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 栗继祖 那赟|文
国内外有关煤矿安全事故的研究显示,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所占比例接近80%。矿工工作的重要性及作业方式、管理模式等的高要求,造成矿工工作难度加大,导致其劳动强度和心理负荷陡增,也客观致使其职业发展难度增加。欧洲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工作任务不断增加,要求煤矿生产作业人员对信息的接收、整理、选择和决定等能力不断提高,使作业人员承受的心理负荷也逐渐增高,进而导致矿工工作效率降低,长期处于过度的心理负荷状态会引发工作失误,形成安全隐患,最终造成事故的发生。对煤矿作生产业人员来说,直接反映为安全绩效水平降低。本文将阐述矿工心理负荷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心理负荷在部分文献中也被称为脑力负荷、精神负荷或认知负荷等,它是一个与体力负荷相对应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尚未对其进行严格、统一的定义。通俗的讲,心理负荷就是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工作对人的要求相对于人的能力的一种比例。工作内容是作业人员主要面对的任务特征,对心理负荷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作内容越多,工作任务越复杂,作业人员所承受的心理负荷就越高。不管工作内容怎样,工作是需要人来完成的,人如果不工作,就不会有心理负荷问题。对于同样的工作任务,作业人员具备的能力越高,其心理负荷就越低,而对于能力相对较差的作业人员,其心理负荷相对较高。
心理负荷与安全绩效水平所示曲线(见图1)表明,心理负荷与安全绩效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当煤矿生产作业人员心理负荷逐步上升时,他们的安全绩效随之上升,但达到临界值时,他们的安全绩效将逐步降低。
图1 心理负荷与安全绩效水平关系曲线图
煤矿生产作业人员工作绩效分为两个维度,即煤矿生产作业人员任务绩效和煤矿生产作业人员关系绩效。
煤矿生产作业人员任务绩效是与煤矿生产任务直接相关、与工作经验密切相关并与矿工的能力素质牢不可分,且能够直接对其作业行为进行评价的指标。
煤矿生产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心理负荷的存在。当长期处于心理负荷较大的状态下,会对个体带来负面影响。此外,身心疲惫时,人就会丧失竞争的勇气和做好事情的信心,从而产生莫名的烦恼和愤怒、抱怨和忧愁,进而影响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降低任务绩效。
煤矿生产作业人员关系绩效是与人际交往有关的绩效指标。人际交往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人际倾向行为,这些行为提高作业人员的士气、鼓励协作和营造关系绩效发生的情境。
人际交往是一种建立在心理接触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中,心理负荷过高产生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即凡是影响煤矿作业人员现实人际交往的不利心理因素,都在心理负荷之列。矿工心理负荷过大,容易患上心理负荷综合征,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疾病正在吞噬着矿工的身心健康,削弱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使其缺乏恒心,产生惰性等,引起情感自我的迷失,不喜欢与身边的人交往,不参加集体活动,并导致生产作业出现问题。
某煤矿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 朱飞/摄
在完成煤矿生产任务后,心理资源较强的矿工,心理负荷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安全绩效较高。建议煤矿相关管理部门,依据煤矿作业人员心理负荷评价指标,完善煤矿作业人员选拔测评指标体系,建议设计一套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主观心理负荷问卷测试、速度执行能力测试、反应判断能力测试、学习推理能力测试、记忆力测试和注意力测试等项目的煤矿作业人员负荷测试系统,全方面地对煤矿作业人员速度感知能力、决策执行能力、反应判断能力、推理能为、学习能力、工作记忆力、注意力分配与转移能力和抗压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样本采集。同时煤矿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采用煤矿作业人员心理负荷测试系统对矿工整个群体的心理负荷水平进行长时间的监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大量的样本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标准。
从注意资源角度分析,当煤矿作业人员对接收的多项工作任务都比较熟悉时,多项任务间的注意分配就比较容易;当对接收的多项工作任务都比较生疏时,注意分配就比较困难。而煤矿作业人员的注意资源可以随着努力程度的提高而提高。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作业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理资源去适应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要求。所以,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资源训练,加强煤矿生产作业人员对注意对象的熟悉程度,使其合理分配注意资源,煤矿生产作业人员的培训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案例培训。通过收集和整理作业人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事故和非正常情况等资料,规范成应急处理方法和操作要求,形成培训案例集。如组织优秀的煤矿生产作业人员,拍摄其标准化作业过程,制作成视频培训教材,用于新入职矿工培训和规范在岗矿工作业行为。其次煤矿生产作业人员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建设。推行煤矿生产作业人员仿真系统实训、网络视频远程培训、在线考试和在线学习等多种方法,增强作业人员在岗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加强煤矿生产作业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排专业人员全面负责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所有矿工实行培训项目负责制。
总之,煤矿生产作业人员要通过科学、直观、灵活的培训方法和先进的培训手段及全流程的培训信息管理,实现学习内容精确化、培训实施远程化、过程控制精细化,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提高培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