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
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日渐火爆,瓷器、玉器、古玩杂项、名家字画都被投资者纷纷看好,随即炒高到普通大众望尘莫及的高度。各种藏品行情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在汹涌的艺术品投资大潮渐渐褪去时,白酒收藏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白酒这项中国特有的收藏门类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萌芽期,只因收藏意识的局限和资本关注不足等原因,一直没有成为主流收藏项目,但中国白酒近千年的历史积淀无法让人忽视,他在每个时代下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近年来,白酒资本市场暗流涌动,从存世稀少的大年份茅台屡屡被高价拍出到民间老酒交易市场的火热,无一不体现出收藏酒的价值。作为白酒文化的关注者和传承人,罗强和他的乾鼎老酒博物馆成了白酒收藏市场的标志,两代人的珍藏、几十年的酒文化积淀让他下定决心在老酒收藏和老酒文化传播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说起国内白酒市场被大众广泛认可,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那段时间说起,在这段时间以前,中国的酒文化有很大的空白期。乾鼎老酒博物馆馆长罗强认为,我国白酒的断档期从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段时间尤为明显。改革开放后,很多酒厂改制,一些老酒厂纷纷倒闭,市面上流通的地方酒和老品牌都消亡了,又出现了一次短时间的断档,这些酒厂从此再也没有恢复生产。之前,中国糖业烟酒公司对白酒市场进行了计划经济的统一配置,也在这段时间对白酒品牌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推广,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我国的八大名酒和十七大名酒等,这就是对我国白酒几千年历史的再延续。在这段时间中,罗强的父亲就开始了对白酒产业的关注,同时收藏这些国产名酒。罗强说:“我从几岁就开始接触白酒文化和白酒收藏,直到现在接管父辈收藏,依然不惜一切地去留住白酒的历史,所以家中两代人对白酒都是有着深厚感情的。”罗强谈起父亲来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的收藏,他的父亲并没有生产白酒,但一直都痴迷于白酒收藏,他说:“所有值得传承的东西都来自于全面的继承。收藏只有爱好是不够的,必须有传承。在我小的时候,酒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神奇的东西,家中一来客人,必须喝酒,喝酒就一定有好菜。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把酒摆上桌是很神圣的场景。他可以让大人们从生疏变得熟络,可以让聚会变得气氛热烈。”罗强的父亲精通中国历史,其中又独爱酒史,在罗强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讲起秦始皇对酒的喜爱,在历朝历代的君王中对酿酒的重视,国家的重大祭祀一定要有酒的出现,而且都用在重要环节。上到帝王,下到百姓,只要有喜事就一定要动酒。罗强发现,酒已经走入了每一个中国家庭,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东西。
在那个还没有商业炒作的年代,罗强父亲收藏老酒纯粹是一种爱好。当收藏到了一定规模时,便把这些珍贵藏酒交给了罗强,罗强接棒父亲的收藏继续系统地进行品类梳理。在父亲的藏品基础上完成了六大品类、1000多个品种、7000多个单品的收藏。同时他意识到,应该成立一个老酒博物馆才能真正实现家中两代人对白酒收藏的夙愿。罗强对他的想法很自信:中国各行各业都有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去传播自己行业的文化,唯独白酒行业没有这样一个博物馆。这在中国数千年的白酒文化史上还是一个空白,白酒文化是亟须挖掘传承的。罗强从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初期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专心从事白酒收藏,他也是从那时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白酒品类。罗强认为,市场看待白酒只是商品,但酿酒的人把酒看做是作品,如同陶瓷、玉器等收藏一样,最后都由作品变为了藏品。
