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向着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扬帆前进

2018-08-17 00:49刘江波
中国石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一流管理发展

□ 本刊记者 宁 彬 刘江波

7月12日,中国石化召开庆祝公司成立35周年暨2018年中工作会议。章铮 摄

7月12日,中国石化召开庆祝公司成立35周年暨2018年中工作会议,回顾中国石化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新时代中国石化发展的光明前景。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向着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扬帆前进,奋力谱写新时代石化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受集团公司党组委托,李云鹏作年中工作会议生产经营报告。集团公司领导喻宝才、蒋亮平、马永生、赵东、凌逸群、刘中云、李勇出席会议,外部董事丁中智、王丽丽、刘锡汉、时欢和中国石化老领导应邀出席会议,10名优秀专家代表和9名先进个人代表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开始前,集团公司领导、外部董事和公司老领导等一同参观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中国石化成立35年来的奋斗历程》展览。展览分14个部分。戴厚良等仔细观看展览,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段段历史,让大家再次重温中国石化35年来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戴厚良说,中国石化成立35年来,始终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自觉肩负起壮大国有经济、振兴石化工业、保障能源安全、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使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取得了无愧于时代的重大成就。这个重大成就,就是为建立发展我国现代石化工业体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个重大成就,就是为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个重大成就,就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个重大成就,就是为探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个重大成就,就是为推动我国石油石化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个重大成就,就是为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队伍和文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戴厚良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从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传承优良传统,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中国石化35年的奋斗历程深刻启示我们,推动事业不断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群众办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始终以先进文化为指引,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戴厚良指出,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号令。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将实施“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公司成立60周年前后,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能源化工”的内涵是“传统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世界一流”的核心是一流的竞争力,“基业长青”的本质是永续经营。

管道储运公司日照油库。章铮 摄

戴厚良强调,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立足35年的宏大基业,面对打造世界一流的时代责任,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登高望远、志存高远、行稳致远。打造世界一流,就要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公司第一个三年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跻身世界一流、通向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要抓住转型升级这个主攻方向,积极主动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选对方向、踏准节奏,提升传统业务,强化延伸业务,培育新兴业务,把握时代潮流,赢得发展主动。要抓住公司三大攻坚战这个主要矛盾,增强忧患意识、担当意识、攻坚意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主动消除隐忧隐患,打好防范风险、处僵治困、分离移交三大攻坚战。要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新动能,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明确主攻方向,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戴厚良强调,打造世界一流,就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石化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今后必然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迈向世界一流、实现基业长青。要探索完善公司体制,建立符合中国石化实际、适应公司体量规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建立总部、板块、企业定位清晰、权责明确、运行顺畅、管理高效的体制,实现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布局、一体化统筹。要着力完善运营机制,板块内部要增强整体观念,坚持整体算账,完善产业链经营发展机制,实现产业链价值最优化;总部要组织板块之间建立沟通平台,健全协调机制,加强统筹优化,强化激励约束,增强各业务发展的协同性,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优化。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紧紧围绕高素质、专业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增活力、提效率,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市场化、竞争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戴厚良强调,打造世界一流,就要坚持全面依法依规治企强化管理。国有企业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全面依法依规治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精益管理,为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法规制度保障。要以维护制度权威、强化制度执行为基点,推动从严管理成为自觉,使尊法守法、遵章守纪成为干部员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以依法合规经营、防范系统风险为底线,推动规范管理成为常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坚定不移打造法治企业,特别要善于把风范变示范,把示范变规范,走在规范管理的前列。要以聚焦价值创造、提高发展质量为引领,推动精益管理成为特色,打造若干精益管理示范标杆企业,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戴厚良强调,打造世界一流,就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人才强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落实“两个维护”的坚定性;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要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败,促进政治生态根本好转;要加强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加快打造人才高地。

李云鹏在报告中说,今年以来,面对新挑战新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集团公司党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四个坚持”兴企方略和“改革、管理、创新、发展”工作方针,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按照“两个三年、两个十年”的战略部署,研究制定打造世界一流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全面依法依规治企强化管理总体方案、人才强企工程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运行、拓市场、降成本、控风险、促改革、强管理,油气勘探开发势头向好,炼油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化工提质增效取得实效,油品销售市场攻坚持续发力,工程技术服务拓市有效,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深化改革有序推进,企业管理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好于预期的经营成果。

关于下半年工作,李云鹏要求,一要狠抓安全环保不放松,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本质安全环保水平,严防事故发生。二要狠抓生产运行不放松,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压实责任,精心组织,持续优化,全面提升生产运行水平。三要狠抓开拓市场不放松,将市场开拓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强化“市场就是战场”观念,发扬亮剑精神,加强一体化应对,巩固市场地位,提高经营创效水平。四要狠抓降本减费不放松。要充分看到降本减费的潜力,持续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抓原油采购降本、抓平稳运行降本、抓资源优化降本、抓物资采购降本、抓资金管理降本,打造低成本竞争力。五要狠抓结构调整不放松,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相统一,加强规划计划、优化投资发展、加快新业务发展、推进合资合作,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六要狠抓创新驱动不放松,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两化”融合,支撑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七要狠抓改革管理不放松,加强顶层设计和措施落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坚决打好公司三大攻坚战,持之以恒强化管理,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效率增活力打造竞争力。

下午,“中国石化成立35周年·感动石化特别节目”在总部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镇海炼化烯烃部、集团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李干生、金陵石化孙同根、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张从邦、江苏石油南京湖西街加油站、胜利油田王友忠、销售公司朱卫华、润滑油公司空间润滑技术中心开发团队等9个个人和团队获得感动石化荣誉。

猜你喜欢
一流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