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庆 陈好山 金锴
摘 要:潜江市水文局在处置突发公共水污染事件中检验了拟定应急监测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对田关河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了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预案的不足,为水文部门进一步提高完善快速反应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污染 应急监测 分析
水环境安全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国家经济、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之际,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事件从偶发向频发多发转变,进入了水污染的高发期。由于污染负荷的排入造成了河道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水资源配置与水环境安全演变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改变现有的以单向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迫切任务。潜江市水文局为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制定了《潜江市水文局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1.“5.30”田关河死鱼事件
1.1事件由来
2017年5月30日9时,潜江市后湖水厂、浩口水厂发现田关河河道内出现大面积死鱼后及时向上游积玉口镇和田关水利工程管理处反映情况。经了解,5月29日晚西荆河也出现大面积死鱼。市水务局得到信息后迅速采取了紧急措施:一是通知沿线所有水厂停止取田关河河水并启动应急备用水源;二是向环保、卫生部门反馈信息;三是通知市水文局在受污染河段开展水质应急监测。
1.2应急监测
潜江市水文局接到通知后,立即上报湖北省水文局并启动《潜江市水文局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预案》。决定由分管副局长带领应急监测队到达受污染区域开展应急监测,应急监测队由八人组成,监测设备由EX01型便携式多参数监测仪1套、采样器1套、采样车1台、水样存储器器皿10套等组成。
1.2.1水质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队经现场踏勘并根据现场情况,在受污染河流上、下游布设监测断面,对水面死鱼和水流情况进行拍照和摄像,见图1。在被污染水厂的水源处现场监测经纬度、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蓝绿藻、酸碱度、浊度、叶绿素等参数,并按地表水取样规范采集水样存储。根据田关河污染情况,决定在实验室对采集的水样进行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铜、锌、铅、镉、汞、砷、挥发酚、氰化物、总磷、总氮、硫酸盐、氯化物、铁、锰、硝酸盐、六价铬共20个项目的测定。
监测结果经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审定后报潜江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将监测断面增加至潜江境内污染河段全覆盖(共设8处监测断面),见图2,监测时间由5月30日延长至6月12日,直至河道水质达到III类。
1.2.2水量应急监测
由于田关河的水污染直接影响到沿岸后湖、浩口两水厂的供水,为确保周边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市水文局建议通过采取上游刘岭闸放水、支游西荆河放水、下游田关闸排水等措施加大水体自净能力。建议被采纳后市水文局应急监测队分别在刘岭闸下、上西荆河潜江市入境断面、田关闸下等3个断面进行流量监测,将流量监测成果与水质资料同步上报。
2. 田关河水量调度建议
为保证田关河沿岸居民用水安全,控制污染事件升级市水文局建议采取如下措施:①环保部门加强对上西荆河排污企业进行监管和检测确定出污染源,对排污进行整改后达标排放;②加大或保持刘岭闸向田关河排水量,排水流量达到或超过70m3/s;③加大或保持田关闸排水流量超过100m3/s;④从沙洋江汉运河向上西荆河调水,加大上西荆河来水流量。
经过历时13天的联合调水,田关河河水经过稀释,污染现象得到控制,水质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状况。至此,“5.30”田关河水污染事件得到成功处置,保护了沿河两岸居民的饮水安全。
3.经验总结
3.1反应及时
潜江市水文局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汇报,得到了省水文局的大力支持,做到了应急监测预案启动及时、应急监测迅速、提供成果快速。《潜江市水文局突发水污染水文监测应急预案》能满足临时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水质水量监测要求,第一时间取得的水污染监测数据为地方政府应急处置做好了技术支撑。
3.2分析到位
潜江市水文局具有负责流域内水文及河道监测、负责流域重要水域、直管江河湖库及跨流域调水的水量水质监测等工作职能,承担流域内相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重大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负责流域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监视、预测预报工作。
由于潜江市水文局对该市行政区域内水系水流情况熟悉,在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时可以快速开展技术分析,同时在布置监测断面上可以做到情况清、信息灵和全局性控制,在应急监测上有较强的专业支撑。
3.3量质同步
潜江市水文局“十二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代化自动化水文水质水量监测设备得到大量装备,为应急监测提供了有力的设备支持,不仅在水质监测上能做到快速反应,而且在水量监测也能作到灵活机动。
4.应急监测预案存在问题
通过对田关河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实战,充分体现了水文部门保护水环境的耳目和尖兵作用,是一支信得过、靠得住、能打硬仗的队伍。但是在处置此类突发公共水污染事件的实战中也显现出一些不足。
(1)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健全水污染事件应急长效机制。
(2)进一步提升突发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鉴于当前水污染事件中污染物质的不确定性,水文部门的仪器设备在满足应急监测上有了长足发展,但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新仪器、新设备还没有装备到位,还没有移动实验室等快速反应仪器设备。快速监测能力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应急监测经费来源渠道尚未理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建設。
(4)应急监测部门联动机制较弱,跨行业跨行政跨流域联动还没有较快速的反应机制。
(5)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技术素质、综合协调及监督管理能力等还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持续提高,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培养一支创新创业、高效高能的人才队伍。