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商业帝国多庞大,终将不敌爱与仁慈”。
“星巴克之父”霍华德.舒尔茨将对人的尊重根植于公司文化,从西雅图的小咖啡馆到全球最大的跨国连锁咖啡店,星巴克创造出一个特殊“中间地带”,营造了舒适、安全,犹如邻里情谊的聚会场所。
就全球咖啡行业发展趋势、星巴克當下的困境、消费升级趋势等话题,《21CBR》记者专访了咖啡行业资深专家韩怀宗,他曾出版《精品咖啡学》等著作,并在台湾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担任咖啡高级顾问,对咖啡有超过30年的研究经历。在他看来:“良性竞争有助于拉近咖啡馆与消费群体的距离,推出更符合大众需要与消费得起的好产品,实属咖啡族之福。”
H 如果我在机场候机或跟朋友谈事,多半会去星巴克,除了无所不在的便利性,星巴克的出杯效率与客服,优于一般连锁店。我习惯点每日精选咖啡,点的人不多,现煮较为新鲜。另外,每日精选的黑咖啡,浓度较一般咖啡高,喝来也更过瘾。
H 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图派克市场创业,专卖重焙熟豆,而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2017年的全球总营收额达223亿美元,意大利知名的Lavazza、 illy的全球营收,不及它的十分之一。我认为,星巴克肆无忌惮地进军全球咖啡市场,至少具备以下要素:资金充沛、勇于晋用高阶人才、打破官僚制度、顾客至上。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取得外部资金,入主星巴克,致力于星巴克的转型工程,从一家不卖咖啡饮料只卖重焙咖啡豆的专卖店,成功转型为意式咖啡连锁企业。
舒尔茨极重视“高阶”人才。创业初,他预估星巴克几年内会扩充到数百家门店,高薪聘用好市多(Costco)、宝洁(Procter&Gamble;)等知名大企业高阶主管,掌管营销。他的知人善用,打造了完善的制度与营管系统。
2008年,星巴克利润率同比大幅衰退,关掉600家门店,2009年再关300店并裁掉6700名员工,陷入空前危机。舒尔茨临危受命,他认为,不是金融危机重创星巴克,疏忽消费者的需求与心声,才是症结所在。
为重建与消费者的关系,星巴克在社交媒体推出“我的星巴克创意”,由消费者主动提供建言与巧思,从门店配乐、饮料质量、免费上网、店内陈设、广告方式与社会责任……星巴克择优落实,挽回消费者信心与口碑,2010年后,又回到正常获利模式。
H 这是舒尔茨第二次退居幕后,据报道,他不赞同美国现任总统的诸多施为,有意角逐下届美国总统,同时,也不排除出任公职的可能性。
我不认为这对星巴克营运会产生任何影响,他还是董事会的一员,仍可影响公司的方向,毕竟星巴克建有完善的制度,业务与政策不会因一人的进退而摇摆。
H 2015年,国际咖啡组识研究报告《咖啡在中国》提到,2014年中国咖啡消费量11.4万公吨,是世界第17大咖啡消费国,但是,平均每人咖啡消费量仅88公克,远低于日本的3.5公斤、韩国的2.5公斤、美国的4.4公斤。
近年来,中国咖啡的人均消费量每年增长16%-18%,是世界咖啡人均量增幅的8-9倍,《咖啡在中国》预计,20年内咖啡人均消费量达1074公克,突破1公斤大关,这意味着,往后16年内,14亿人口一年至少要喝掉140万公吨咖啡,中国成为咖啡消费大国。
这是全球知名咖啡连锁品牌争相抢滩中国的关键原因,他们试图将中国由传统茶文化改造为咖啡文化,也并非不可能,两者皆含咖啡因,可谓兄弟饮品。
H 舒尔茨看好咖啡在中国的庞大动能,就星巴克而言,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未来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将超越美国。预计5年内,中国的门店会从3300家增加到6000家,届时在中国的年营收可增长3倍,10年内,中国的星巴克门店将逾1万,超过美国。
目前,在美国本土,星巴克遭遇第三波高端咖啡馆与一般廉价咖啡馆前后夹攻的困境,在中国也面临相似挑战,尤其后起之秀瑞幸的外送咖啡数百家门店,也给其带来很大压力。
为了突围,星巴克引入了最高档的旗舰臻选咖啡烘焙工坊,开在上海,这是美国以外的首家“超级战舰”,平均日营收高达40万人民币,并且联合阿里巴巴推出外送服务。良性竞争不是坏事,有助拉近咖啡馆与消费群众的距离,推出更符合大众所需与消费得起的好产品。
H 含有西方元素的精品茶饮馆在中国有很大机会,但是,如果只学到星巴克的表面,欠缺内涵、资金、人才与经营方略,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上帝与魔鬼都在细节里!
对我而言,咖啡是制造快乐、提神醒脑的饮品,人世间有咖啡,欢笑多了,泪水少了,多喝咖啡可促进社会和谐,降低人间憾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