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亚芝 庾雪梅
1背景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做好家畜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牛羊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具体实际,从2017年1月至10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对全县4个规模牛场,11个规模羊场、40个牛散养村委、26个羊散养村委进行布病养殖情况和病原学监测,现将调查情况及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2调查内容和方法
2.1牛羊养殖现况调查
对本县所有牛羊养殖场(户)进行一次认真梳理、登记造册,并填报牛羊养殖场基本信息登记表。
2.2抽样检测
2.2.1抽样原则。在完成养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具体实际,遵循流行病学调查抽样原则确定随机采样检测的场群数再确定个体采样数。其中:所有奶牛和奶山羊养殖场(户)都需要全群检测。商品肉羊、肉牛养殖场(户)按照预期流行率5%、置信水平95%,再根据各养殖场(户)实际存栏数,按照预期流行率2%、置信水平95%计算具体各个养殖场需要抽样的数量。
2.2.2检测方法。采集牛羊血清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进行初筛,用试管凝集试验(GB/T18646)对初筛阳性样品进行复核。初筛由县疫控中心自行完成,初筛阳性样品需送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2.2.3病例定义。布病阳性动物定义为初筛和复核结果均为阳性的动物;阳性群定义为群内至少有1只布病阳性动物的养殖场(户);阴性群定义为群内未检测到布病阳性动物的养殖场(户)。
2.3养殖场布病防控知识知晓度调查
对养殖场(小区、户)开展抽样检测的同时,选择不少于10个养殖场(小区、户)(注:不足10个场的全部调查)进行布病防控情况调查,填写《牛、羊养殖场布病防控问卷调查表》。
3基线调查情况
3.1全县牛羊养殖情况表
3.2、基线调查群体抽样数量
牛:按照预期流行率5%、置信水平95%、可接受误差5%计算需抽样群体为:
3.3检测结果统计表
3.4结果分析
通过对全县采集的1596份血清样品,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无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病例。
4讨论
4.1通过检测未发现我县牛、羊感染布病病例。但隨着居民饮食结构改变,食用牛、羊肉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的牛羊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每年都要从外省区调入牛羊肉。加上我县牛羊养殖还未实现规模化养殖,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为布病的传播创造了客观环境,势必会增大畜间布病传播的风险。
4.2通过对养殖场布病防控知识知晓度调查,发现广大养殖户对布病防控知识知之甚少,防范意识也不强,不重视家畜疫病常规预防消毒,更忽视个人安全防护,给布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5建议
5.1严格引种,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不从疫区引进牛羊及其产品和饲料,确实需要引种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经隔离观察,健康畜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引入本场饲养。
5.2做好养殖环境的消毒,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布鲁氏杆菌对热非常敏感,70℃加热10分钟即可死亡,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不饮用未经消毒灭菌的乳制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牛羊肉。
5.3养殖户如在家给自养的牛羊接产,必须要做个人安全防护,接产中要戴好手套和口罩,接产后手和器具要经过消毒处理,对流产的胎儿、胎衣、病牛羊尸体要焚烧或深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