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怡
(呼和浩特博物馆 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
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所藏“辽代侍卫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赤峰市元宝山区塔子山2号辽墓唯一成功揭取的一幅壁画,画面描绘一位身着红色袍服,手持骨朵,留有契丹人传统发型的高大威猛的男性侍卫。1982年,在元宝山发现的元代壁画墓,为小型砖砌单室墓,穹窿顶,内室与现代牧民居住的蒙古包相似,墓室结构严谨,小巧玲珑,四壁及券顶布满彩绘。该墓葬于1983年发掘后,对墓室壁画进行了分块揭取,共10幅,藏于赤峰市博物馆。由于条件所限,有两处壁画揭取时只进行了简单的加固处理。壁画表面采用三甲树脂溶液进行涂刷或喷涂,采用当时最为普遍的石膏作为加固和支撑体材料,后期修复时用环氧树脂加木龙骨做支撑体。
目前,这两处壁画已出现了画面变形、通透性断裂、地仗酥碱多孔、裂隙增多及增宽、画面污染、颜料层起甲、颜料层脱落和霉菌等严重病害。由于两处不同时期的墓室壁画面积均较小,为便于壁画保护修复,呼和浩特博物馆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将壁画统一编号,合并为一个方案。经过前期调查,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制订了保护修复方案,在反复开展实验性修复研究后,形成了一套完整地针对石膏加固壁画的再处理工艺流程,对两处壁画的支撑体进行更换,并对壁画保护历史和再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赤峰市博物馆藏壁画采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为普遍的揭取修复技术,揭取时为加固画面,用事先配好的不同浓度的三甲树脂溶液①涂刷,将刷好桃胶的豆包布粘在壁画上,烘干后拆砖取画。修复时在壁画石灰层的背面浇注一层石膏,将与壁画规格相同的木框,放在石灰层四周,调较稀的石膏,加少量乳胶灌缝,然后用石膏浇注整体。为防止石膏体断裂,元墓壁画部分在浇注石膏前,用铜焊条做了一副20×20cm的方格状骨架以增加石膏体强度(图一),最后在加固修复后的石膏层上粘接一层五合板,为防止五合板脱落,用竹铆钉在背面打孔,进行“加铆拉挂”(图二)。
图一 焊条骨架
图三 背部木龙骨
图二 五合板背板
图四 背部封护
砂子山元墓壁画现状如下:壁画共十幅,最大尺寸1.68×1.26m,最小尺寸0.52×0.45m,壁画内容为花卉、夫妻对坐、奉茶、奏乐等;壁画揭取后采用石膏作为支撑体,有部分壁画支撑体用环氧树脂加木龙骨(图三)。这些壁画经过三十多年,木龙骨受潮变形,导致壁画画面断裂、凹凸不平、错位;壁画表面涂刷三甲溶液造成画面板结,眩光;填补石膏与原壁画产生裂缝,失去加固作用。
塔子山辽墓壁画现状如下:壁画内容为一持杖辽代侍卫,尺寸为2.05×0.7cm,壁画表面由于涂刷三甲树脂溶液,致使眩光明显、起甲;壁画顶部与底部采用石膏加固表面,画面有错位现象;壁画背部浇筑较厚石膏,外部及四周用一层较厚的胶结层封护,外加木框,壁画整体笨重,画面出现裂缝、变形,急需再次进行修复(图四)。
