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大爆炸
关键词:跑步网红
关键词出处:从足球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姆巴佩联想到国内跑圈如今越来越火爆的网红现象。
今年世界杯期间,当我看到大红大紫的姆巴佩突然想到一个神奇的问题,国内跑步圈里这些颜值高、身材好、跑得快还有一技之长的跑步达人们,怎么就没出来一个像papi酱那样网红中的执牛耳者呢?
说到跑步圈网红,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跑步圈的网红也并不是近两年才有,前有像黑猫、毛豆等人,但由于早期跑步圈的规模较小,使得中国跑步圈也没能形成有规模的网红经济。
2016~2018年,随着马拉松规模的扩大,新媒介的发展,自此国内进入了一个全民皆可网红的时代。对于马拉松跑圈的网红来说,受众其实并不是以无脑小白为主,而是一些素质较高,收入也比较高的人群。对于网红来说,还有比这里更好的土壤吗,网红们该如何生存?
专业体制下的运动员为何不出网红?
我们所说的专业体制仅仅指的是马拉松的圈子内,体制原因决定了教练、领队、体育局都是运动员的管理者,他们的目标是让运动员心无旁骛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不希望他们涉足任何与比赛无关的社会活动。而且绝大多数明星运动员目前也都还没有生成个人IP,不然,像著名马拉松运动员董国建仅靠颜值,就有可能成为马拉松圈头号网红了。
其次是运动员的归属,现阶段体制内所有的马拉松运动员都是国家培养的,没有经过主管单位批准,不能随便外出参加比赛,所以也就少了为业余比赛站台、露面的机会。
非专业体制下训练的跑步达人
需要注意的是,非专业体制是指现阶段不在专业队训练,但曾经在专业队训练或者以后将回到专业队训练的人,诸如跑圈内大家都很熟知的闫龙飞、周其祥、李子成等人。
常规来说这些人是最可能成为网红的人,他们有时间参赛,也有能力拿第一。比如李子成被称为“业余一哥”,曾经也是专业运动员,他们虽然在跑圈内有一定知名度,但是还远未达到网红KOL级别。研究他们的生活圈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跑步达人们究竟为什么不够红。
网络社交互动,综合对比远远不够
我们翻看李子成的新浪微博,关注人数虽然有9000人,但评论和互动次数明显偏少,推送内容也仅有广告、鸡汤等,并且6月份只更新了3条信息,实际关注价值并不高。反观英国长跑名将莫法拉在instergram上与粉丝互动极为频繁,推送内容能达到一周3~4条,并且含有众多训练内容,给跑友带来的实际帮助较大。
运动员与品牌商的互动
我们都知道运动员靠品牌商赞助赚钱,品牌商靠运动员耕耘知名度,这是相互依靠的关系。运动营销是个长期行为,运动员的成长,运动品牌的成长,市场份额的成长,通常是三位一体的。
我们需要关注品牌商对运动员的培养,品牌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常以长期培养为主。一方面,投入较少。另一方面可以同运动员培养长期感情,提高其为品牌代言的忠诚度。而且,可以将运动员的成长同品牌紧紧结合起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认同。近年最成功的赞助案例就是大家熟知的Under Armour和库里的合作。
而国内的大部分跑步达人频繁更换品牌赞助商,有时可能为了小部分利益,而损失更多的机会。同样以李子成为例,从最早的豌豆客、特步,到如今的361°,也是频繁更换品牌商,这与品牌商并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默契。
其他原因
如今赛事越来越多,周期又短,业余赛事本身的含金量亦有高低,大量赛事虽然带来大量带有“冠军”头衔的人,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夜成名,而且成名后也无法保障后期的持续曝光。
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缺少专业的经纪团队。运动员不可能天生就知道如何包装自己,放眼国外的商业环境,不管是前文提到的莫法拉还是基普乔格,都有专业的团队为其进行包装。没有制造足够的商业环境,也是非专业体制下跑步达人们难以红或者难以持续红的一大因素。
跑步圈里的“乌贼现象”
所谓“乌贼现象”是指,跑步成绩一般,没专业背景,但知名度很高的网红,以跑友乌贼为蓝本可以看到基本的形成原因为:
1.颜值较高。
2.长期与品牌商合作,两者逐渐形成很强的互动性与关联性,如:与咪咕善跑。
3.故事性,乌贼的人物是有故事性的,比如“小胖子”成功转型为男神,自带励志属性。
4.专业性,见过乌贼本人的人都知道,乌贼在“网红”的道路上十分专业,社交媒体的互动、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摄影师等等。
“乌贼现象”能不能持续下去?是流星还是恒星?目前,乌贼在跑圈内已经有了知名度,但他也表示:他同时接触了网红圈和严肃的跑者圈,现在就像站在岔路口上一样。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他是最大的问题。他的跑步成绩与大神相比并不快,为了使自己更加有吸引力,他十分努力地在训练营训练,练习核心的同时并纠正跑姿。不过工作性质决定了日常的状态,乌贼的工作属性决定了他并不能拿出太多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如何平衡业余时间和工作的关系,如何处理家庭关系,这都将是他更进一步最大的思考。
跑步圈网红如何一红到底?
我认为网红绝对不是哗众取宠,也并非单纯的吸引眼球,因为这样的网红往往昙花一现。网红一定是在传递一种让人印象深刻或者有价值的信息,不仅吸引眼球更是吸引人心。跑圈的网红能红到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和其他领域明星类似,有些红得發紫,人人皆知,有的可能只是某一范围、某一领域的网红。所以如果不能红到人尽皆知,那么先能成为某一领域内的网红也是很有价值的,然后再辐射到全国范围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成功的网红可能也会面临转型的问题—选择业余网红或者成为专职网红,选择做自媒体、训练营、签约品牌都是现在可以选择的出路。如何维持生计,是网红们该思考的问题。
ID:沈乌贼,在新浪微博上有着近22万的关注者,文中提及的“乌贼现象”,就是以他为原型,引做论据来进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