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上的节奏

2018-08-20 01:32王程媛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53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5期
关键词:色块爵士乐乐谱

王程媛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530000 )

生活中出现的有规律或间歇变化的声音被称为“节奏”。不同的人声或不同的声响都能如颜色般令人容易直观区分出特性,被称为“音色”。这些词都属于音乐术语,然而它们与绘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音乐中每个结构都有其自己的节律,绘画中的情况亦如此。音乐确实是一幅绘画,但这幅画的题材不能用词句来述说或用概念来包括。音乐的表现靠声音,绘画则靠色彩。二者都是人类情感的产物两者都是传达感情的媒介。音乐是直接的刺激听者的听觉神经,绘画是用实质的画面刺激观者的视觉神经。早有心理学家表现,特定的音乐能引起人们对相对应颜色的联想,绘画的视觉冲击会给人带来某类音乐的感受。康定斯基主张音乐的声音可以直接影响灵魂,绘画的形与色也可以直接诉诸情感。

节奏在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奏影响着形,间接影响着色。近期发觉,国内的绘画构图书籍存在一个弊端,编者均分节讲述每一板块(如图1)且节奏板块靠后,造成学生将每一板块信息分别理解的误区。实质上在一幅画中,形、色、节奏相互依存(如图2)缺一不可,每一幅名画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参考,节奏感是每一幅名画传世之作的精妙所在之一。

图1

图2

直接节奏感的作品明显含有音乐元素,画家模仿乐谱中音符排列置放画中色块;利用音乐场景创作;利用音乐的旋律灵感创作出一批经典作品。

《g小调叙事曲》作品第23号是肖邦名曲之一,起始是缓慢而沉重的和弦,使听者感受像是一位老者在缓慢回忆起一个沉重的故事。达.芬奇对《最后的晚餐》画内每一个物体都进行了一丝不苟的编排,将乐谱与画作并排放置,画中人物的起伏,桌上食物的摆放,与乐谱的排列起伏如此相似!画中叙事内容同乐曲一般令人沉重,却又如耶稣当时心境那般坦然,乐曲高潮部分如同耶稣平静道出“你们当中有一人出卖了我。”十二门徒便开始哗然波动,动静结合的叙事性,是此曲与此画最动人的地方之一。

音乐舞蹈不分家,《管弦乐的乐师》与《喧闹》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德加与修拉都将舞蹈表演同乐师配乐的场景在某一刻定格,使画面充满了舞蹈与音乐的节奏感,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二者给观者带来的画面感受却不尽相同,《管弦乐的乐师》的光感聚集于舞台上,大面积的黑色为整个画面带来一股神秘的气息。《喧闹》红色本就是热烈的代表,结合舞蹈演员与乐团指挥的动作,向观众表达的是一首欢快的舞曲。

爵士乐是各种音乐类型混合的产物,特点在于自由的使用各种变化的和弦,乐曲讲究即兴,节奏明快悠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图7),鲜活的将爵士乐的感觉表达于画布之上。明亮的黄色调巧妙加入了明快的纯红与纯蓝大小不一的色块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跳跃在黄色色带上。在这幅画上,蒙德里安将色调作乐章,色带作乐谱,跳跃的大小色块作音符,将无形的爵士乐变为了有形。

间接节奏感的作品隐晦的含有音乐元素,画家将音乐的节奏型悄然运用于画面色块与颜色变化之间。看似画家轻松简单的绘画方式,实质是如乐曲般周密的编排。一切物体都经过比较而得到了解,因为比较自身带有一种能立刻显示出较大、较小或是大小相等的事物的力量。疏与密、多与少、明与暗、轻与重、虚与实、远与近、动与静……是画家们在画布上表现节奏的另一种方法。

维亚尔这幅不知名的的习作,却将众多绘画节奏要点汇聚一堂。画面的上下部分构成疏与密、明与暗、轻与重、的节奏,前方的树干与后方的树林构成多与少虚与实、远与近、长与短的节奏。左下方的点为这幅画的点睛之笔。这些点与树林缝隙的点形成照应且构成太极般的明与暗交替,这些点构成的线与黄绿色块交汇的线形成平行,且在左下角汇成一个三角形,与画面众三角形构成照应,同样与画面中构成的众梯形相照应。

不少大师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创作于1903年的《青骑士》与创作于1913的《小小的喜悦》,相差10年,同为康定斯基创作,同为动与静绘画节奏的代表,却有着不同视觉感受。《青骑士》利用运动的人和马同静止的树与草地构成动静节奏对比,《小小的喜悦》,康定斯基利用曲线的流动性与纯色对比的明快跳跃性构成画面运动的感觉,和缓线条给人带来的感觉是相对平静的。

大师作画的精妙在于脑在眼前,眼在手前,他们作画前的预见性促使画面层次感丰富且精妙。他们将画面中的形与色彩节奏化处理,他们如同指挥家,调配着所有绘画元素,让每幅画都奏响成为一篇和谐美妙的乐章。

猜你喜欢
色块爵士乐乐谱
山之高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乐二人组
乐谱:放飞梦想
多元游牧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大色块拼接
三个色块
眼睛,请接招
浅谈爵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