为确定壁画制作工艺、壁画表面封护材料及内部结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进行壁画材料及病害的原位无损分析调查,所使用方法包括便携式数码显微镜②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③。分析结果为:赤峰博物馆馆藏壁画为砖砌支撑体,在支撑体上先用草拌泥进行涂抹,再涂抹石灰,最后绘制壁画于石灰层之上。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还发现此墓葬壁画的绘画技法为先起白描稿然后进行上色,而且上色不是十分均匀。经过便携式XRF检测发现,壁画人物部分画面的检测结果中普遍存在少量的铅(Pb)元素,而白色底色(地仗)的检测结果中没有发现铅(Pb)元素。在人物衣领、腰带处的黄色颜料中铅(Pb)元素的含量相对更高一些。从而推断这种黄色颜料是一种含铅(Pb)元素的颜料,可能是铅黄。门吏的衣服和侍卫的帽子检测结果中铁(Fe)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多,推断这种暗红色(棕色)颜料可能为铁红。对两处壁画样品进行XRD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两处壁画采用碳酸钙为地仗材料,找平表面后在上面作画。由于样品均为块状,混入了大量地仗材料中的方解石,故样品中的红色、橙色、黄色颜料未能检测出显色成分。白色成分主要显色物质为方解石,部分样品中含有生石膏,这应为壁画被整体揭取过程中所做的石膏支撑体残留。
图五 壁画出现的病害调查
砂子山元墓主要病害为:壁画地仗层断裂、酥碱多孔、裂隙、画面缺失、错位、污染、历史加固(图五,1—6)。
塔子山辽墓壁画主要病害表现为:白粉层及颜料层脱落、裂隙、错位、污染、起甲、历史加固(图五,7—12)。
针对两处壁画现状与出现的病害,我们经过充分调查和科学研究,制定了保护方案,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保护修复,具体原则如下:
(1)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介入、最大兼容的原则,对破坏壁画稳定性和影响壁画价值的病害,如地仗层断裂、起甲、画面污染等予以消除,采用与壁画最大兼容的石灰质修复材料填补画面,去除兼容性差、易断裂的石膏地仗,选用传统石灰浆制作新地仗。
(2)尊重壁画历史修复信息,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分析壁画原始信息与后期修复信息,对不影响壁画稳定性、与壁画结合较好的一部分历史修复材料予以保留。
(3)充分考虑材料的兼容性与可逆性原则,支撑体材料选择轻便的蜂窝铝合金板,在壁画背面制作了一层1cm的石灰质地仗材料,并在粘接时选用了软木和碳纤维布隔离,为以后壁画再次处理留有可能性。
壁画基本保护路线为:前期处理、壁画背部加固材料清理、背部加固、壁画正面的清理和局部加固、壁画拼对、粘贴新支撑体——铝蜂窝板、壁画表面及边缘的处理、壁画美学修复、颜料层的封护。
(1)前期处理 用软毛刷对画面进行除尘,然后用棉签蘸取2A溶液对画面进行清洗,注意少量多次进行,遇到残留胶结物及钙化物,用手术刀轻轻剔除;对缺失断裂的画面进行临时加固,以防止更换支撑时再次损伤壁画;用0.5%甲基纤维素溶液贴一层修复纸封贴保护壁画,拓实,待干燥后进行背部清理(图六,1)。
(2)壁画背部清理 背部清理主要是去除历史修复过程中的五合板、木龙骨以及环氧树脂封护层。首先在修复工作台上衬垫海绵缓冲,将壁画抬至修复台上,正面朝上,用塑料布覆盖在壁画正面,再将壁画用夹板、海绵夹紧,翻至背面,分别用切割锯去除木龙骨、分离封护层(图六,2、3)。
(3)壁画背部加固修复
用切割锯在石膏地仗划小菱形格状,然后用修复刀将菱形网格上的石膏轻轻刮去,遇到地仗酥碱的地方,先用1.5%(w/w)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渗透加固后,再轻轻去除,将地仗剪薄至0.8厘米左右,用洗耳球清除地仗上的浮土(图六,4);用1.5%(w/w)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1.5%(w/w)改性丙烯酸乳液的混合液,对地仗进行渗透加固3~4遍(图六,5);严格筛选与原地仗层质地相近的材料,制作不同强度的实验,选取与画面材质结合好、拉伸强度合适的材料重新制作壁画地仗层(图六,6);地仗干燥后用切割锯把地仗划成很浅的菱形格,将用30%(w/w)改性丙烯酸乳液浸泡的无纺布接缝带紧密贴在上面,以增加壁画地仗的整体强度(图六,7)。