罗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博物馆开在北京鼓楼后身,与北京联系如此紧密却看不到北京人的影子。记者问起了罗强的人生历程,罗强介绍道:“我是云南人,但我不是到北京创业的,小时候就跟随父亲在北京长大。”口音听不出半点京腔的罗强着实让记者有点意外。看着他满墙陈设的老物件,令记者不由地赞叹北京文化对他的浸染。罗强说:“我们两代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弥补中国白酒文化的断档期和空白期,把断档的白酒文化找回来传承下去。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和义务把白酒文化发扬光大。”这个理想看似远大,其实落实到实际上就是不断地收集老酒。罗强说:“对于博物馆里没有的品类能多收一瓶就多收一瓶。见到馆藏空白的品种一定想办法买回来,所以在这7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白酒博物馆的成长期。”
前几年罗强因为白酒收藏把全国各地都跑遍了,近几年由于物流和通信的进步,他外出的机会减少了很多。罗强耗费了很长时间,亲自为博物馆做了一份藏品目录,其中包含了品牌、出产地、酒厂名称、年份、香型、度数等信息,有的还标注了酒的来源,非常详细。他保守估计,现在馆藏中至少有3000个品种是其他藏家没有的。即使这样,罗强还是偶尔会接待找他鉴定的人。遇到他没有的藏品,他也会提出收购的意愿,但时常被藏家婉言谢绝。遇到特别心仪的藏品,罗强可能开出远远高于流通市场的价格。所有收藏者对于藏品都很爱惜,罗强从这些藏家手里收购白酒着实花费了一番工夫。每当他发现藏家手中出现了馆藏里面没有的品类,他都会想方设法地变为他的藏品。既然是稀缺品种,藏友们多数也都不想忍痛割爱,馆藏中有一半的藏品都让罗强费尽了口舌、花尽了心思。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曾花费几万元收购了一瓶稀有藏酒,这样的行为家人都表示不解,但高价藏酒行为还是屡屡发生。朋友们都会说罗强傻,因为所有人都會用大笔资金去买房炒股,而罗强却在买酒,坚持了几十年。罗强回忆起了没有创办博物馆时的日子,自己经营一些生意,生活比现在安逸,后来为了博物馆的藏品,他付出了很多经济代价。打理博物馆的事务也比以前忙多了,生意都搁置了下来。记者好奇地问起罗强在博物馆建立以前从事什么行业,罗强坦诚道:“早年对古玩瓷器有爱好,也有房地产投资,在北京古玩城有几家店面。家中很多古玩藏品也得益于祖辈传承,但在老酒收藏面前做出了很多让步,例如现在的镇馆之宝康熙御用酒,就是付出了100多万元外加3件官窑瓷器的代价才换来的。”
记者不禁感叹:在北京放下房产和古董投身酒类收藏,这绝对达到了痴迷的境界。罗强笑着说:“现在博物馆到了这样的规模,家里人都理解支持了。”
另外一个要面对的困难就是与收藏市场的对话,例如八大名酒和十七大名酒,几乎每个资深藏家手里都会有,还有专门收藏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的藏家,但面对已经消亡、被市场抛弃的品牌是很多藏家不看重的,所以存世量极少,更难收集,博物馆的收藏难点就在于此。令罗强最为骄傲的就是他收藏的康熙酒,300多年的酒龄在白酒收藏圈中算是极致的藏品。这款酒采用了当时少见的瓶装方式,酒瓶被设计成了马鞍形状,外观精美华贵,每次拿出鉴赏时都令他赞叹不已。他的极致收藏里还包括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的封坛老酒,每个地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藏品都是珍贵的镇馆之宝。这些酒的品牌大多已经消亡,酒厂也都不复存在。罗强认为一个时代的白酒酿造和包装设计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代表性的作品肩负的是一个时代对前辈有序传承的责任。这就是我们无法复制前人的作品而只能收藏的道理。罗强用道光二十五的品牌传承说明这个问题:“没有锦州道光二十五的出土就没有这个品牌的诞生。一种老酒的传承带来的是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传统文化从这里就体现出了对经济的推动,这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酒文化财富。在胡润发布的“全球十大最值钱奢侈品品牌榜”上,茅台位列第四,这印证了中国白酒的经济价值,也是国酒在世界上创造的历史。
罗强在做老酒博物馆之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动力来源于马未都先生创办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这对于罗强触动很大。他认为马未都先生的博物馆与他的白酒博物馆都走过了同样的路,在收藏市场日渐红火的时代,藏品是用心一件件积累起来的,于是他也决心走上私人博物馆之路。罗强感慨万千地说:“私人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花费了心血,别人看到的只是博物馆积累起的财富和声誉,其实背后付出的东西太多了,卖房子、卖车都投在了收藏白酒上。”他认为既然做了博物馆,藏品是不能割裂变现的,整体捐献是唯一的途径。
