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范坤鹏,庞峰伟
(川报观察,四川 成都 610021)
2017年12月,联合国正式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世界蜜蜂日”。蜂产业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数据显示,2017年四川全省存栏蜜蜂164万群,居全国第一。拥有国内最大蜂群的四川,已明确将蜂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一大重点,正蓄势做强这一“甜蜜产业”。
早在2000多年前,巴蜀养蜂业就已较为发达。《华阳国志·巴蜀志》记载,当时已将蜂蜜列为18种特产进贡朝廷。四川省地形地貌多样,气候适宜,蜜粉源植物多达250多种,养蜂业又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等特点,中蜂产业还曾被确定为全省十二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因此近10多年来,全省蜂业得到较快发展。
据四川省蜂业管理站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存栏蜜蜂164万群,占全国蜂群总量962万群的17.05%,居全国第一;生产蜂蜜4.95万吨,居全国第三;养蜂直接产值23亿元以上,其中蜂农收入逾11亿元。
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中蜂资源有阿坝、凉山等6个种群;西蜂则分布于眉山东坡、邛崃等县市区。全省中蜂93万群,占全国中蜂总量的16.91%,蜂蜜产量8000多吨,均为全国第一。中蜂是四川的优势所在,因其利用山花、中草药、灌木丛花等零星蜜粉源植物而生产高价值蜂蜜,且自然封盖,属于成熟蜂蜜,售价每千克100~150元,最高可达300元以上,已获阿坝蜂蜜等6个国家地标产品。
省内已基本形成以家庭蜂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养蜂合作社达100多家,规模蜂产品加工企业约30家,年加工能力10万多吨,涌现出“蜜途之家”“神峰堂”“大山老槽蜜”等10多个品牌,2013年以来年均出口蜂蜜1 565吨到欧盟、日本、东南亚等地。
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已在全省50多个中蜂养殖扶贫重点县、区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以青川县为例,现养殖中蜂7.2万群,2017年带动1500余户贫困养殖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作为农作物“月老”,蜜蜂每年还为全省大田油菜、大棚草莓分别授粉1 00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和5万亩以上。
四川中蜂养殖大多分布在盆周山区,小农户分散的养殖模式与交通不便的现状叠加,成为一大难题。与西蜂动辄两三百箱集中养殖相比,中蜂养殖规模多数在10~50箱,多为在家定地饲养或小型转地放蜂。
小规模生产也导致设施较落后,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目前全省还没有建立蜜蜂良种繁育体系,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成熟蜂蜜生产仅为30%,产业基础薄弱。
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目前,市场上还存在部分蜂农为获取高产量而生产水分含量超标蜂蜜的情况。
全省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虽基本形成,但加工企业、专合社实力较弱,产品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差,尤其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对蜂农的带动作用不强。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站长王建文表示,“四川中蜂产品很有优势,但目前还主要是在山区街上销售或卖给熟人,宣传推广远远不够。”
全国蜂学专家宋心仿指出,目前,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作用尚未得到普遍认知,蜜蜂授粉技术推广及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专业性授粉蜂场很少,种植户还没养成花钱买授粉服务的习惯。有的蜂农也担心基地打农药,会伤害蜂群。
四川省蜂业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顺海认为,四川省没有专门的蜂业研究机构,仅有20人左右从事蜂业研究。省内农业院校大都未开设养蜂专业课程,导致蜂场建设、蜂群养殖及蜂产品规范生产缺少专业技术指导,这与养蜂大省地位极不相称。
去年四川省出台的《关于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定位:四川要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优质蜂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今年1月印发的《全省农业四区四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2年)》进一步指出细化目标:到2020年,全省蜂群发展到200万群,到2022年达220万群。到2020年,蜂蜜、蜂王浆和蜂花粉产量分别达到6万吨、600吨和900吨,到2022年分别达到6.5万吨、650吨和1 000吨,成熟蜂蜜比重2020年达60%以上,2022年达70%以上。到2020年,为油菜、大棚草莓、猕猴桃、大樱桃等农作物授粉的比重达到50%以上,2022年授粉比重达70%以上。
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表示,中国蜂产品已到新转折点,靠单一追求数量扩张、低价竞销和掺杂使假、降低质量已难以为继。对四川来说,核心是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散养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转变,转变单一的蜂产品生产向蜂产品生产和蜜蜂授粉农作物并举转变,因地制宜发展中蜂和西蜂,构建现代蜂业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
四川省将实施优质蜂产品供给基地建设工程,总的思路是建立和完善以保种场、育种场、繁育场和资源保护区为主要内容的蜜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成熟蜂蜜生产、优质蜂王浆生产、优质蜂花粉生产和蜜蜂授粉农作物增产“四大示范基地”。同时,积极试点探索蜜蜂养殖保险,保障蜂农稳定收益。
在建基地方面,王建文认为,将蜂业发展纳入财政支持范围,重点支持种蜂场、标准化养蜂场、加工龙头企业和蜂业专合社等建设,蜂场建设要规范,要有专门的取蜜房间,蜂箱上方可考虑建雨棚。必须实现技术培训、生产流程、供应生产资料、活动放蜂屋、工作服、包装、生产工具、蜂种改良、运输九统一。
目前,我国蜂蜜市场鱼龙混杂,须建立养殖档案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每瓶蜂蜜都有“身份证”。
多位专家建议,在培育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同时,可借鉴四川茶叶、泡菜的做法,打造省级蜂产品尤其是四川中蜂产品区域大品牌,以大品牌引领规范化、品牌化抱团发展。此外,大力发展蜂业生态观光和科普教育旅游。有的养蜂企业准备将蜜蜂养殖、蜂蜜深加工和民宿旅游融合发展,或者把目光投向化妆品、护肤品、面膜、蜂疗保健等领域。
王建文表示,全省将继续开展《油菜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技术推广,并结合猕猴桃、大棚草莓、大樱桃等产业进行试验示范,与川农大、中国农科院蜜蜂所联合开展“十三五”育种攻关“盆地高产中蜂选育与育种材料创新”项目,加快建设养蜂种业大省。此外,要实施蜂业保险计划,为蜂农增收致富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