由于重新制作的壁画地仗层仍为石灰质,其机械强度有限,需要为揭取的壁画重新制作支撑体。支撑体由蜂窝状铝板(提供支撑、增加壁画强度)、软木和碳素纤维布(软木夹在蜂窝状铝板和碳素纤维布中间,可减少因材料强度不同而产生的应力变形,实现应力层间过度和缓冲)组成。
通过对选用轻型材料的试验,选择与石灰质壁画相适应的蜂窝型铝合金板材加固支撑材料,应用于揭取壁画的保护,使受损的壁画得以更好的保存和保护。裁剪蜂窝铝板和软木,蜂窝铝板和软木的边沿应大于壁画四周2厘米左右,用切割机将蜂窝铝板一面打磨使其粗糙,在糙面刷一层环氧树脂胶(图六,8),贴软木压重物使其干燥(图六,9);用相同的方法再贴一层碳素纤维布,在碳素纤维布上涂一层较稀的环氧树脂胶(图六,10);干燥后刷两遍较厚15%paralboid B—72④丙酮溶液(间隔3小时),paralboid B—72起隔离作用,将来对壁画进行再次修复时,对隔离层注射丙酮溶液,溶解paralboid B—72,可实现支撑体与壁画的分离。
图六 壁画修复过程
图七 壁画修复前后比照图
在无纺布接缝布上点状堆积聚醋酸乙烯原液(间隔3厘米左右),把壁画移至上面(四周各留2厘米左右)使支撑体与壁画地仗粘结(图六,11)。
覆盖壁画背部,放上蜂窝铝板,夹紧壁画,翻转壁画至正面,用50%酒精:50%蒸馏水清洗画面;画面松软土垢用滴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在棉签上,棉签刚湿透为止进行清理,对钙质结垢物部分,用乙醇溶液(乙醇:水 75:100) 软化画面表层泥土,用手术刀、竹制刀片剔除,用脱脂棉蘸蒸馏水清洗泥土粉末(图六,12);对起甲壁画,用洗耳球小心将颜料翘起背后的尘土和细沙吹干净,然后用软毛笔将壁画表面的尘土清除干净,用注射器将1.5%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1.5%(w/w)改性丙烯酸乳液的混合液,注射到起甲颜料层的背部,视起甲壁画严重程度的不同,每处注射2~3遍。待胶液被地仗层吸收后,用垫棉纸防护的修复刀,将起甲画面轻轻回贴原处,稍干燥后用纺绸包裹药棉制成的棉球滚压(图六,13)。
石膏作为加固材料虽然在早期起到了保护壁画的作用,但是经过三十多年,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易断裂、与壁画收缩率不同,结合处容易发生裂缝、修复后壁画视觉效果不好等。再修复时用灰膏、沙子、麻刀、大理石粉、地板黄、SF-016⑤按比例配置,反复进行表面填补材料实验,填补画面(图六,14)。剔除临时填补材料,对小画面碎块进行填补拼对,对于错位壁画,封护后在背部找平(图六,15)。
对壁画周边做底部填补材料层和表面填补材料层,共三层,三层共同厚度须低于壁画的厚度:第一层,约1mm厚的隔离层砂浆,以增加粗糙程度便于后续的黏结;第二层,约2mm厚的底部填补材料;第三层,约2mm厚的表面填补材料。(图六,16);壁画侧面的蜂窝板蜂窝空隙处,用隔离层砂浆填实,外面再用砂浆(用沙子、100% SF-016 、大理石粉配制)做防护协调层(图六,17)。
用矿物质颜料调配补色材料,稀释后,用毛笔对壁画填补材料层与壁画边缘进行协调过渡,要少量多遍进行,保持整体色彩的协调。壁画表面不做美学修复,保存壁画原始信息(图六,18)。
