话后不久,由于叛徒出卖,方世英被日军逮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这位女英雄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秘密。气急败坏的敌人将方世英钉在墙上,用一群狼狗将其活活咬死。
烈士英勇牺牲的一幕,永远印在了许恒的脑海中。不久,他参加了新四军,走上了抗日前线。
新中国成立后,许恒在上海检察系统工作,直至在闸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岗位上离休。
2003年初的一天,已经离休的许恒坐上了上海开往阜宁的客车。这位从许庄走出的新四军老战士,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回到故乡体味乡情。
回到故乡的许恒,在乡亲们的引导下来到方世英烈士牺牲的地方,祭奠这位革命先烈。
这次老家之行,有两件事让许恒老人心痛不已。一是村里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方世英是谁。二是村民还很贫穷,有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在家。
许恒暗下决心,要将方世英烈士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烈士永远活在许庄人的心中;要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村民,让乡亲们摆脱贫困。
2003年5月,许恒给中共阜宁县委写来一封信:“许庄,是我的家乡,是党哺育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地方。如今,我的家乡仍有部分少年儿童因贫失学,仍有高中生因交不起学费而与大学失之交臂,为此,我常常夜不能寐……”
许恒在信中表达了为家乡建设奉献微薄之力的意愿。也就是从那时起,许恒以一片赤诚之心,开始不断地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为家乡修建一所像样的学校,是许恒最着急的一件事。
为了筹措建校资金,许恒不仅拿出了十年特邀律师的劳动报酬、离休干部住房补贴以及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还卖掉了因家中住房困难按政策分得的增配房。
2003年,总投资近40万元的小学竣工。许恒为了将方世英烈士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将学校命名为方世英小学。学校建成后,许恒将离休工资节省下来,每天给学生提供一顿免费午餐,此后十几年从未间断。有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没钱继续升学,许恒便资助他们继续上学。
2004年,许恒出资17万元将许庄村的祖屋改建为两层的“爱心楼”,楼内设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室、党员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等,供村民们无偿使用。
2006年,许恒出资7万多元,在“爱心楼”前又建了两间平房,与“爱心楼”一起命名为方世英小院。不久,他又在许庄前、后庄中间的河上搭建了一座便民桥,在村里修建了一条便民路。许恒把这座桥命名为方世英桥,把这条路命名为方世英路。
2009年,许恒请来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的专家进行指导,多方收集在许庄战斗过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出资举办了《让历史告诉未来》展览。
方世英小学校长许立志说:“许恒居住在上海,委托我在村子里承办、实施项目。十多年来,我粗略地给老人算了一下,他拿出的善款已经有一百几十万了。别人以为老人很有钱,其实这些钱都是他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老人自己从来不乱花一分钱。”
一次,许立志和许恒到县城为学校购买办公用品,临近中午,许立志请许恒到饭店吃饭。许恒坚持不去饭店,两个人就着茶水吃了几个面包。许立志感慨地说:“我一辈子忘不了这件事。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决不能乱用老人回报家乡的一分钱,要把老人的善款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在方世英小学学生们的眼里,许恒(后排中)是他们最亲最近的爷爷。
情系家乡的许恒,加入了家乡的老促会组织,成为阜宁县吴滩街道办老区开发促进会的一名会员。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村民,许恒成立了许庄爱心资金会。
六组村民许二荣家庭贫困,妻子弃家出走,留下老小五口人,想致富无门路。许恒用爱心资金捐赠了2万元,根据许二荣有养猪技术的特长,帮他家建起3幢猪舍,让他养猪脱贫。许二荣家的责任田地势低洼,一下大雨就受淹,许恒给他家买来排灌设备,增加了许二荣家的种田收入。
十几年来,许恒为了回报家乡,已经在上海到阜宁这条几百公里的回乡路上奔波了近200次。十几年来,许恒已经帮助十几家像许二荣这样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十几年来,许恒的脚步深深地印在了许庄的村里村外……
年逾九旬、行动不便的许恒,目前已经两年多没有回许庄村了,但他思念着许庄的乡亲,惦记着村里的事情。他经常安排养女和侄子代表他回到老家,看看村民们有什么需求,了解学生们是否需要帮助。他说:“方世英是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和抗日英雄,是她引领我走上了革命道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新四军老战士,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回报老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