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张静
2018年6月29日,陕西省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推进会举行,标志着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018年6月29日上午,历经60多年后,陕西省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在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一声令下中,全面开工建设。陕西省省长刘国中、陕西省委副书记贺荣、水利部总工程师刘伟平、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咸阳市委书记岳亮、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拴虎等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
东庄工程承载着陕西人60多年的期盼和水利人的情结和梦想。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目光从未离开过泾河,经过多年反复论证得出:在泾河峡谷段修建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解决渭河洪涝灾害的治本之策,是立足当地水源、缓解关中特别是渭北地区缺水的现实选择。
关中地区历史上号称天府之国,物华天宝,闻名于世的郑国渠演绎了“疲秦之计”成为“强秦之策”的传奇。关中地区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又是工程性和资源性缺水并存地区。除防洪形势严峻外,缺水也成为制约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示,关中地区水资源占全省的20%,目前现状缺水21亿立方米。尤其是渭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13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68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效果图
而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老龙潭,干流总长455.1公里,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其中陕西境内流域面积9210平方公里。据统计,泾河年均径流量17.32亿立方米,占渭河年径流量的20%,年均输沙量2.52亿吨,占渭河年输沙量69%。渭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泾河。
渭河是陕西人的母亲河,历史上是一条冲淤平衡的河流。黄河三门峡水库在1960年建成蓄水后,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渭河下游及南山支流形成地上悬河,渭河“小水大灾”频发,累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2003年8月的一场洪水,造成56万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9亿元,这次洪灾就是以泾河洪水为主造成的。渭河近代发生的4次特大洪水,其中3次是以泾河来水为主。
因此,推进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持系统柔性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工程建成后对促进关中渭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1、2号隧道已全线贯通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加快推进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水利部确定2018年开工建设的项目。
在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经历的几十年艰辛历程中,陕西历届领导一直高度重视。2018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湖长制启动暨泾河综合治理动员大会都强调启动东庄水库建设。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实现空间均衡、资源配置、生态文明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今年启动的泾河综合治理的控制性“龙头”工程。
刘国中省长在讲话时指出,建设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渭河防洪压力,优化关中地区水资源配置和电力供应,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建设生态工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泾河干流、支流流域植被保护,保障泾河生态流量。要建设惠民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切的防汛抗旱、城乡供水、农田水利及搬迁安置等问题。要建设发展工程,充分发挥项目供水、发电、防洪、减淤等综合效益。要建设百年工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严格执行设计和质量标准,确保把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行业标杆、精品工程。
据悉,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154.34亿元、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工程集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生态改善于一体,建成后将是陕西库容最大、大坝最高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细细梳理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走过的这60多年,先后开展了5次规划设计前期工作,都因各种原因搁置。自2010年重启相关工作后,工程建设步入快车道。
第一次,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百业待兴,开始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和建设。1950年9月,新中国成立不久,为解决关中渭河下游的防洪和灌溉用水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陕西省水利局及相关专家对泾河进行查勘,提出在泾河峡谷进口段建百亿立方米库容大型水库的规划设想。195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陕西省对泾河干流进行规划,选定泾河陕西段彬县大佛寺、礼泉县东庄二级开发方案,开发目标为“以防洪、灌溉为主”。1959年,大佛寺水库开工,1961年因国民经济调整等原因停建。
第二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黄河三门峡水库运行造成渭河下游严重淤积,洪水危及西安安全,开始规划东庄拦泥库。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导致渭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洪水频繁,危及西安安全,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1964年8月,在治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确保西安、确保下游的方针。黄河水利委员会随即提出在渭河最大支流泾河修建拦泥库缓解三门峡水库淤积的思路。同年10月,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带领全国水利专家对东庄坝址进行踏勘。196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技术人员对东庄水利枢纽进行勘察设计工作,提出在泾河下游礼泉县建设东庄拦泥库的规划,后因历史原因停止。
第三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陕西省大兴水利,再次开始东庄水利枢纽的勘察设计。1975年提出拱坝方案,后因勘测设计单位的隶属关系调整,前期工作停止。1978年,省政府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对东庄坝址进行了踏勘,并召开泾河东庄水库技术讨论会,专家认为:东庄灰岩坝址建坝条件好,可建薄拱坝;灰岩渗漏问题可通过防渗处理来解决。1979年,省水电设计院组织设计人员再次进行勘察设计,并于1982年提出东庄水利枢纽规划选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后因国家压缩基建项目而停止。
第四次,1990年至2000年,部省合作,全面开展东庄水利枢纽勘测设计工作。1990年时任水利部部长杨振怀看到陕西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余光夏“论泾河东庄工程建设”一文后,召集水利部水规总院、陕西省水利厅等主要负责人座谈,确定水利部安排经费、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院承担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任务。1991年3月,水规总院会同陕西省水利厅、黄委会,共同确定东庄水利枢纽的开发目标为“防洪、减淤、灌溉、城镇供水以及发电等综合利用”。1995年8月,完成了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选坝报告。1996年4月,鉴于东庄水利枢纽设计方案项目投资较大、难以筹措,又将开发目标调整为“以灌溉、供水为主”,以急需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并完成了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1999年7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咨询,评估提出“由于泾河含沙量太高,水库泥沙问题及对下游的影响比较复杂,匆忙上马,弊大于利”的意见,建议“先栽树、后修库”,东庄水利枢纽立项建设进程又一次停滞。
合拢后的泾河1号斜拉大桥
第五次,进入新世纪,全面开始渭河规划。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更加关注渭河洪灾与治理问题。2001年10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率全国政协与中国工程院组成考察团对渭河流域进行了全面考察,形成了关于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调研报告。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复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按照规划批复确定的“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开发目标,2006年12月,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完成。但由于未开展更深入的工作而停滞。
第六次,2010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全面重新启动东庄水利枢纽前期工作。2010年至201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多次要求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推进东庄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给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带来大好机遇。2011年8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考察东庄水利枢纽坝址时要求,坚定信心,统筹规划,一定要建成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并解决了前期经费和环境保障等问题。2012年9月,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出席陕西省水利工作汇报会时表示,水利部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早日立项建设。2013年2月24日,省委、省政府在东庄水利枢纽坝址举行动员大会,全面加快前期论证立项工作。2014年5月,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被列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4年11月24日,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经省政府2015年12月批准同意,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11月正式注册成立,主要负责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及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运营。2017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推进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5月,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环评报告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批。2018年6月,东庄水利枢纽准备工程全面开工。
至此,经过60多年的曲折历程,有“陕西三峡”之称的陕西最大水库——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8年后建成,可解决渭河水灾、缓解渭北缺水问题,西安、咸阳、渭南近150万人将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