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虎 念贵
摘要:“静坐”与“久坐”,两者同样是“坐”却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相反的影响与危害,基于此,辨析久坐、静坐两者概念、列举久坐行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阐述应对久坐的措施,最后阐明静坐之法能够缓解久坐之危害缘由,以进一步探究两种坐姿对人身体的作用并进行利弊权衡,最后探究发挥其最大程度正相关作用需要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久坐;静坐;久坐行为
湖南大学《海外名师课程》现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运动流行病学实验室主任高赞博士主讲,以运动流行病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课程,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所需,对每天的课堂内容做出一系列精心筹备,如通往体力活动流行病学之路、体力活动流行病学入门、体力活动流行病学研究等课程,其中课堂讲述主题最多的便是不健康的、对身体健康有危害的异化生活行为习惯,尤其是对白领这类长期久坐的人群所引发的危害,导致慢性病的多发,以及对此所展开的调查研究和所采取的有效举措等。
一、 久坐与静坐概念阐释
(一) 久坐
久坐行为这一术语来自拉丁语sedere,在国内有“静坐”“久坐生活方式”“久坐不动”“久坐少动”“久坐疲劳”概念等不同译法,学界对于久坐的概念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见仁见智。久坐行为是指能量消耗水平范围在1.0~1.5METs的低能量消耗活动。久坐行为具体包括坐和躺在内的发生在工作、休闲、家庭、乘坐交通工具的特定领域,以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手机、做作业、阅读等特定方式消耗能量较低的行为。
(二) 静坐
静坐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中国的儒家、道家、佛家都对静坐推崇备至,古圣先贤们对静坐可谓是倾注了无尽的探究与关注,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和证实着静坐的种种神秘力量与对人身心健康的裨益。在《汉语大词典》中,静坐有如下定义:“排除思虑,闭幕安坐,是气功疗法采用的一种方式”。静坐绝对不是单纯安静地坐着那么简单,要将自己的身心保持安静,静身是前提,静心是关键,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真正要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身心专一”,达到一种身心寂静的状态,真气发生,脉络通畅,以致修身养性之功效。
二、 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一) 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危害
在世界范围内诸多学者曾做过许多久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表明:“坐得越长,寿命越短”;《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坐着不动的人,肥胖、心脏病发作或死亡的风险更高”;德国医学专家指出:“久坐不动的人更易患癌症”;此外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地的研究结论同样表明久坐行为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不动而死亡,预计到2020年,70%的疾病都将由坐得太久而引起,久坐不动因此被列入十大致病杀手之一”。
(二) 久坐的应对措施
久坐的危害远超人们的想象,针对久坐危害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高赞博士在课堂中也有所涉及,简言之就是运动干预。运动干预除了跑步、跳绳、游泳、骑单车、打球等常规性的训练之外,高赞博士还介绍了正在国外普及的带有娱乐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新兴运动形式:
1. 体感游戏机:训练者手持游戏手柄根据视频中的示范做同样的动作,手柄上下左右前后的轨迹会被感受器捕捉到,从而可以按照动作的規范程度来评价每次完成成绩的档次,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提高训练者的兴趣。
2. 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活动中的推广:训练者带上虚拟眼睛坐在脚踏车上或置身于某种运动场景中,犹如身临其境,使训练者在训练时精力更为集中、精神更为充沛,从而起到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提高运动质量和效果。
三、 以静坐方式之效用将久坐的危害补回来
为什么静坐的方式可以将久坐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补回来,其一,经过对脑电波的研究发现静坐是一种有效的修炼,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放松身心使能量消耗减少。日本学者笠松明和肥田富雄长期对坐禅者进行跟踪调查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坐禅者长期保持清醒、放松的α脑波,对健康与智力都会有促进作用。还有其他研究者,他们从神经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视角切入,得出超觉静坐可以平息神经系统,促进代谢,安定身心。其二是“静心”,繁忙的工作之余,一定要给自己留出20至30分钟的“闭目养神”时间,这不只是在休息,更是在“养精蓄锐”,一定要学会“见缝插针地为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自始至终保持“劳逸结合”的良性循环状态,使自己精力充沛,以便保持高质量的健康,高效率的工作,高品质的生活。
四、 结束语
静坐之法有除杂念、澄明心体、思绎道理、养卫精神等效用,但是静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起的作用也异同,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因人而异,静坐功夫只是一种缓解久坐危害的行为生活方式,呼吁人们减少久坐并尽可能地避免久坐。
参考文献:
[1]杨双燕,周强.久坐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展望[J].中国运动医学志,2016(5):500-505.
[2]龚欣瑜.宋明理学静坐修习及其现代教育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11.
[3]张伟霞,徐霞.久坐行为研究述评——基于锻炼心理学的视角[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作者简介:张兴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十一小学;念贵,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