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晓嘉
图 / 美丽石堰坪村夏季风光(全建国 摄)
6月8日大清早,天边刚露出一抹鱼肚白,湖南省西北部一个寂静的山村顿时热闹起来。
流水潺潺绕村而过,古老的风车像张开的翅膀迎风转动,不时有村民赶着自家的耕牛晃悠悠地从田埂上走过,水田里有不少村民趁着清凉正在扯秧苗,这里的一切显得如此赏心悦目且富有诗情画意,身临其境犹如置身世外桃源。
石堰坪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东南部,因为四面环山,形似盆地,恰如堰塘,山间还有大量石壁,得名石堰坪。这里古木参天,植被完好,环境优美,村落古建筑保存完好,土家民俗风情浓郁,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原始的土家部落之一。
“呀呀呀得儿喂,吊脚楼上盘歌起,文化保护硕果累,看山望水寻乡愁,美丽山村游人迷……”
“永定区创建好家庭实施好家教传承好家风”活动启动暨苏木绰千人“糊仓”文化节在石堰坪村激情开启……
一台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民俗大戏火热上演,《扬叉舞》《蓑衣舞》《草龙灯》《好家风现代小阳戏》等精彩节目,将苏木绰农耕文明、民风民俗、家教家风、土家非遗等民俗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田坎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开秧门喽!”水田一角,土家法师祭土神,摇铜铃,敬天地,开秧门。
水田里,88岁的老农全如阶边耙田边吆喝,泥水四溅;几十名村民挑着高系撮箕,穿梭在田坎水田间,把牛粪匀洒在水田里;田坎上,挑秧、抛秧、甩秧、打秧,忙成一片。
一时,鼓声阵阵。200多名插秧好手扑进水田,争先恐后插起秧来,生怕被“关猪笼”,秧越插越满。突然,一坨稀泥巴落在了一位村民的头上,顿时,糊泥巴“大战”打响。你一坨泥,他一捧水……瞬间,“糊仓”进入高潮,水田成了疯狂的“战场”。
“第一次体验到了农耕的乐趣,感受到了中国山村别样的民俗风情。下次带更多的朋友来这里体验‘糊仓’,我爱石堰坪。”全身糊满泥巴的德国女孩斯达夫尼从水田里跑上岸来。
该村现居住土家族696人,共有34个姓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全”姓,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
600多年前,在明朝初年的大移民中,石堰坪村的先祖从江西一路西行,进入湖南扎根于此。最初的石堰坪缺少耕地,勤劳的村民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最终生存下来。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土地所赋予的安定与富足,也在丰收与歉收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会得到土地的回馈。于是勤耕劳作成为石堰坪人与土地打交道的方式,也成为石堰坪先祖们留给后世最丰厚的财富。
“勤俭生富贵,懒惰出贫穷”这句来自土家人辛勤劳作的生存智慧,被全氏祖先们用文字的方式记录在《全氏族谱》中。族谱家训中,以劳作为要义的“重农桑”被列在前列,对重农桑的解释详细到山地和平地种植什么作物,并对勤恳劳作有着具体的要求描述。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辛勤耕作是石堰坪村人对生存的最基本的诉求,而他们对勤恳更深刻的理解便是勤奋读书。勤耕与勉读被视为全村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整个村庄及整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基础。”扎根本土30多年的王家坪镇文化站长李炎雄对该村“耕读传家”的好家风不胜点赞。
“凡未到劳动的年龄,都应该立志于青云之上,勤心于黄卷之中。”王家坪镇传统村落专干、全氏后人全建国向笔者解说《全氏族谱》中有关家训家规的记载。“自古民风皆勤俭,全氏先人在族谱中专门列出‘训子弟、孝父母、和兄弟、勤勉读、尚俭节’等家规,要求后世子孙做到体勤、勉读、孝顺、节俭、和睦,鼓励后人学有所长,增长见识,励志成才,报效国家。”
“承先祖遗训唯忠唯孝,教后代正路曰读曰耕”……石堰坪村随处可见的家风家训牌匾,随时可感受到的勤耕勉读、亲孝礼仪和社稷家国的观念,不仅存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核精神,而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
图 / 土家“草龙灯”舞蹈
虽然石堰坪没有出过文学巨匠、名垂千古之人,但是在勤耕勉读的祖训下历代都有从土家山寨走出的功成学子。抗战期间,贾家坪组的全宝玉、全美玉弃笔从戎考上黄埔军校,而后跟随贺龙参加革命报效祖国。
国家女子体操队队长商春松出生于该村贾家坪组,从小古灵精怪的她像个男孩子,爱跑、爱跳、爱爬山。她7岁正式学习体操,2006年因成绩出色被选拔进湖南省体操队,2010年进入国家队,2013年获得全运会自由操冠军。
一个山村的土家小阿妹凭着好学、勤勉、坚毅一步步走向成功。然而,商春松对自己节俭到几乎“吝啬”,舍不得给自己花钱,平时基本穿运动服,工资卡一直交给妈妈保管。
“她平时自己基本上不花什么钱,但对家人恰恰相反,每次出国比赛训练,她都会给家人买衣服、带礼物,并用自己攒下来的钱,为哥哥在长沙付了婚房的首付款。”商春松母亲黄友莲谈起女儿由衷地赞道。
村民全子亚的双胞胎女儿,一个清华博士,一个四川大学毕业。全宏尧之子全昱东留学加拿大从事医学研究。全少平之子全洪松大学毕业考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务员。从村里走出的处级以上干部有8人,大中专生有77人,其中博士2人,研究生5人。
“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堰坪古建筑群”等8项国家级和“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原生态古村落”“湖南省经典文化村”等6项省级荣誉纷至沓来。
今天的石堰坪村,85岁以上的老人达25位,大多都还能下地劳作。勤劳的村民不仅因长年的劳动收获健康,山村也因原生态和古朴美景吸引国内外游人而发家致富。由一村及一地,今年1至5月,王家坪镇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6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2900多万元。
“记得第一次走进石堰坪村,只听吊脚楼前书声琅琅,风雨桥上山歌齐飞。我既感慨于杂姓村民同居一吊脚楼的盛世和谐,更感慨于石堰坪先祖‘耕读传家’家风家训的渊源流传。‘勤俭生富贵,懒惰出贫穷。’正是无数像石堰坪村这样的中国传统村落经过世代相继的身体力行和忠实坚守,使得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发扬和创新。”永定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苏振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