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新人教版教材中的“数学活动”板块,是在学生所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紧密联系自身生活,综合运用知识,对数学思想有一个新的认识。新课程的改革主要改变以往只培养学生数学应试能力的教学模式,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模式引入了“数学活动”板块,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因此,文章就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活动”板块的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数学;“数学活动”板块;引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在每章结束后统一设有数学活动栏目,本栏目的设计目的是要求学生学完一章的数学知识后,会运用其中的一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学过程更能体现活动课的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和使用。
一、 “数学活动”的内涵
“数学活动”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实践的一种学习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发现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和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服务于生活。活动形式要求有考察、设计、实验、猜测、验证、反思、体验等,学生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形成感性认识,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
二、 开展“数学活动”的意义
1. 开展“数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到数学知识
“数学活动”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核心,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活动开展的过程灵活且富有弹性,学生可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来完成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设计小组讨论、优差互补、分组操作等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凝聚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应处于随时可互换的变化状态,创造一个轻松、平等、相互求知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2. 开展“数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活动”具有开放性,活动的内容不受教材和教学进度的影响,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比如数学竞赛、数学题设计、学习方法的经验汇总、数学社会实践等。每一种形式的内容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标,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根本,以保留学生自己独立的空间为依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需要,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集思广益,与他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在这样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散自己的思维。
3. 开展“数学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发展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数学活动”提供的是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寻求答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精神。在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更浓的兴趣,进一步体现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学生也可以充分地发展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可开展这样一个活动:请学生采集班里同学们的身高情況。对自己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的结果汇总成一份小报告。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独自发现问题,整理数据,并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或者男女比例等方面找到不同的角度去寻求问题答案。这能充分展现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及创造性。
三、 数学活动板块内容有效应用的具体策略
1. 主动邀请“数学活动”版块教学的专家、教授等相关人士举办讲座
有关“数学活动”版块教学方面的专家、教授等参加过的活动多,经验足,积极主动邀请他们来校讲座,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学习。在教学方面,教师也方便跟专家沟通交流,对于面临的问题积极请教。
2. 多与其他校区进行合作,共享资源
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单凭一个校区的师资,很难让“数学活动”版块的内容融入课堂中。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学校的教师加强与他校的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弥补,实现“共赢”。
3. 教师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处于萌芽状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数学活动”正是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实际练习与操作,同时如果练习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本章、本节课,那么“数学活动”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即此时依然需要教师引导,让学生贯穿所学内容,提升综合思考能力。
4. 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力都是为了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在开展“数学活动”板块内容的教学时,所搜集的资料、所实践的内容都应密切联系实际,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有用的,是不被否认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数学活动”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改革。它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协作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这一切都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要让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
四、 结语
“数学活动”板块内容的应用不只是对教师的考验,更是学生面临的一种挑战,此板块的内容应用得好,就会对学生起到无限大的激励作用;反之,则会起到反面效果。所以,“数学活动”具体的应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在整个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贺慧玲.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7(5):99-100.
[2]顾广林.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2):64-66.
作者简介:余兴,重庆市,重庆市渝北黄炎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