自从2011年以来,老酒博物馆就一直在挖掘存世老酒上下工夫,尤其是博物馆的空白品类。回忆起收藏的渠道拓展,罗强说:“以前我会去全国各地的收藏者手里鉴定老酒、交易老酒,现在我把这些经常往来的老酒藏家组织起来加了微信。”微信群的建立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全国各省的本地酒。对于老酒鉴定,罗强现在达到了信手拈来的境地,随便一瓶年份酒到他手里都能评估出酒的品质和保存状态,准确地给出估价。这样的自信来自于他多年来“阅酒无数”的经验。
罗强在传播白酒文化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过去几年里他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多家媒体的采访。北京电视台的《白酒战国》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这档节目全面地回顾了中国白酒市场几十年走过的路,其中很多珍贵实物藏品都由罗强提供并进行了详细讲解。
回首过去的7年时间,乾鼎老酒博物馆每年都在收藏量级上迈上一个新台阶。白酒品类的不断增加直接带来的就是观众数量的不断增长,全国的白酒爱好者都慕名而来,甚至有德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白酒爱好者特意前来拜访罗强,对他的藏品赞叹不已。他打出的口号就是:来鼓楼必来白酒博物馆!这句话不深奥但却很有影响力。当时罗强选址鼓楼后身的赵府街,就是想把白酒文化和皇家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罗强回忆起早期白酒收藏圈里的朋友。当时他自己有1000多个品种,认识的藏家多数都会有两三百个品种,所以他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白酒藏家与他进行交流,因此也收集来很多珍贵藏品。当他感觉自己的影响力到了一定程度,把老酒博物馆的牌子挂出去后才发现,还有那么多的品种没有搜集全。他说:“继续挖掘藏品是我最大的困难,因为每一件藏品都要花钱,所以我卖掉了很多个人资产,包括收藏的家具和瓷器,都换成了老酒。做这些全是为了维护老酒博物馆这个品牌。我们是全国第一家老酒博物馆,当时挂牌就轰动了全国,所有做酒的企业和收藏酒的人都在关注我,不能半途而废。现在置换和购买藏品的活动一直在持续,但这一两年伴随老酒收藏市场被炒高,值得收购的藏品越来越少了,相较2013~2015年的快速发展,脚步有所放缓。”罗强虽然在藏品收集的脚步上慢了下来,但是成就感越来越强,当年龄大的参观者在藏品面前回忆起和老酒的过往而感慨万千时,他的心理得到了巨大的安慰。现在博物馆中有3000多个品种的酒已经都不再生产了。通过博物馆的馆藏把这些丢失的酒文化保存下来是博物馆最大的存在意义。罗强说:“很多访客到了博物馆,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白酒的保存对于罗强是个不小的难题。7000多个品类的珍贵藏品,哪个都马虎不得。如何才能让这些藏品一直保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完好状态呢?罗强说:“其实酒的保存没有市场上传的那么“玄”,只要是在湿度正常、阴凉通风的地方就可以保存得很好。但要注意瓶口的密封性,不要尝试去转动瓶口,只要有一点空隙,随着时间推移,酒就会蒸发掉。白酒在罐装的时候都会考虑到酒的稳定性,所以在灌装质量没问题的情况下基本可以达到永久储存。如果怀疑瓶口密封有质量问题,可以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实。还有储存酒的地方要固定,不要经常移动,最好不要晃动,另外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不能用强光一直照射瓶体。
罗强对于酒的陈列问题也颇费心血,因为涉及展柜的光照和布展、撤展的搬动,每个过程都让他提心吊膽,不仅全程监工,还要亲自动手挪动他认为最珍贵的藏品。另外策展对他来说也是不小的工程,因为只有他最了解酒文化,每个主题都要找与之匹配的藏品,讲好历史、说清主题是他最花心思的。罗强的主题展览持续时间通常是两三个月,例如建国老酒展、50年代老酒展、地方特色老酒展等,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参观。这些展览得到了白酒收藏圈里各位藏家的绝口称赞。有些藏家直接带着自己的藏品来与罗强进行置换或者开价买走,罗强多数都谢绝掉了,因为他要保证藏品的完整性,因此现在他的朋友圈都是真正的白酒藏家。
在博物馆7年的运营期间里,广州、深圳、苏州的地方酒类文化机构都邀请过他去当地开办分馆,都被罗强拒绝了。他表示,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民间藏品挖掘上,其他都是次要的。讲课和鉴定、出书、影视活动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一下。
