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兴永 张生柱 韩永肖 韩晓玉
前言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的持续推进,在农村进行着一次空前绝后的脱贫攻坚战,通过各种探索,切实转换扶贫思维,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产业帮扶、创业帮扶,面对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把握时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受众范围广、无时空限制、销售渠道广以及成本低等突出特点,通过教育培训、市场对接、资源投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形式,着力打造创业创新新格局,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一些贫困山区的产销问题,助力扶贫攻坚工作。
1电商扶贫的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取得效益,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国务院扶贫办于2014年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扶贫的政策体系,作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为有效贯彻省、市、区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推进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本镇实际,西营镇已建立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一个,贫困村村级电商服务点7个,大力发展以本地皇冠梨、红提葡萄、排酸牛肉等农副特产品网上交易为切入点的电子商务,引导农户积极转变经营模式,加快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积极支持返乡大学生、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开办网店,推进电子商务向各个产业领域拓展,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西营镇电子商务服务站依托武威市兴年果业产销合作社建立,线下网店面积60平方米,设有业务运营、产品存放地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一体机、产品陈列柜、农产品二维码生成器等设备,网络已开通,注册的网上淘宝店铺名为古韵凉州西营镇,现E,JE常运营,上架产品有5款,分别为皇冠梨、红提葡萄、纸皮核桃、红枣、红枸杞,电商服务站网店的主打产品为兴年果业产销合作社种植的皇冠梨。贫困村村级电商服务点7个,已全部注册网上淘宝店铺,线下店铺均设在村委会办公室,面积在18-30平方米之间,并统一进行店铺装修,配备办公桌、电脑、针式打印机、货架、长条椅、大屏幕显示器等设备,制作悬挂门牌、制度牌,建立了产品整合、销售信息、技术指导、代运营等服务台账,基本满足了业务运营、产品存放的需要。村级电商店铺服务点全部由大学生村官担任网店建设维护指导员,并多次参加省市区上举办的电商技能培训班,能够独立发布产品、修改价格运费、上下架宝贝、打单发货等基本网店运营操作。
2主要做法及成效
2.1加强领导,营造氛围。成立了西营镇精准扶贫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其他包村领导、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镇业务(包村)干部为成员。同时,借助QQ、微信、远程教育等媒体和宣传资料,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初步形成了全镇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舆论引导氛围。
2.2连接平台,组织实施。电子商务属于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受众群和使用群大多为年龄较轻的人群,所以镇政府非常重视对年轻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培养。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动性和创业积极性,2016~2017年多次组织动员了三十余名年轻干部和意愿群众,参加省、市、区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培训班,极大地拓宽了干部和群众视野,提高了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围绕“智慧乡村”建设,对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进行了扩充完善和提升改造,进一步对全镇现有农产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镇、村电商平台,全力推广和拓宽销售渠道。
2.3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做好电商扶贫工作,通过示范作用引导贫困户、殘疾人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在各贫困村村委会办公场所建设了电子商务服务网店,配备电脑、打印机、显示器、产品展示柜等基本的办公运行设备,方便农民网上代销代购。2106~2017年两年镇村电商服务网店共发生交易额22.8万元,其中,买入额5.2万元,卖出额17.6万元。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软件、硬件”设施都比较落后。全镇懂网、用网的贫困户所占比例较低,由于网络成本较高,现阶段大多数农户还买不起电脑,是村民上网的主要硬件阻碍。在贫困户家庭中,多数有文化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会运用网上购物平台,但一般都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在村上的大多数是小孩和老人,这部分人因文化水平低,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热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存在网络覆盖面不全、信号差、网速低等问题,而且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农村缺乏农产品大型仓储、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存在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3.2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较为落后。相比而言,部分农村贫困乡镇在接收信息方面相对闭塞,加之受到传统生活和消费习惯的影响,使得农民群众自身不愿接受或不具备最新和高品质的消费观念。
3.3农村电子商务网店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2015年武威市凉州区85个贫困村电子商务网店几乎普及,但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4农产品销售时间和渠道有限。首先,农产品特性问题。农产品季节性强,保鲜期短,易变质,不耐储藏和运输,销售时间和渠道有限;其次,农产品质量问题。无论网络销售还是实体店的销售,产品质量一直是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农特产品,更要强调其绿色无公害、有机无污染等特色。
3.5电商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营销水平不高。目前全镇各贫困村电商服务点的运营人员是大学生村官,村上具备一定创新精神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青年人一般都会选择外出务工,不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没有真正专注于电商创业的人才,致使电商扶贫工作成效不显著。而且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人员只会简单的发布产品、打单发货等一些简单操作,通过旺旺、淘宝客等工具开展产品营销等技术性操作比较欠缺。
4农村电商扶贫工作的对策思考
4.1加快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城郊、乡镇、村组、农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提高足够的宽带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电商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打通收集、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实现从“产地一消费者”的直达;并且在线上打造微官网、微信、微商城、地方门户商家APP,形成“指尖一动,绿色生态产品送上门的”的购物模式。
4.2建设高质量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不能只停留在网上进行零星销售,要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淘宝、天猫、当当、京东等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
4.3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培养专业人才。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目标,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制定电商培训计划,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结合其它通讯手段,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调动起年轻有志的农村青年的创业热情,对他们进行网店农产品交易的专业培训,从而拓宽渠道,形成相互学习和竞争的创业环境,以便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4.4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网络品牌。结合贫困乡镇、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规划,政府和农户共同努力,大力发展皇冠梨、软儿梨、薄皮核桃、红提葡萄、排酸牛肉等特色产业,确立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产品和休闲农业上网营销。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村電子商务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努力打造更加符合网上销售的“绿色、有机、无公害”本地农特产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价值和知名度,使特色产品形成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独立化包装,培育自己的特色品牌。
4.5创新销售模式和渠道。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产品包装、业务规范等标准,推进扶贫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产地认证、质量追溯、田头集货、产地预冷、冷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和典型经验的交流,利用购物券等多渠道,打破产品季节性的销售局限,注重建设产品“产一供一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4.6壮大网店规模。采取资源投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帮助有能力的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帮扶单位(企业)、驻村帮扶工作队等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利用这些部门和单位开展针对电子商务网店和“一对一”对接帮扶,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鼓励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农村致富能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在镇村电商服务网点代销代购农特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以扩大农村电子商务网店规模。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电商平台的有效启动和快速发展,可以进一步拓宽乡镇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范围,有效拉动当地产业发展,显著推进农民增收创业,但也存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薄弱,“软硬件”水平较低,电商专业人才匮乏、品牌培育不快,销售模式及渠道不畅等各方面的问题和短板。今后应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培养专业人才、培育特色品牌、创新销售模式和渠道等途径,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升电商服务贫困户能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