1.修复材料的可逆性。利用石膏作为加固修复材料和支撑体材料是从五十年代开始渐趋成熟的壁画修复技术,由于石膏便宜易得,操作简单,当时在我国各地墓葬壁画的揭取保护中普遍使用,从而使大批壁画得以留存。然而每一种修复技术和材料都不具永久性,石膏笨重、易碎、其本身的张力变化对壁画逐渐产生了新的影响。修复过程中,去除历史加固的石膏地仗后,我们并没有在新地仗上直接粘接支撑体,而在中间加入软木与碳纤维布作过渡层,为将来地仗与新支撑体的再次分离留有可逆空间。
2.历史修复信息的保留。清理画面时,我们发现部分表面加固的石膏材料与原壁画结合的很好,画面颜色也较协调,考虑到剔除历史加固材料对壁画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故而将石膏材料保留,只对壁画产生的病害进行去除和修复,尊重壁画历史修复信息。
3.材料的兼容性与修复的可辨识度。对赤峰市馆藏壁画再处理时,我们在科学分析检测和反复进行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与壁画材料相兼容的传统石灰膏作为壁画填补材料和新地仗制作材料。对掺了地板黄的表面填补材料进行了大量色彩对比试验,最终确定与原画面协调的表面填补材料。为达到壁画修复的可辨识度,表面填补材料略低于原画面,修补完画面不进行壁画的补绘,只在边缘做美学修复,协调色彩,达到展示效果。
4.支撑体的升级空间。从石膏支撑体到木龙骨,环氧树脂加木龙骨、环氧树脂铝合金龙骨,到目前广泛采用较轻便的蜂窝铝板,壁画支撑体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看到蜂窝铝板仍然有需要升级的空间。蜂窝铝板属于航空材料,应用在壁画保护领域虽较普遍,但时间尚短,长期效果并未体现。与壁画粘合后,相对于砖石支撑体,并不具备透气性,在温湿度环境中的变化也并不与地仗同步;修复中蜂窝铝板与壁画粘合后,处理难度也较大,所以壁画支撑体仍然需要进行更多新型材料的研发。
赤峰市博物馆藏塔子山辽墓、砂子山元墓壁画在早年揭取后采用石膏作为壁画背部支撑体,由于石膏笨重不易搬动,质地脆性大且韧性不足,使壁画出现画面扭曲、变形、通透性断裂,画面酥粉病害较多。此次保护修复对旧支撑体做了全面更换,去除了石膏、环氧树脂木龙骨等支撑体,改为目前壁画保护中普遍采用的蜂窝铝板材;加固了壁画画面,阻止了酥碱病害对壁画的进一步损害,极大地延长了壁画的寿命;在对壁画画面的美学修复中,只进行更换地仗与壁画衔接处的协调处理,不在壁画表面进行补绘,保护了壁画的真实性、完整性(图七)。修复过程中每日记录《修复日志》,对材料的科学化分析、修复的工艺、进程、温湿度等留有完整的记录档案,为将来进一步保护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注 释
①“三甲树脂”系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MA)以溶液聚合制成的共聚物,透明无色或略呈淡黄色。固体量约5%,用时以丙酮为稀释至适当浓度。
②日本基恩士公司生产的VHX-600E型数码显微镜。镜头型号:VH-Z20R(20X-200X),使用VHX-600E自带照明灯进行观察。
③仪器:美国NITON公司XL3t-800合金分析仪,高性能微型X射线管 ,金靶50kV/40µA(最大值),Peltier半导体致冷,高分辨率SI-PIN X射线检测器(分辨率195KeV),高性能6滤光片系统,ASICS DSP4096像元多道分析器。直接接近壁画进行检测。
④paralboid B—72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欧洲现多用。
⑤SF-016,用于替代AC-33,为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对壁画颜料层影响很小,光泽度、透气性与防尘效果很好,质量分数为3%的乳液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