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包卫东 沈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泌尿外科 上海 202150)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主流方法。输尿管管道封堵取石导管(封堵器)配合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能有效防止术中结石回冲。以往该技术多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但输尿管下段结石残片回冲也时有发生。为进一步了解封堵器在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作者作如下研究。
收集我科自2014年5月—2017年4月行输尿管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治疗患者92例。随机分为封堵器组37例(使用封堵器)和对照组55例(未使用封堵器)。封堵器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33.0~74.0岁,平均年龄(53.21±11.40)岁,结石大小0.4~1.4cm,结石平均大小(0.80±0.25)cm;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25.0~73.0岁,平均年龄(55.68±12.28)岁,结石大小0.5~1.3cm,结石平均大小(0.72±0.18)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单侧输尿管下段结石;(2)术前影像学明确输尿管下段结石,但术中发现结石漂至输尿管中、上段而下段未发现结石;(3)合并其他尿路结石但无需同期处理。排除标准:(1)除输尿管下段结石外同侧输尿管中段、上段、肾盂也存在结石;(2)一测输尿管下段结石,另侧上尿路结石、膀胱结石需同时处理;(3)伴输尿管狭窄结石等。
Wolf F8/9.8输尿管硬镜、科瑞达65W钬激光碎石机、英诺伟输尿管管道封堵器(封堵取石导管IVX-SC10和IVX-SC07)。
两组患者均采用复合麻醉,截石位,将Wolf F8/9.8输尿管硬镜经尿道、膀胱,在导丝引导下进入输尿管内至结石部位,探查结石情况。体外将封堵器浸过生理盐水,检查封堵器有无机械故障。通过输尿管镜内通道插入封堵器,沿结石周边间隙插至结石上方后将封堵器卡锁到位,封堵器叶片折叠封堵住输尿管以防结石上漂,插入激光光纤,从结石周边开始逐渐碎石,直至结石粉碎至直径<2mm颗粒。碎石结束后,完全复位封堵器卡锁,在封堵器叶片完全展开后,缓慢退出。常规放置F5双J管。术后留置导尿,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月左右拔除双J管。复查有结石残留的辅以药物排石、ESWL或再次手术清石。对照组不使用封堵器,其他操作相同。
术后1~3月复查CT平扫或结合B超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前比较,如结石排净或残余结石<4mm,为结石一次清除;如残余结石≥4mm为碎石残留。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结石清除率。
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封堵器组2例结石残留,一次结石清除率达94.59%,高于对照组的85.45%(8例结石残留),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出血、输尿管粘膜撕脱或断裂等并发症。详见表1。
表1 两组结石一次清除率比较
本研究封堵器组一次结石清除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我们可在取出封堵器前,先将封堵器部分复位,使折叠叶片直径稍小于输尿管径,然后在输尿管镜直视下同输尿管镜同步缓慢退出,术中可见一些较大碎片随封堵器退出而排出输尿管腔,这样有利较大碎石清除。作者发现,在拉出封堵器时,有时有较大碎石粘附于输尿管壁,通过折叠叶片与输尿管壁之间间隙逃逸封堵。我们可在保留导丝下退出输尿管镜,在该导丝外直接进境或再插入一根导丝,输尿管镜沿第二根导丝进境抓取结石碎片同时可避免再次进镜时迷路。
总之,激光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时也可能发生结石回冲、残留,封堵器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能提高结石清除率且安全有效,可减少后续治疗包括再次手术的风险,目前封堵器价格也日趋便宜,使用封堵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也值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