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洋,王君岩,冯昊南,刘安芳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重庆 荣昌 402460)
胚蛋注射是一种将外源物质注射到家禽胚蛋中,以促进家禽孵化后期及出壳后生长发育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解决蛋内营养不足所致的生产性能低的问题,并且增强出壳后幼雏的营养储备。胚蛋给养物质的范围很广,包括所有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生长激素、脂肪酸等。胚蛋中虽然含有一系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但不足以满足孵化期及出雏前期的营养需求,故本文对氨基酸在胚蛋注射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家禽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胚胎发育早期、中期和胚后期。胚胎发育早期(鸡第1~7d,火鸡、鸭第1~8d),胚胎外膜血管形成并运输营养物质。在胚胎发育中期(鸡第 8~14d,火鸡第 9~22d),尿囊绒毛膜开始形成并开始提供氧气交换,同时胚胎外周血管布满壳膜,孵化期第14d(火鸡第22d),机体形态结构发育完成,尿囊供氧能力达到极限。胚胎发育后期(鸡第 15~21d,火鸡、鸭第 23~28d),胚胎开始吞食羊水[1]。
胚胎发育后期是生理代谢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此阶段,一方面小肠和肝脏等消化器官快速发育,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另一方面,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卵黄提供的能量及尿囊中输送的氧都不能满足胚胎生长的需要,能量代谢发生显著转变且体增长速率逐渐减慢。在胚蛋孵化及幼雏饲养的过程中,关键就在于为胚蛋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胚胎后期营养供应不足,则可能会影响家禽孵化后生产潜能的发挥。
胚蛋给养是通过注射天然营养物质进入胚蛋腔内的一种技术,可注射的部位有卵白、卵黄囊、羊膜腔、气室等(胚蛋结构见图1)。注射操作过程大致介绍如下:注射前,通过照蛋的方法确定注射位置,用75%酒精棉在钝端注射部位消毒后钻1 mm左右小孔,随后用注射器垂直进针(深度及针头型号由注射位置决定)[2];将注射液注射到对应部位,1枚胚蛋用1枚针头;注射完毕后对钻孔部位再次消毒,并立即用石蜡(事先酒精灯灼烧灭菌)封闭钻孔处。在胚蛋期提供关键的营养物质后,可以改善幼禽早期(1~4日龄)的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成熟。
图1 家禽胚蛋结构示意图
3.1 胚蛋注射氨基酸对鸡生产的影响(表1) 高天[3]研究表明,在孵化后期的胚蛋羊膜腔注射适宜剂量的精氨酸营养液可使肉鸡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提升,并提高幼雏早期营养和改善生产性能。Shafey等[4]研究显示,精氨酸减少了雏鸡的孵化时间。师昆景[5]的试验结果显示,胚蛋注射L-精氨酸、L-鸟氨酸及L-精氨酸和L-鸟氨酸的混合物,可以提高出壳重与蛋重的比值;同时改善肉仔鸡早期肠道黏膜的形态学结构:出壳2h的肉仔鸡小肠表面的柱状细胞分界更明显,杯状细胞更突出,微绒毛系统也较为发达。Coskun等[6]试验证明,补充蛋氨酸(Met)进入胚胎羊水,可使总蛋重及雏鸡体重都有所上升。
表1 鸡孵化期胚蛋给养的相关研究
胚蛋注射甘氨酸与脯氨酸(Gly+Pro)后,雏鸡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47.1g和43.7g[7]。邓留坤等[8]试验证明,胚蛋注射谷氨酰胺(Gln)对肉仔鸡的出壳重和出壳重/蛋重有提高趋势(P>0.05),且对肉仔鸡小肠各段长度、重量及相对重量也有提高趋势(P>0.05),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肠黏膜的发育。还有研究证明,向鸡胚中注射与鸡蛋氨基酸构成模式一致的氨基酸,可提高鸡出壳重及上市体重。
3.2 胚蛋注射氨基酸对鸭生产的影响(表2) 唐阿纳·木杉[9]的研究结果显示,胚蛋注射碳水化合物和精氨酸(Arg)会提高糖原和蛋白储量,单独注射精氨酸(Arg)会降低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从而使肌糖原含量上升,这将为胚胎的存活与快速生长提供能量,并改善雏鸭的生长性能。陈伟[1]对肉鸭的研究表明,注射谷氨酰胺(Gln)促进了肉鸭骨骼肌蛋白合成,并且提高了骨骼肌的早期生长速度。
表2 鸭孵化期胚蛋给养的相关研究
3.3 胚蛋注射氨基酸对鹅生产的影响(表3) 滕战伟等[10]证明,在孵化后期注射蛋氨酸可显著提高朗德鹅的初生重,0~7日龄的生长性能及抗应激能力、抗氧化能力。刘逍[11]研究发现,给吉林白鹅胚蛋注射蛋氨酸,可以增加特定基因的表达,促进白鹅皮肤上的毛囊发育。
表3 鹅孵化期胚蛋给养的相关研究
3.4 胚蛋注射氨基酸对火鸡生产的影响 现普遍认为精氨酸可被不同的代谢途径利用并产生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产物通过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使胚胎最大化地发挥发育潜能。Foye等[12]给火鸡胚蛋注射0.7%精氨酸(Arg),可以提高由胰腺产生的小肠消化酶的活性。目前有关胚蛋注射氨基酸对火鸡是否有影响的报道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胚蛋中注射氨基酸,可以显著提高家禽的生产效率和发育能力。综合文献报道结果,初步表明给鸡胚注射氨基酸可有效促进肠道发育,提高机体吸收能力,补充机体营养需求,增加幼雏初生重,从而使家禽成活率及孵化能力提升,最终提高养殖效益。胚蛋注射的配方受家禽种类、注射剂量、注射位置、注射时间、预期效果、溶剂渗透压和黏性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暂不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