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梦琦
展览链接:
莱安德罗·埃利希个展“虚·构”
主 办:昊美术馆
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
展览时间:2018年6月1日—10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祖冲之路2277弄1号
阿根廷“错觉”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的大型个展“虚·构”于2018年6月1日至10月15日在上海昊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展出莱安德罗·埃利希30多件代表作品,涵盖了大型互动装置、影像装置、摄影等创作形式,其中大型的“错觉”互动装置作品有13件。这些“错觉”装置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改造,利用人眼制造的错觉和幻象来动摇人们日常生活经验里的常识,从而创造出令人遐想的视觉迷宫。
建筑师出身的莱安德罗·埃利希擅长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使用镜面、投影、建筑结构来“虚构重现”出现实的“表象”,从而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思考身体与空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空间的关系。他总是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使作品与当时当地的建筑物、生活空间发生关系,例如使用住宅楼中的电梯或者楼梯、房门的猫眼、商店的试衣间、露天的水池来呈现作品。
作品《教室》延续了他的“镜面”系列《精神分析师的诊疗室》《总裁的房间》等作品,场景是在一个破败、布满灰尘的教室里,日光灯亮得刺眼,书本散落在教室的地面,桌椅凌乱地摆在一边。教室的另一边被透明玻璃隔开,摆放着方块座椅,只要坐在方块上,自己的影子就会出现在教室座椅上。置身其中,观者看不见自己的下半身,像是真的自己还在教室中,又只是虚影。艺术家用一场错觉诉说着青春已散场,物是人非,诠释着对人事的无奈和对青春生命的留恋。人、物还在,只是再也不会像在校园时光那样聚在一起。一切如斯,不管是一件物品还是一段关系,久被搁置不去修理保养,也只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破败,留下的只有回不去的曾经,一切都只是虚幻泡影。观者坐在方块上,不光是观赏者,更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如在有我之境中,每个观者沉浸其中,因为生活背景和经历的不同,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莱安德罗·埃利希 试衣间(2008) 木头/金色框架/镜子/凳子/窗帘/灯 尺寸可变 Mori Art Museum, Tokyo, Japan, 2017 摄影:Hasegawa Kenta 图片授权:Mori Art Museum
莱安德罗·埃利希 楼梯(2005)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SongEun Art Space,Seoul, Corea, 2012 摄影: SongEun Art Space for Leandro Erlich Studio 图片授权:SongEun Art Space
《邻居》表现了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下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显示出当今社会下人内心的孤独。这件作品在表现亲密感的同时,也表现着一种疏远感。作品中一道上锁的门,门上有猫眼,旁边挂着一部电话。对面也是同样的装置,你和对面的人都只能透过猫眼来看外面的人,当你凑近猫眼,会有一种焦虑感,但你看到的只是楼道的长廊。同样地,在你对面的人也经历着同样的事情。当你在看猫眼的时候,是想确定门外的人是谁,那一瞬间的紧张焦虑也反映了你内心对于未知的恐惧。这不免让人想到,在我们小时候,仿佛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恐惧,那个时候的门是敞开的,即使关着门,你无须确认便可通过敲门声和呼喊声确定来访者是谁。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好像没有那么忙,好像邻居间是熟悉的,经常会出现串门的现象,然而对比现在,一扇门,不仅隔开了两个家,也在人与人之间设下了一道屏障,即使是住在一层楼的对门,都互相不认识,即使在电梯里遇见,或许会有尴尬又不失礼貌的一笑,但也是带有一种陌生感。置身作品中,不仅是在欣赏作品,也是在反思自己。
观看莱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并没有让人觉得艺术的遥不可及,他注意观察生活,以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观看着这个社会。他的作品让观者进入画面,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感受着作者的感受,也形成着自己的感受,他的作品除了艺术性,更有一种社会性,刺痛人的心,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