国内白酒市场收藏迎来第一波高潮是在2008~2009年的两年间,那时候整个白酒市场的环境非常好,收藏热也带动了大批老酒消费。对于现在的收藏市场,罗强自豪地说:“这些年白酒被资本市场关注的比较多,连当年新酒的价格都在逐年上涨,每年平均有3%的递增,这样的增速是必然的。例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各大烟酒专卖都开展了老酒收购业务,这就证明了老酒消费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大家都清楚,老酒喝一瓶少一瓶。”中国白酒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乾鼎是唯一一家系统地收藏各品类中国白酒的机构,所谓系统,就是不仅局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产名酒,他的博物馆也包含了上百年的“古董酒”。
罗强对于酒类收藏市场的价格走势非常乐观,他认为老酒市场是高于普通消费市场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能够达到奢侈品消费级别的除了高档酒就是收藏酒,酒类消费几乎伴随了整个社会的进步。罗强的收藏理念很简单:只要是好的东西肯定值得留存,同时兼顾市场价值。罗强不仅收藏酒,还把收藏酒的种种感悟融合到了酿酒过程中,他自己开发的乾鼎系列收藏酒吸纳了各大白酒种类的优点。他说:“一款酒不仅包含了酿造过程,还要有文化底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酿酒就是地方特征的体现。所以每个地方的白酒口感都有所不同,每个省市都有自己标志性的白酒产品。罗强承认使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茅台,茅台的特别在于发酵工艺,加上原料采用红缨子小粒高粱。如果说到区域,云贵川地区的白酒是最好的,粮食和水决定了酒的品质。除此之外,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杜康酒都是白酒的典型代表,一款酒的特殊口感与原料和配方有着很大关系。”罗强最为关注的就是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因为他所酿造的乾鼎系列收藏酒就是参照了茅台酒的工艺,他认为酱香型白酒最能代表中国酒文化。
罗强对于未来白酒市场的另外一个信心来源于国家对于环境的治理。他的酒厂所在地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做得很好,他相信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和干预,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水和口味更香醇的粮食酿出口感更好的酒来。作为酒类文化的传播者,他特别期待有品质更高的酒出现在博物馆里。罗强对于北京老酒收藏圈子非常看好,与他打交道的收藏家在北京达到上千人,全国有几十万人之多,收藏人数的暴增说明了白酒收藏市场的火爆。罗强说:“各大门类收藏市场这几年都遇到了瓶颈,处在低谷期,但这几年老酒的行情却在稳步上涨。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到了这个以前不被人关注的收藏市场。这些年很多媒体找到我,都推了,我觉得做好白酒收藏就不能靠炒作自己,这样只能让自己的宝贵时间都用在贪图虚名上。”
罗强2011年开始做自己的白酒,又在北京成立了白酒收藏协会。据他介绍,中国的白酒拍卖业务是歌德拍卖行开创的,从15年前开始,歌德就开始了白酒拍卖。罗强说:“博物馆和拍卖当然有很大区别,现在博物馆藏酒近万瓶,关注的是全国的存世老酒,而不是单纯盯住哪个品类的酒被炒高。有些酒厂倒閉了,但是藏酒依然存世。这些品牌有的还有巨大的市场价值,所以我们还是要去珍惜和保护。
罗强对于酿酒颇有心得,他在贵州有自己的酒窖,早在2011年根据自己的收藏经验亲自动手酿制了一批酱香白酒,为了丰富乾鼎博物馆的经营和体验业务,树立社会形象,他们在博物馆开馆后的几年里特意拿出封坛老酒,同时把康熙年间出土的老酒酒瓶原样在景德镇找瓷器大师复制了出来,罗强还特意为这款酒的外观申请了专利。这样的纪念品有收藏价值也有历史意义,这个主意不是他自己想到的,而是圈中收藏家给他出的主意。现在以博物馆命名的收藏酒出产数量有限,每年仅有300瓶供圈里藏家收藏用。罗强说,他每年为酒圈藏家定制的博物馆纪念酒在灌装前基本就被订购完,现在藏家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9年。这样有故事的酒为收藏酒市场的未来开辟了新路径。
在紧随时代的年轻人酒文化传播上,他设想着能够组织一个“80后”主题品酒会,一方面能勾起他们对于父辈的回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年轻人对中国传统酒文化的认识。活动会慢慢扩展到“90后”,让社交人群把白酒文化当作一种健康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